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格威內德龍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格威內德龍
圖片來自tanmizhi

格威內德龍(學名:Gwyneddosaurus)屬於原龍目長頸龍科,是種水生爬行動物。化石發現於美國賓州東部蒙哥馬利縣的一個頁岩層,屬於Lockatong組,年代為三疊紀晚期。

化石包含顱骨碎片、數節脊椎肋骨腹肋、部分肩帶與骨盆、以及數個四肢骨頭。正模標本(編號15072),是由Wilhelm Bock的四歲兒子所發現[1]股骨的長度只有2.3公分,Wilhelm Bock估計該標本的生前身長為23公分。

格威內德龍是在1945年由Wilhelm Bock命名,當時屬於虛骨龍類恐龍,是快足龍的近親。休尼在1948年將牠們歸類到原龍類(Protorosauria),成為最小的原龍類,並是巨踝足龍的近親。在1970年,R. Steel將格威內德龍分類於獸腳亞目

在1986年,P.E. Olsen與D. Baird提出這些化石是個嵌合體,由腔棘魚類塔尼龍的化石所構成[2]。在1989年,P.E. Olsen與D. Baird修正原本的意見,大部分化石來自於塔尼龍,而其他化石可能屬於腔棘魚類。這將使得格威內德龍成為塔尼龍的次異名,雖然塔尼龍的命名年代較晚,但化石較為完整,所以成為保留名稱

參考文獻

  1. Bock, Wilhelm. A new small reptile from the Triassic of Pennsylvania. Notulae Naturae of the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 of Philadelphia. 1945, 154. 
  2. Olsen, P.E.; and Baird, D. The ichnogenus Atreipus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Triassic biostratigraphy. (編) Padian, K. (editor).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Age of Dinosaurs: Faunal Change across the Triassic-Jurassic Bounda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61–87. ISBN 0521367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