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森林演唱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森林演唱會》是一則胎教故事[1]

胎教一詞源於我國古代,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2],現代醫學也已經證明了,生活在媽媽子宮裡的胎兒是個能聽、能看、能感覺的小生命,媽媽對外界事物的感受都能通過某種途徑作用於胎兒。所以媽媽們在懷孕的時候應該加緊與胎兒之間的交流,對他施以良性刺激,以豐富胎兒的精神世界。

在胎教中,給胎兒講故事是一項不可缺少的胎教內容,讓胎寶寶接受美的薰陶,都可以讓胎兒「見多識廣」。講故事時孕婦應把腹內的胎兒當成一個大孩子,向他(她)娓娓道來,通過語言神經傳遞給胎兒,使得胎兒不斷地接受客觀環境的影響,在不斷變化的文化氛圍中發育成長[3]

故事內容

春天到了,森林里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森林演唱會」,今年參加演出的動物比往年都多,因為動物們越來越喜歡唱歌了。

晚會開始了,首先上場的是青蛙先生,他要演唱一首《歡樂的水田》。只見他瞪着圓圓的眼睛,鼓起腮幫子,肚子也變成了圓鼓鼓的。因為他的肚子裡面有一個氣囊,起到了共鳴的作用,因此青蛙先生的歌聲非常響亮,就連幾百米外的小動物也聽見了。他的歌聲贏得了陣陣掌聲。

接下來表演的是蟋蟀先生,他演唱的是《月光曲》。蟋蟀先生開始演唱了,歌聲美妙極了,可是小動物們並沒有看到他張嘴。台下的小好奇地問媽媽:「媽媽,為什麼蟋蟀先生不張嘴也能唱歌呢?」兔媽媽耐心地解釋說:「那是因為在蟋蟀先生右邊翅膀根部下表面有一條橫脈,上面長着許多小齒,就像一把小小的銼刀,叫『音銼』,在左翅膀的表面上則有尖尖的摩擦緣,叫『刮器』,當他演唱時,右翅快速地疊在左翅上又馬上分開,通過音銼和刮器的相互摩擦,發出了好聽的聲音。「噢!原來是這樣啊。」小兔恍然大悟。「媽媽,怎麼沒有蟋蟀小姐演唱呢?」「孩子,只有蟋蟀先生才有這個獨特的本領呢。」

最後是鳥兒們表演的合唱《森林之歌》,鳥兒們按聲部站成幾排,前面的是黃鸝鳥和麻雀,因為他們的嗓音清脆響亮,所以演唱高音部分;後面站的是大雁、鴨和鵝,他們的嗓音寬厚低沉,因此演唱低音部分。鳥兒們的歌聲優美動聽,小動物們聽得如痴如醉。

回到家,興奮的小兔眨着眼睛怎麼也睡不着,她纏着媽媽問東問西:「媽媽,為什麼黃鸝的聲音和鵝的聲音不一樣呢?」「那是因為在鳥兒們的喉嚨里長着一個鳴管,鳴管里有一條韌帶,像薄膜一樣,當鳥兒演唱時,身體內的氣流通過鳴管振動韌帶,歌聲就傳出來了。因為黃鸝鳥的身體較小,嘴巴尖尖,他們的鳴管很短,所以唱出來的歌聲就清脆響亮;的個頭比較大,脖子又長,嘴巴扁平,因此他們唱出的聲音就比較低沉。」「噢!沒想到鳥兒們的歌聲有這麼大的差別呢。」兔媽媽又說:「小、小還有青蛙們的歌聲是為了滿足生理上和生活上的某種需要。比如山雀和燕子,它們清脆多變的叫聲,主要是為了招呼掉隊的夥伴和報告突然發生的敵情。而昆蟲的聲音主要是為了尋求配偶,比如,當蟬先生振動翅膀「奏樂」時,蟬小姐就能從很遠的地方順着聲音飛去找他。」「原來這麼有趣呢。」兔媽媽接着說:「動物們美妙的歌聲也給了音樂家很多的創作靈感,傳說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小的時候,很喜歡在森林聆聽大自然美妙的音樂,林子裡鳥兒們的婉轉歌聲讓他留戀,蟬兒熱烈的戀歌使他沉醉,池塘邊的青蛙以及蟋蟀等的合唱更使他着迷。後來,他創作了舉世聞名的《田園交響樂》。」「哇!原來動物們的歌聲還給人類做出了這麼大的貢獻呢。」

胎教故事注意事項

1、為了讓母親的感覺與思考能和胎兒達到最充分的交流,最好是保持平靜的心境並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2、在念故事前,最好先將故事的內容在腦海中形成影像,以便比較生動地傳達給胎兒[4]

3、如果沒有太多的時間,只能匆匆地念故事給胎兒聽[5],至少也要選擇一頁圖畫仔細地告訴胎兒,儘量將書畫上的內容「視覺化」地傳達給胎兒。

4、在選擇胎教書籍[6]時,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自以為寶寶會喜歡哪些書籍,儘量廣泛閱讀各類書籍。

視頻

森林演唱會 相關視頻

語言胎教的奧秘
聽故事對寶寶好處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