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 西洋南瓜(葫蘆科 南瓜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 西洋南瓜(葫蘆科 南瓜屬植物))

西洋南瓜又叫栗味南瓜,是印度南瓜類型的品種。自引入我國種植後,以其外形美觀、品質優良、風味獨特而深受消費者的歡迎,種植面積迅速擴大。市場上的西洋南瓜主要有紅皮和綠皮兩種類型。西洋南瓜與中國南瓜比較,有早熟、耐寒等優點,但其抗性較差,不耐濕和熱。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西洋南瓜
  • 別 名:栗味南瓜
  • 分布區域:印度等
  • 主要類型:紅皮和綠皮

栽培技術

在廣東的氣候條件下,西洋南瓜最適合在春季種植。秋季種植由於高溫乾燥,病毒病非常嚴重,會造成減產甚至失收。在大棚條件下,也可冬種。春植播種期為1—2月份,採用育苗移栽;冬種在10月中、下旬,催芽後直播。

營養價值

西洋南瓜中雖然礦物質含量並不高,但鉀的含量在蔬菜中屬較高,每100克達到200一500毫克,且鈉的含量很低,並含微量元素鈷,鈷參與人體內維生素B12的合成,是人體胰島細胞所必須的微量元素,對防治糖尿病降低血糖特殊的療效。另外,南瓜味甘性溫,具有鎮喘明目消炎、止痛補中益氣等功效,對糖尿病、高血壓、消化不良、腎炎等疾病具有良好的療效。

播種育苗

種子放在55℃的熱水中浸泡,自然冷卻,約4小時後撈起,用暖水洗2—3次,然後用擰乾水的濕毛巾包好放在30℃條件下催芽,芽長出後即可播種。播種前營養杯中的營養土要淋透水,營養土用蘑菇渣或乾的廄肥和水稻田土再加1%的過磷酸鈣混合後堆漚過篩而成。每個營養杯播種1粒,播後覆土約1厘米厚,再淋1次水。育苗在小拱棚或大棚中進行。子葉出土前蓋好棚膜,提高溫度以促進出苗。當多數子葉出土後,要降低棚內濕度。

幼苗長出真葉後,每隔5—7天噴1次葉面肥。苗肥用托布津800—1000倍淋1—2次,此期的蟲害主要是黃守瓜,可用敵百蟲800倍噴殺。當苗長到2—4片真葉時,選晴天下午移栽。

移栽種植

起高畦,四周開排水溝。爬地式栽培畦寬2.5米,單行植,株距0.6米;搭架栽培畦寬1.8米,雙行植,株距0.55米。開種植溝後畝施有機肥2000—3000公斤、複合肥30公斤、米樂爾1.5—2.0公斤,回土。帶土移栽,澆足定根水。

田間管理

緩苗後及時用0.5%尿素或複合肥水澆淋2—3次。伸蔓期結合中耕培土畝施複合肥20公斤、尿素10公斤。摘除側蔓,留主蔓,爬地栽培此時要做好搭架引蔓工作。生長中、後期要注意及時摘除植株基部的老葉、病葉和黃葉。一般從第二朵雌花起,選留健壯的果。開花前1—2天,子蔓果前留2—3片葉然後打頂。為提高坐果率,開花期間早上宜進行人工輔助授粉。盛果期後,畝施複合肥30公斤,以後結合噴藥加噴葉面肥。結果期需水量較多,要保持水分的供應。

西洋南瓜的主要病害有疫並白粉並病毒玻疫病可用百菌清或瑞毒霉600倍防治,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3—4次;白粉病可用粉銹寧1000—1500倍防治,隔15—2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病毒病主要是防治蚜蟲傳染,早期發病的植株要及時拔掉。蟲害主要有蚜蟲、瓜實蠅等,蚜蟲可用樂果或敵敵畏800—1000倍防治;瓜實蠅可用樂斯本1500倍或敵敵畏800—1000倍防治,隔3—5天噴1次,連續噴多次。 [1]

適時採收

西洋南瓜一般在授粉後40—45天為採收適期,可用小刀保留部分果柄切割採收。

紅皮南瓜

早生,容易結果,耐白粉病力強,喜冷涼氣候不耐熱。一般在16—19節着生第一雌花。以後每隔4~5節着生1雌花。果實通常厚扁球形或梨形,縱徑19cm,橫徑19~20cm,重約1.2~2.0kg,果皮金紅色鮮艷奪目,但日照不足時容易發生綠斑。肉厚,橙色艷麗,肉質粉質香甜,味道鮮美。雌花開花後約45~55天可採收,愈晚採收,肉質愈粉質而甜,貯藏力強,且風味不易變壞。生長適溫20~30℃,耐旱。

基本資料

它有二十幾個表現型,莖和葉柄上有刺,全株密披細毛,葉片常深裂(深缺刻),個別葉脈間有銀白色斑;萼片尖狹,花瓣先端尖形,果梗與果實連接處不膨大。果實有白、黃、綠、黑等多種顏色,瓜形小巧美觀,有話筒形、球形、洋梨形、長球形、皇冠形等,果皮有的光滑,有的具有瘤狀突起,有的具有條紋,成熟後果皮木質化,表面覆蓋蠟質層,貯藏期可達1-2年。

整蔓與人工授粉

觀賞南瓜生長發育需較強光照,高溫弱光不利生長,低夜溫可促進花芽分化,應注意適時進行整蔓。當植株長度達到30~40cm時,要搭竹籬或吊線讓植株攀援,如側蔓生長過多,葉子相互遮擋,要適當剪除,以利通風透光,一般1m以下的側蔓全部打掉,個別長勢較弱的可考慮保留。生長後期植株基部老葉既消耗養分,又易感白粉病,應及時摘除。

一般定植後15~20天植株開始開花,為使植株座果良好,增加果實數量,可採用人工授粉。授粉選擇在晴天早晨的6~10點,同株授粉與異株授粉均可。如發現雌花子房基部出現褐色霉變,要及時清除,以防病菌感染植株。 [2]

成熟收穫

在收穫前的十到十五天左右,將瓜立起來放正,以便使其顏色變的均勻,賣相好,立的過程要小心輕放,以防將瓜蔓或瓜柄弄斷。濕潤的地方要用東西墊在果下面。瓜皮變紅變硬,用指甲不容易掐進去,就可以採收了。也可等瓜葉大部分都枯萎後再採收。這茬實際採用的是後面的方法。

在採收期,由於沒有經驗,只是在地面鋪了一層麻包袋或塑料薄膜,就將收回來的瓜直接堆在上面了,致使瓜內部不通風,產生熱量,使一部分瓜爛掉。正確的做法是用專門裝蔬菜的袋子(像蛇皮袋,但其編織沒有那麼密)將瓜裝好,再累疊起來放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