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 豨薟 (菊科 豨薟屬植物) )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 豨薟 (菊科 豨薟屬植物) )

目錄

豨薟(學名: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

是菊科豨薟屬植物。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約30-100厘米,分枝斜升,上部的分枝常成復二歧狀;全部分枝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葉花期枯萎;中部葉三角狀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0厘米,寬1.8-6.5厘米。頭狀花序徑15-20毫米,多數聚生於枝端,排列成具葉的圓錐花序。瘦果倒卵圓形,有4棱,頂端有灰褐色環狀突起,長3-3.5毫米,寬1-1.5毫米。花期4-9月,果期6-11月。

廣泛分布於歐洲、俄羅斯(高加索)、朝鮮、日本、中國、東南亞及北美熱帶、亞熱帶及溫帶地區;在中國分布於陝西、甘肅、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貴州、福建、廣東、海南、台灣、廣西、雲南等省區。生長於海拔110-2700米的山野、荒草地、灌叢、林緣及林下,也常見於耕地中。 全草供藥用,有解毒、鎮痛作用,治全身酸痛、四肢麻痹,並有平降血壓作用。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豨薟
  • 學 名: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
  • 別 稱:豨薟草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 :桔梗目
  • 科 :菊科
  • 亞 科:管狀花亞科
  • 族 :向日葵族
  • 屬 :豨薟屬
  • 種 :豨薟
  •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植物學史

《本草正義》記載,豨薟之草,微有臭味,故得豨名。豨者,豕也。言此草之氣,其臭如豕。古人有豬膏母之別名,其義一也。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約30-100厘米,分枝斜升,上部的分枝常成復二歧狀;全部分枝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葉花期枯萎;中部葉三角狀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0厘米,寬1.8-6.5厘米,基部闊楔形,下延成具翼的柄,頂端漸尖,邊緣有規則的淺裂或粗齒,紙質,上面綠色,下面淡綠,具腺點,兩面被毛,三出基脈,側脈及網脈明顯;上部葉漸小,卵狀長圓形,邊緣淺波狀或全緣,近無柄。

頭狀花序徑15-20毫米,多數聚生於枝端,排列成具葉的圓錐花序;花梗長1.5-4厘米,密生短柔毛;總苞闊鍾狀;總苞片2層,葉質,背面被紫褐色頭狀具柄的腺毛;外層苞片5-6枚,線狀匙形或匙形,開展,長8-11毫米,寬約1.2毫米;內層苞片卵狀長圓形或卵圓形,長約5毫米,寬約1.5-2.2毫米。外層托片長圓形,內彎,內層托片倒卵狀長圓形。花黃色;雌花花冠的管部長0.7毫米;兩性管狀花上部鍾狀,上端有4-5卵圓形裂片。瘦果倒卵圓形,有4棱,頂端有灰褐色環狀突起,長3-3.5毫米,寬1-1.5毫米。花期4-9月,果期6-11月。 [1]

主要價值

全草供藥用,有解毒、鎮痛作用,治全身酸痛、四肢麻痹,並有平降血壓作用。

《唐本草》始載之,言其氣味苦寒,治熱譬,煩滿不能食,生搗汁飲三合,多則令人吐。又謂豬膏母,氣辛苦平,主金瘡止痛,除諸惡瘡,消浮腫,搗封之散敷,並良。藏器謂:久瘧、痰瘧,搗汁服,取吐。又搗敷虎傷、狗咬、蜘蛛咬、蠶咬、蠼螋溺瘡。蘇頌謂:蜀人單服稀薟,以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九月九日采葉淨洗,人甑中,層層灑酒與蜜,蒸之又曝,凡九次。氣味極香,搗末蜜丸,服之,雲甚益元氣,治肝腎風氣、四肢痹、骨間冷、腰膝無力者,亦能行大腸氣,安五臟,生毛髮,兼主風濕瘡、肌肉頑痹,婦人久冷尤宜。又江陵節度成訥及知益州張詠,皆有進豨薟丸表,極言其治中風大效。壽頤按:此物生時,氣臭味澀,多服引吐,蓋性本寒涼,而氣猛烈,長於走竄開泄,故能治熱煩癰毒而吐痰瘧。及其九次蜜、酒蒸曬,和蜜為丸,則氣味已馴,而通利機關、和調血脈,尤為純粹,凡風寒濕熱諸痹,多服均獲其效,洵是微賤藥中之良品也。

豨薟草,別名肥豬草,常吃身體好,能祛風濕、通經絡,改善血循環

能治療全身體表肌肉、韌帶、關節紅、腫、熱、痛的祛風濕藥,我們講了幾個。分別有防己、秦艽、絡石藤、雷公藤,以及今天要講的豨薟草。其中絡石藤、雷公藤、豨薟草能祛風濕、通經絡、清熱解毒。

雷公藤的寒性最強,最具特色的是被廣泛運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現代有有效成分提取片,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絡石藤的寒性偏弱一點,雖說主要用於熱病,但寒涼引起的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等疾病都可以用,直接泡酒,效果很不錯。

防己不止是祛風濕熱這麼簡單,它還有很強的利水消腫的作用,所以非常適合那種有腫脹、水腫的情況。止痛效果也很不錯。如果合併風濕熱就更加對症了。秦艽除了祛風濕外,其特點是可以退虛熱,那種陰虛導致手腳感覺潮熱的就非常適合,這種沒見過的感受不出來,病人的感覺就像骨頭裡面熱出來的一樣。至於豨薟草,以前讀書是對它的認識非常少,基本屬於路人的那種狀態,就知道有這麼一個藥,但後面畢業後,在非常多的名家醫案中都有用到豨薟草,才對它進一步的認識。

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下豨薟草。

豨薟草出自唐朝蘇敬編寫的《新修本草》,是菊科草本植物豨薟、腺梗豨薟毛梗豨薟的全草。全國各地都有野生,很多地方的名字叫「肥豬草」,以前常給豬吃,豬吃了少生病,長得膘,也從側面說明豨薟草的常見。

夏秋季開花前或花期採制藥。生用或制用,生用是寒性的,運用其他藥物加工制過之後就溫性的了。屬於牆頭草型的,給點好處就叛變。豨薟草味道偏辛、苦,能入肝經及心經兩條經脈,具有祛風濕,舒筋活絡,生用清熱解毒的作用

首先是用於風濕諸痹痛。

豨薟草味辛可祛風,味苦可燥濕,生用或制用,均可祛風濕,舒筋活絡。豨薟草的祛風濕作用是比較溫和的。制過後加強了辛散溫通的作用。

風濕痹證,骨節疼痛,或麻木拘攣的,需要比較長時間服用才能起效。但生活中常見,就可以自己摘來吃。如果要起效快,可以加上其他祛風濕的藥同用。

風寒濕痹,就要取溫性,要用制過的,可以配上祛風濕散寒藥,比如羌活、防風、川烏

熱痹,就要取其寒性,直接生用就好了,可以配上其他祛風濕清熱藥,比如秦艽、防己、絡石藤等。

第二就是用於治療熱毒瘡癰及濕疹

豨薟草生用能清熱解毒,除濕止癢。

所以常用於瘡瘍腫毒以及濕疹瘙癢的治療。一般是內服加上外用一起來,病情重的可以加上一些其他的藥物,比如加上乳香、白礬,號稱「治療一切惡瘡」

第三用於經絡不通的情況,比如面癱、中風、麻木、偏癱等。

豨薟草有通經絡的作用,但作用比較溫和,用於面癱、偏癱等情況,可以配上其他通經絡的藥物,比如之前講的絡石藤、松節、尋骨風、伸筋草、蠶沙、蛇類等

第四就是用於治療高血壓。

因為豨薟草有比較明顯降壓的作用,所以現代常用於高血壓病。

[2]

現代的化學成分及藥理研究表明:

豨薟草含豨薟苷、豨薟苷元、多種二萜及苷類,此外尚含多種倍半萜內脂等化學成分。豨薟草有消炎、抑菌、抑制瘧原蟲和抗早孕的作用。水煎豨薟草能降血壓、舒張血管、抗血栓形成,對心血管系統有很好的改善。小鼠實驗表明小鼠腸系循環障礙後服用豨薟草煎劑對血流恢復有顯著促進作用,這也說明豨薟草可以改善腸道血供,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成為肥豬草也是有道理的。對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有抑制作用,對非特異性免疫亦有一定抑制作用,也就是那種自身免疫過強的,比如類風濕、過敏性鼻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病

防己:防己,是治療痛風四肢水腫的要藥,能祛風濕止痛利水消腫

秦艽:秦艽,不能低估它,除了祛風濕,還有治濕疹中風牙痛的作用

絡石藤: 絡石藤,是治療風濕類風濕日久化熱的要藥,泡酒飲用寒熱均可

雷公藤: 雷公藤,自身免疫病的福音,比如類風濕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

松節: 松樹全身都是寶松葉松子松皮松節都是藥,松節泡酒祛風濕

豨薟 (中藥)

入藥部位:地上部分。

性味:味苦、辛,性寒。

歸經:歸肝、腎經。

功效:祛風濕,通經絡,清熱解毒。

主治:用於風濕痹痛,筋骨不利,腰膝無力,半身不遂,高血壓病,瘧疾,黃疸,癰腫,瘡毒,風疹濕瘡,蟲獸咬傷。

相關配伍

  • 1、治高血壓病:豨薟草、臭梧桐、夏枯草各9g。水煎服,每日1次。(《青島中草藥手冊》)
  • 2、治慢性腎炎:豨薟草30g,地耳草15g。水煎沖紅糖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 3、治神經衰弱:豨薟草、丹參各15g。煎服。(《安徽中草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2g,大劑量30-60g;搗汁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或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無風濕者慎服;生用或大劑應用,易致嘔吐。 炮製:採集加工夏季開花前或花期均可採收。割取地上部分,曬至半干時,放置燥通風處,晾乾。

炮製方法

  • 1、豨薟草,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根及老莖,先抖下葉,另放,將莖枝洗淨,潤透後連葉一起切段,乾燥,篩去灰屑。
  • 2、酒豨薟草:取豨薟草段,用黃酒拌勻,悶潤至透,置適宜的蒸器內,加熱蒸透呈黑色,取出,乾燥。
  • 3、蜜豨薟草:取豨薟草段加蜂蜜拌勻,晾半干後,置蒸籠內,蒸一小時,取出,曬乾。
  • 4、酒蜜制豨薟草:取豨薟草葉揉碎,加酒拌勻,置蒸籠內,加熱蒸2天,悶1夜,曬乾,再加酒蒸,如此九蒸九曬,最後加蜜水炒干。

藥材性狀

  • 1、豨薟,莖圓柱形,表面灰綠色、黃棕色或紫棕色,有縱溝及細縱紋,枝對生,節略膨大,密被白色短柔毛;質較而脆,易折斷,斷面明顯的白色髓部。葉對生,多脫落或破碎;完整的葉片三角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0cm,寬1.8-6.5cm,先端鈍尖,基部寬楔形下延成翅柄,邊緣有不規則淺裂或粗齒;兩面被毛,下表面有腺點。有時在莖頂或葉腋可見黃色頭狀花序。氣微,味微苦。
  • 2、腺梗豨薟,本品枝上部被長柔毛和紫褐色腺點;葉圓形或卵形,邊緣有不規則小鋸齒。
  • 3、毛梗豨薟,本品枝上部疏生平伏短柔毛,葉片較小,邊緣鋸齒規則。以枝嫩、葉多、色深綠者為佳。

飲片性狀

酒豨薟草表面呈黑色,微有酒氣;蜜豨薟草,微有光澤,略有粘性,味甜;酒蜜豨薟草形如蜜豨薟草,微有酒氣,味微甜。

藥理作用

  • 1、對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
  • 2、抗炎作用。
  • 3、降血壓作用和血管擴張作用。
  • 4、抗血栓形成及對腸繫膜微循環的影響。
  • 5、抗早孕作用。
  • 6、抗單純皰疹病毒作用。
  • 7、其他作用,豨薟草甲醇提取物對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活性作用。
  • 8、毒性,有小毒。

[3]

相關論述

《綱目》:「治肝腎風氣,四肢麻痹,骨痛膝弱,風濕諸瘡。」

《 豨薟 》的精美圖片欣賞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 豨莶 (菊科 豨莶属植物) )的相关视频

相關視頻

高血壓、風濕病?豨薟很有幫助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