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武漢理工大學交通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武漢理工大學交通學院(會議)原圖鏈接來自 武漢理工大學中文外網 的圖片

武漢理工大學交通學院的辦學歷史源於1946年成立的國立海事職業學校的造船科。六十多年來,在社會各界人士及校友們的關心和支持下,經過一代一代交通人的不懈努力,辛勤耕耘,為我國交通行業培養了一大批傑出人才,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學院設有船舶與海洋工程、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交通運輸、交通工程[1]以及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等5個本科專業,擁有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水聲工程、海洋工程結構、流體力學、工程力學、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結構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公路橋樑與渡河工程、物流管理、智能交通工程等12個博士點和碩士點及船舶與海洋工程、力學和交通運輸工程3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學院還設有高性能艦船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道路橋樑與結構工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形成了圍繞交通領域的水陸並舉、軟硬結合、基礎與應用結合的多學科發展格局。

簡介

道路與橋樑工程系源於1949年中南交通學院成立的土木工程系。當時設有公路土木、公路橋樑和機械自動化三個專業。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上述三個專業分別調整到湖南大學、華南理工學院和江西大學。1988年學校恢復土木工程系,設置公路與城市道路專業,並先後更名為交通土建、土木工程、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專業。

交通運輸管理系源於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後的武漢河運專科學校設置的水運管理和水運經濟專業。1963年交通部部屬院校進行專業調整時,上述兩個專業調整到上海海運學院。1982 年學校成立管理系,開辦交通運輸管理幹部專修班。1983年水運管理專業恢復本科招生。1992年武漢水運工程學院與武漢河運專科學校合併,原武漢河運專科學校的水運管理專業併入後,更名為交通運輸管理專業,成立交通運輸管理系。

科研團隊

學院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有生教授等戰略科學家2人,高水平科技創新人才6人,聘請香港科技大學余同希等6位知名海外講座教授。學院培養 「雙一流」建設引領項目的首席專家1人,產學研特聘教授2人,校級特色專業責任教授4人,精品課程名師5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

學科設置

學院所設專業涉及船舶與海洋工程[2]、交通運輸工程、力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5個一級學科,有5個本科專業、11個碩士點和博士點、3個專業碩士領域,並建有船舶與海洋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力學3個博士後流動站。學院擁有高性能艦船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道路橋樑與結構工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台,設有南安普頓大學-武漢理工大學高性能船舶技術聯合中心、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智能船舶和運輸聯合研究中心、首爾國立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船舶先進制造技術與裝備聯合研究中心、布魯內爾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結構安全與完整性聯合研究中心、里斯本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極端載荷與響應聯合實驗室等國際交流和合作平台。武漢理工大學是國防科工局與教育部共建的首先獲批的16個高校之一,其中船舶與海洋工程列為國防特色學科。2018年學院主辦第三屆國際船舶及近海與海底結構安全與可靠性大會。

學院經過70年的發展,在教學、科研、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國際交流等方面成績斐然,過去兩年,學院科研總量連創歷史新高,形成了圍繞交通領域的水陸並舉、軟硬結合、基礎與應用相結合的多學科發展格局。

視頻

武漢理工大學交通學院 相關視頻

武漢理工大學交通學院介紹視頻~歡迎報考武漢理工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交通學院2020級新生輔導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