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中華卷柏(卷柏科、卷柏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中華卷柏(卷柏科、卷柏屬植物))

是卷柏科、卷柏屬土生或早生蕨類植物,匍匐,根托在主莖上斷續着生,自主莖分叉處下方生出,纖細,根多分叉,光滑。主莖通體羽狀分枝,不呈「之」字形,無關節,禾稈色,莖圓柱狀,不具縱溝,光滑無毛,內具維管束1條;側枝多,小枝稀疏,規則排列,分枝無毛,背腹壓扁,葉全部交互排列,略二形,紙質,表面光滑,邊緣不為全緣,具白邊。分枝上的腋葉對稱,窄倒卵形,中葉多少對稱,小枝上的卵狀橢圓形,排列緊密,側葉多少對稱,略上斜,孢子葉穗緊密,四稜柱形,單個或成對生於小枝末端,孢子葉一形,卵形,邊緣具睫毛,有白邊,先端急尖,龍骨狀;大孢子白色;小孢子橘紅色。

中華卷柏含有穗花杉雙黃酮、羅伯斯特杉雙黃酮、銀杏雙黃酮等多種雙黃酮類化合物。其全草為民間常用草藥,有清熱利尿、解毒散寒、消炎止血的功效,用於肝炎、膽囊炎、慢性氣管炎、慢性腎炎、濕疹、燒傷燙傷等的治療。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山西、安徽、北京、河北、天津、河南 、湖北、遼寧、寧夏、內蒙古、陝西、山東 。生長在海拔100-2800米的灌叢中岩石上或土坡上。

中華卷柏(學名:Selaginella sinensis (Desv.) Spring)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中華卷柏
  • 拉丁學名:Selaginella sinensis (Desv.) Spring
  • 界 :植物界
  • 門 :蕨類植物門
  • 綱 :石松綱
  • 目 :卷柏目
  • 科 :卷柏科
  • 屬 :卷柏屬
  • 種 :中華卷柏
  • 命名者及年代:(Desv.) Spring,1843

形態特徵

土生或早生,匍匐,15-45厘米,或更長。根托在主莖上斷續着生,自主莖分叉處下方生出,長2-5厘米,纖細,直徑0.1-0.3毫米,根多分叉,光滑。主莖通體羽狀分枝,不呈「之」字形,無關節,禾稈色,主莖下部直徑0.4-0.6毫米,莖圓柱狀,不具縱溝,光滑無毛,內具維管束1條;側枝多達10-20個,1-2次或2-3次分叉,小枝稀疏,規則排列,主莖上相鄰分枝相距1.5-3厘米,分枝無毛,背腹壓扁,末回分枝連葉寬2-3毫米。葉全部交互排列,略二形,紙質,表面光滑,邊緣不為全緣,具白邊。分枝上的腋葉對稱,窄倒卵形,0.7-1.1毫米×0.17-0.55毫米,邊緣睫毛狀。

中葉多少對稱,小枝上的卵狀橢圓形,0.6-1.2毫米×0.3-0.7毫米,排列緊密。背部呈龍骨狀,先端急尖,基部楔形,邊緣具長睫毛。側葉多少對稱,略上斜,在枝的先端呈覆瓦狀排列,1-1.5毫米×0.5-1毫米,先端尖或鈍,基部上側不擴大,不覆蓋小枝,上側邊緣具長睫毛,下側基部略呈耳狀,基部具長睫毛。 孢子葉穗緊密,四稜柱形,單個或成對生於小枝末端,5.0-12毫米×1.5-1.8毫米;孢子葉一形,卵形,邊緣具睫毛,有白邊,先端急尖,龍骨狀;只有一個大孢子葉位於孢子葉穗基部的下側,其餘均為小孢子葉。大孢子白色;小孢子橘紅色。

生長環境

在生境上,中華卷柏的基本生活在具有石灰質成土母質的土壤上,多生長在山坡陰處岩石上、山頂岩石上、向陽山坡石縫中、山坡灌叢下等,是一種土壤生態類型植物。在熱量和水分因子上,中華卷柏生長在溫度適中的區域內,多在較為濕潤的地方。

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山西、安徽(寶華山、蕭縣)、北京(古北口、密雲、香山)、河北(內丘、秦皇島、小五台山、張家口)、天津、河南(博愛、登封、輝縣、濟源、林縣、靈寶、盧氏、林縣、蘆山、欒川、洛寧、內鄉、嵩縣、桐柏、西峽、淅川、新縣、宜陽、禹縣)、湖北(鄖縣、應山)、江蘇(北部、海安)、遼寧(長海、朝陽、大連、丹東、蓋州、建平、瓦房店、錦西、凌源、綏中、新金、營口)、寧夏(賀蘭山)、內蒙古(赤峰、大青山、烏拉山、興安盟、哲里木盟)、陝西(長安、華陰、楊凌、眉縣、山陽、商南、泰安、太白山、周至)、山東(祖徠山、濟南、膠東半島、蒙山、青島、曲阜、泰山)。

繁殖方法

選材:中華卷柏的莖尖、帶葉莖段、幼葉片作為外植體材料。

方法:

外植體對愈傷組織誘導:接種前先用洗潔精將外植體表面清洗乾淨,自來水流動沖洗30分鐘。然後在超淨工作檯內用75%乙醇浸泡30小時,無菌水沖洗4次,然後用0.1%的氯化汞消毒5分鐘,用無菌水洗滌6次,每次3分鐘,用無菌吸水紙吸乾水分。將莖尖和帶葉莖段切成0.5-1厘米,剪下單葉,備用。將消毒好的外植體接種在1/2M小時+3%蔗糖+0.6%脂瓊+6-BA0.5毫升+2,4-D1.5毫克/升的培養基上。每個處理接種24個外植體,重複3次。

光照條件對愈傷組織誘導:將消毒好的莖尖接種在上述培養基中,培養條件分別為A:光照強度1500勒克斯,光照時長12小時/小時,溫度為(25±1)℃。

植物激素組合對愈傷組織誘導:將消毒好的莖尖接種在1/2M小時+3%蔗糖+0.6%瓊脂並附加不同濃度的2,4-D和6-BA的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上,暗培養於(25±1)℃的條件下。每個處理接種24個外植體,重複3次,30天後統計愈傷組織生長情況。

繼代培養時問對愈傷組織褐化:將培養不同時間的愈傷組織切下接種到1/2MS+3%蔗糖+0.6%瓊脂+6-BA0.5毫克/升+2,4-D2毫克/升的培養基上。每個處理接種30個愈傷組織,重複3次,75天後愈傷組織的誘導率最高達55.6%。 [1]

主要價值

中華卷柏含有穗花杉雙黃酮、羅伯斯特杉雙黃酮、銀杏雙黃酮等多種雙黃酮類化合物。其全草為民間常用草藥,有清熱利尿解毒散寒消炎止血的功效,用於肝炎膽囊炎慢性氣管炎慢性腎炎、濕疹、燒傷燙傷等的治療。

卷柏 (中藥)

卷柏,中藥名。為卷柏科植物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Beauv.)Spring或墊狀卷柏Selaginella pulvinata(Hook.et Grev.)Maxim.的乾燥全草。全年均可採收,除去鬚根和泥沙,曬乾。分布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具有活血通經的功效。用於經閉痛經症瘕痞塊跌扑損傷。卷柏炭有化瘀止血的功效。用於吐血,崩漏,便血,脫肛。

生理特性

1、卷柏,多年生草本,高5~15cm。主莖短或長,直立,下着鬚根。各枝叢生,直立,干後拳卷,密被覆瓦狀葉,各枝扇狀分枝至2~3回羽狀分枝。葉小,異型,交互排列;側葉披針狀鑽形,長約3mm,基部龍骨狀,先端有長芒,遠軸的一邊全緣,寬膜質,近軸的一邊膜質緣極狹,有微鋸齒;中葉兩行,卵圓披針形,長2mm,先端有長芒,斜向,左右兩側不等,邊緣有微鋸齒,中脈在葉上面下陷。孢子囊穗生於枝頂,四棱形;孢子葉三角形,先端有長芒,邊緣有寬的膜質;孢子囊腎形,大小孢子的排列不規則。

2、墊狀卷柏形態與卷柏相似,主要區別為根散生,不聚生成干,分枝多而密。腹葉並行,指向上方,肉質,全緣。

入藥部位:植物的乾燥全草。

性味:味辛,性平。

歸經:歸肝、心經。

功效:卷柏活血通經;卷柏炭化瘀止血。

主治:用於經閉痛經,症瘕痞塊,跌扑損傷;卷柏炭用於吐血,崩漏,便血,脫肛。

相關配伍

1、治婦人血閉成瘕,寒熱往來,子嗣不育者:卷柏四兩,當歸二兩(俱浸酒炒),白朮、牡丹皮各二兩,白芍藥一兩,川芎五錢。分作七劑,水煎服;或煉蜜為丸,每早服四錢,白湯送。(《本草匯言》)

2、大腸下血:卷柏、側柏、棕櫚等分。燒存性為末。每服三錢,酒下。亦可飯丸服。(《仁存方》)

用法用量:5~10g。

禁忌:孕婦慎用。

炮製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除去鬚根和泥沙,曬乾。

炮製方法

1、卷柏:除去殘留鬚根及雜質,洗淨,切段,乾燥。

2、卷柏炭:取淨卷柏,照炒炭法(附錄ⅡD)炒至表面顯焦黑色。

鑑別

藥材性狀

1、卷柏:本品捲縮似拳狀,長3~10cm。枝叢生,扁而有分枝,綠色或棕黃色,向內捲曲,枝上密生鱗片狀小葉,葉先端具長芒。中葉(腹葉)兩行,卵狀矩圓形,斜向上排列,葉緣膜質,有不整齊的細鋸齒;背葉(側葉)背面的膜質邊緣常呈棕黑色。基部殘留棕色至棕褐色鬚根,散生或聚生成短干狀。質脆,易折斷。氣微,味淡。

2、墊狀卷柏:鬚根多散生。中葉(腹葉)兩行,卵狀披針形,直向上排列。葉片左右兩側不等,內緣較平直,外緣常因內折而加厚,呈全緣狀。

飲片性狀

卷柏呈捲縮的段狀,枝扁而有分枝,綠色或棕黃色,向內捲曲,枝上密生鱗片狀小葉。葉先端具長芒。中葉(腹葉)兩行,卵狀矩圓形或卵狀披針形,斜向或直向上排列,葉緣膜質,有不整齊的細鋸齒或全緣;背葉(側葉)背面的膜質邊緣常呈棕黑色。氣微,味淡。 [2]

相關論述

1、《本草求真》:卷柏,其治有分生熟。生則微寒,力能破血通經,故治症瘕淋結等症;炙則辛溫,能以止血,故治腸紅脫肛等症。性與側柏葉懸殊,治亦稍異,不可不辨。

2、《本經》:主五臟邪氣,女子陰中寒熱痛、症瘕、血閉絕子,久服輕身,和顏色。

3、《別錄》:止咳逆,治脫肛,散淋結,頭中風眩,瘺躄,強陰益精。

4、《本草綱目》:凡用,以鹽水煮半日,再以井水煮半日,曬乾焙用。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中华卷柏(卷柏科、卷柏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卷柏」既是藥材也能當盆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