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烏羽玉梅 (薔薇科李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烏羽玉梅 (薔薇科李屬植物))

烏羽玉梅 (薔薇科李屬植物)

烏羽玉梅(學名:Wu Yu Yu Mei)是亞洲梅樹(薔薇科李屬)的日本名稱。作為賞花樹種被廣泛種植,果實可以食用。雖然被稱為梅,但實際上在分類上更接近於杏屬。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烏羽玉梅
  • 拉丁學名:Vu Yu Yu Mei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科 :薔薇科
  • 屬 :杏屬
  • 種 :梅花

形態特徵

烏羽玉梅 着花中密,花期3月上旬至下旬;花徑1.7-2.4cm;花蕾深暗紫紅色,花態碟型,花瓣4層,層層疏疊,外瓣略後翻,內瓣略內扣,起伏飛舞,花色正面濃紫,比濃紫更深,反面墨紫,即比正面更濃,花瓣19-25枚,原自日本引入,系優良品種。

種植方法

1.栽植

南方可地栽,在黃河流域耐寒品種也可地栽,但在北方寒冷地區則應盆栽室內越冬。在落葉後至春季萌芽前均可栽植。為提高成活率,應避免損傷根系,帶土團移栽。地栽應選在背風向陽的地方。盆栽選用腐葉土3份園土3份河沙2份、腐熟的廄肥2份均勻混合後的培養土。栽後澆1次透水。放庇蔭處養護,待恢復生長後移至陽光下正常管理。

2.光照與溫度

喜溫暖和充足的光照。除杏梅系品種能耐-25℃低溫外,一般耐-10℃低溫。耐高溫,在40℃條件下也能生長。在年平均氣溫16~23℃地區生長發育最好。對溫度非常敏感,在早春平均氣溫達-5~7℃時開花。

3.澆水與施肥

生長期應注意澆水,經常保持盆土濕潤偏於狀態,既不能積水,也不能過濕過干,澆水掌握見干見濕的原則。一般天陰、溫度低時少澆水,否則多澆水。夏季每天可澆2次,春秋季每天澆1次,冬季則干透澆透。施肥也合 理,栽植前施好基肥,同時攙入少量磷酸二氫鉀,花前再施1次磷酸二氫鉀,花施1次腐熟的餅肥,補充營養。6月還可施1次複合肥,以促進花芽分化。秋季落葉後,施1次有機肥,如腐熟的糞肥等。 [1]

4.整形修剪

地栽梅花整形修剪時間可於花後20天內進行。以自然樹形為主,剪去交叉枝、直立枝、乾枯枝、過密枝等,對側枝進行短截,以促進花繁葉茂。盆栽梅花上盆後要進行重剪,為製作盆景打基礎。通常以梅樁作景,嫁接各種姿態的梅花。保持一定的溫度,春節可見梅花盛開。若想「五一」開花,則需保持溫度0~5℃並濕潤的環境,4月上旬移出室外,置丁陽光允足、通風良好的地方養護,即可「五一」前後見花。

5.花期控制

盆栽梅花一般為家庭觀賞。冬季落葉後置於室內,溫度保持在0~5℃,元旦後逐漸加溫至5~10℃,並日充分接受光照,經常向枝條噴水,水濕應與室溫接近。

烏羽玉梅梅花的整形與修剪技術 大紅色梅花 烏羽玉梅的簡介

烏羽玉梅-梅花的整形與修剪技術

百花首領精神象徵

極具發展潛力的中國之花

烏羽玉梅着花中密,花期3月上旬至下旬;花徑1.7-2.4cm ;花蕾深暗紫紅色,花態碟型,花瓣4層,層層疏疊,外瓣略後翻,內瓣略內扣,起伏飛舞,花色正面濃紫,比濃紫更深,反面墨紫,即比正面更濃,花瓣19-25枚,原自日本引入,系優良品種。

新品種梅花的異軍突起使得廣大苗木人紛紛搶購,為了讓苗木長得更好,江西三農花木園林有限公司梅花整形修剪技術,更多梅花種植技術與資訊請移駕:

1.定干整形:花梅嫁接苗,通過合理的肥水管理等栽培措施,配合正確的修剪方法,4-6年基徑可達3-5cm,該規格便可用於綠化。梅花的幼樹期主要是嫁接後的3-4年內,修剪重點是定乾等環節。嫁接苗當年春梢可生長40-90cm,夏季應注意對砧木的抹芽。冬季定干,在離地60-80cm處將上部枝幹梢剪去,一般留一主幹,細弱苗可略低,壯苗可稍高,細弱枝應從基部疏除,以利養分集中。第二年開春萌芽後,先將剪口25 -30cm以下的芽全部抹除,在25-30cm內主幹上留新芽6-8個,當這些新芽抽出新梢35cm左右時,可選定3-4個強壯枝作為主枝培養。主枝應與主幹角度適宜、分布均勻、上下有一定間距,選定的主枝可緩放不剪。其餘新枝可疏剪或在20-30cm處摘心作輔養枝。生長期內隨時除去其他各種萌芽、砧木萌櫱。翌年休眠期修剪一般在花期前進行,着重處理主枝和輔養枝。主枝輕剪,留30-60cm為宜,以擴大樹冠。疏除影響主枝生長的輔養枝、徒長枝,重疊枝等。

2.培大苗修剪:第三年春季萌芽後,注意及時抹去過密或直立新梢,逐步培育主枝延長枝及各級側枝。主枝延長枝一般留側芽輕剪,兩年左右交叉留芽,使主枝延長枝曲折發展。主枝上側枝應選定長勢適中、方向適宜的枝條,側枝修剪一般留外芽,以利擴大樹冠。經過2-3年的培養,一株梅樹的基本骨幹可形成,3-4年後有少量花開,而後開花量逐年增加,對初開花的梅樹修剪以輕剪長放為主,以儘快擴大樹冠。一般強枝輕剪,弱枝重剪,花枝疏剪。並根據苗圃留圃計劃合理安排,近期出圃的輕剪、少剪、留圃預期長的可早剪、重剪,及時疏剪內膛枝及有意識抬高樹冠。 [2] 3.梅樹復壯更新及高接換頭的修剪。許多苗圃從野外或果園收購老梅樹,用於培養大規格綠化用苗。由於老梅樹樹冠較大,加上起掘、包紮、運輸等環節的影響,對梅樹根部損傷較大,相應的對上部枝條修剪較重。常在3-6年生枝組的分枝處,對骨幹枝進行回縮短截修剪,有些甚至重剪至主幹。梅樹枝幹上的隱芽多,且壽命長,通過重剪刺激,使潛伏芽抽生新枝,選擇其中強壯一的徒長枝作為主枝,重新形成樹冠,從而達到復壯更新的目的。在處理大枝時,應先打反鋸,避免大枝斷裂撕傷下部樹皮。對較大的傷口創面,應注意消毒保護,以防止感染和水分蒸發。挖掘種植、修剪老梅樹通常在休眠期進行,當年春季剪口下的大部分隱芽都能萌發,形成枝條,一般當年應儘量保留,增強光合作用,以促進樹勢的恢復。對其中生長旺盛的徒長枝和長枝長到40cm時,進行摘心,以促發二次枝,儘早擴大樹冠。對於根系損傷較少,而萌芽較多的植株,可適當疏除部分過密萌枝或新枝需強調的是應先復壯抽生強壯枝條,再嫁接品種,否則急於求成,不僅不能儘早形,通過高接換頭的梅樹,經過2~3年的培養,能形成較大樹冠用於綠化,隨時剪除砧木上的萌芽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