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城威尼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威尼斯(Venice)是意大利東北部著名的旅遊與工業城市,也是威尼托地區的首府。威尼斯曾經是威尼斯共和國的中心,被稱作"亞得里亞海明珠",十字軍進行十字軍東征時也曾在這裡集結,而且也是13世紀至17世紀末一個非常重要的商業藝術重鎮。

威尼斯別名"亞得里亞海的女王"、"水都"、"橋之城"及"光之城",堪稱世界最浪漫的城市之一。 威尼斯市區涵蓋意大利東北部亞得里亞海沿岸的威尼斯潟湖的118個島嶼和鄰近一個半島。這個鹹水潟湖分布在波河與皮亞韋河之間的海岸線。

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宛若默默含情的少女,眼底傾瀉着溫柔。其建築、繪畫、雕塑、歌劇等在世界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威尼斯有着"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美譽,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島城"等美稱。

基本概述

威尼斯,意大利北部威納托大區首府,威尼斯省省會,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威尼斯畫派的發源地,其建築、繪畫、雕塑、歌劇等在世界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威尼斯有 「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美譽, 它也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島城」等美稱。它位於歐洲亞得里亞海濱,周圍被海洋環繞,由118個島嶼組成,只有西北角一條長堤與大陸相通,有「水城」、「百島城」之稱。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威尼斯 外文名稱 Venezia(意)、Venice(英) 行政區類別 外國城市 所屬地區 意大利 威納托省
經緯 北緯45°26' 經度:東經12°20' 地方特產 西紅柿醬、威尼斯奶酪、假面面具 建市時間 公元452年 電話區號 041 友好城市 中國蘇州
面積 414.57平方公里 別名 水城、百島城、橋城、水上都市 人口 34.3萬 氣候條件 地中海氣候 地理位置 意大利東北部、亞得里亞海
機場 馬可波羅國際機場 GDP: 223億歐元(2005年) 著名景點 鳳凰歌劇院、聖馬可廣場、聖馬可大教堂、嘆息橋 火車站 威尼斯火車站

 

全城有117條縱橫交錯的大小河道,靠400多座橋樑把他們連結起來。威尼斯始建於公元451年,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威尼斯風光秀美,古蹟甚多,有120座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羅克式大教堂,120座鐘樓,64座修道院,40座宮殿,是馳名全球的旅遊勝地。

每年前往的遊客達500萬人以上,旅遊業使這個僅有36萬人口的中等城市變得十分富有。威尼斯城熱鬧非凡,但城內沒有汽車和自行車,也不見紅綠交通燈,小艇就是「公共汽車」。威尼斯的小艇同樣聞名於世。威尼斯是中、意兩國人民的友好使者馬可·波羅的故鄉。

為了使中意兩國人民長期建立起來的友誼長存,1980年3月,威尼斯和我國的蘇州市結為親密的姊妹城。

素有「西方蘇州」之稱的威尼斯四周環海,位於意大利東北部亞得里亞海濱的威納托省。從地圖上看,威尼斯仿佛一顆精緻的水晶,在亞得里亞海的波濤中熠熠生輝。威尼斯的西北角有一條四公里長的長堤與大陸相通,它不但是意大利重要的港口,也是一座文化藝術古城。威尼斯及其澙湖,由118個島嶼組成。

素有「水都」「水城」「橋城」和「百島之城」的美稱這座世上獨一無二的水上城市景色旖旎、風光獨好,城內歷史古蹟比比皆是,是一座風景如畫而又古韻十足的歷史名城,這裡的所有景色都離不開水。威尼斯全市河道,運河共計177條。靠401座各式橋樑把它們連接起來。

 

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馬路,市內沒有汽車和自行車,也沒有交通指揮燈,船是市內唯一的交通工具。除了小艇以外,所有交通工具都是明令禁止的。

歷史發展

威尼斯的起源沒有歷史文獻記載。數名歷史學家引用可靠證據指出:早期人口為羅馬城市的難民,他們為了逃避日耳曼人攻擊,便從帕多瓦阿奎萊亞、Altino及Concordia(今格魯阿羅港)而來。

從166-168年開始,夸迪人(Quadi)和馬可曼尼人(Macromanni)破壞了這個區域的主中心──Oderzo。羅馬帝國的防線再度被西哥德人於5世紀初期時所撕裂,而在50年後,阿提拉領導的匈人也再度侵略羅馬帝國

而最後與最持久的侵略則是倫巴第人在568年所造成的。使得威尼斯脫離了東羅馬帝國的統治,人們開始建立新的港口,包括威尼斯潟湖的馬拉莫科與托切洛的港口。

拜占庭帝國在意大利中部與北部的統治在751年被倫巴第國王艾斯杜爾夫(Aistulf)所結束,在這段時期,拜占庭的總督的所在地是馬拉莫科(Malamocco)。統治地區橫跨了潟湖中的許多島嶼很可能增加了與拜占庭帝國境內倫巴第人的聯繫。

威尼斯的行政架構與古羅馬共和的系統相似,由一位被選出來的行政官(公爵)、一個類似參議院,由貴族組成的機構及許多擁有部分政治權力的公民所構成的,公民原先擁有權利去同意或拒絕每位新選出來的公爵。

教堂與許多私人建築是做為軍事使用,雖然威尼斯沒有終身職的騎士。聖馬克騎士(Cavalieri di San Marco)是唯一在威尼斯存在過的騎士階層,沒有任何一位公民可以接受外來的命令而沒有政府的同意。

在獨立時期,威尼斯仍然保持共和,政治與軍事是完全的分離,除了在偶發狀況下,公爵可以統御軍隊。就其它意義而言,戰爭代表商業的附屬品。因此,威尼斯早期製造了大量的雇員,來為任何地方服務,後來當統治階層占有商業時,依靠着這些外來的雇員。水手來駕駛3,300艘船,並且主宰了中古時代的商業活動。

在這時期,威尼斯的上流家庭會建立最雄偉的廣場、扶持最偉大的作品及培育最有天分的藝術家來互相競爭。當時這個城市是由大議會所管理,其中大部分的成員是由威尼斯具有影響力的家庭所組成的。

大議會任命所有公開的政務官,並且選出200至300人組成的參議院。然後參議院會選出「十人議會」」,這是一個掌握威尼斯最大管理權限的秘密組織。而這個組織則會選出一位公爵(doge或duke),成為威尼斯正式的領導人。

公爵是最高行政官,理論上是終身職。實際上,許多公爵在被認為遭受政治失敗後,他們受到來自貴族組成的寡頭政治的壓力,而被迫放棄職位,退隱到修道院中來隱居。

雖然威尼斯的人民一般是正統天主教的信徒,但是威尼斯地區是跳脫宗教狂熱之外的,並且在反宗教改革期間沒有制定處死宗教異端的法律。

這種明顯缺乏的熱情導致威尼斯經常與教宗發生爭執。威尼斯受到一些封鎖重大活動的威脅,遭受到兩次懲罰。第2次,也是比較有名的一次,發生在1509年的4月27日,由儒略二世下令的康布雷聯盟戰爭(War of the League of Cambrai)。

威尼斯大使將仍然存在的政治秘密報告送回當地,這與歐洲法庭的傳聞提供了現代歷史學家極好的資料。

威尼斯從15世紀開始沒落,當時它在保衛塞薩洛尼基時首次失利,敗給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威尼斯也在1453年派遣船艦幫助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來抵抗土耳其人的侵略,在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後,他轉而侵略威尼斯,並造成威尼斯巨大的損失。

黑死病在1348年肆虐威尼斯,並在1575-1577年間捲土重來。在這三年間,高達五萬人死於黑死病,城市只剩下三分之一人口。1630年,黑死病更造成接近三分之一公民死亡。

文藝復興末期,威尼斯開始失去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當時,葡萄牙成為歐洲與東方貿易的主要媒介,影響威尼斯巨大財富的來源。同時,法蘭西西班牙霸權主義橫行,爆發了意大利戰爭,威尼斯的政治影響力式微。然而,威尼斯帝國是農產品輸出國,及至18世紀中葉仍是重要的製造業中心。

石弓練習在1303年成為威尼斯的義務,公民在團契中練習。隨着武器變得更昂貴與操作上更複雜,頭班軍人被分發來幫助商人來航行船隻並在槳船上擔任槳手的任務。「Noble Bowmen」這間公司在14世紀末招募了年輕的貴族,他們在戰槳船上工作,擔任武裝商人,並且享有居住在船長艙的特權。

陸軍的指揮建築與海軍是不一樣的,根據古代的法律,沒有任何一位貴族可以指揮超過25個人(避免以私人軍隊來進行叛變),當總指揮在14世紀中被引進時,他仍然必須對由20位公民組成的「智者」負責。這項政策有效率,也避免威尼斯陷入其他城邦經常遭遇的軍人掌權。

一位公民委員(與人民委員不同)陪同每一位軍隊來注意他們的情況,尤其是傭兵。威尼斯的軍事傳統也應仔細的注意到:他們對於如何在花費最少生命與金錢達至成功比追求榮譽更感興趣。

雖然威尼斯以海軍聞名,它的陸軍也具有同樣的影響力。在13世紀時,大部分的意大利城邦都已經雇用了僱傭兵,不過威尼斯軍隊仍然從周圍的潟湖地區徵募軍人,另外從達爾馬提亞及伊斯特里亞進行封建制度的徵兵。

在遇到緊急狀況時,政府將會登記所有年齡界於17歲與60歲之間的男性,並且對他們的武器進行紀錄,而他們在實戰時會被編入由12人組成的隊佐。據1338年的登記紀錄顯示威尼斯估計約有30,000名威尼斯男子可以參戰,其中大多是熟練的弩手。在其他的意大利城邦,貴族與其富人都加入騎兵,但在威尼斯則被徵召作步兵。

在1450年時,總共有超過3000艘威尼斯的商船處於營運的狀態中,其中大部分在必要時可以變成戰船或運輸船。政府要求每艘商船必須搭載特定數量的武器(大部分是十字弓與槍)及盔甲,商船的乘客也被預期在必要時可以武裝起來並進行戰鬥。

一艘預備用且長約25米的戰船被保存在兵工廠中,戰船奴隸並不存在於中古時代的威尼斯,劃手則是從這個城市或是它的領地(特別是達爾馬提亞)中產生的。從威尼斯選出的人們大部分是從每個教區中,當這些槳手離開之後,他們的家庭會受到教區中其他人的支持。債務人一般是在戰船上划船來償還他們的債務,划船的技術則是以貢多拉鳳尾船競賽來鼓勵。

在15世紀初期,隨着領土的擴張,於是出現了第一支常備軍,其中包括簽定契約的傭兵隊長(condottieri)。威尼斯與佛羅倫薩在1426年締結同盟,並且同意在戰爭時期提供8,000名騎兵與3,000名步兵,平時則提供3,000名騎兵與1,000名步兵。

在15世紀末,制服採用紅白條紋的樣式,榮譽及熱情的制度逐漸產生。在15世紀當中,威尼斯的陸上軍隊幾乎總是攻擊的一方,並且被認為是意大利最具影響力的,大部分是因為所有階級都必須為保衛這個城市而拿起武器與官方對於一般軍事訓練的獎勵。

隨着拿破崙於1797年5月12日(第一次反法同盟期間)占領威尼斯,威尼斯共和國宣告滅亡,恰好是獨立後1100年。這位法蘭西的征服者導致威尼斯歷史上最美好的一個世紀的結束︰在18世紀時,威尼斯也許是歐洲最優雅的城市,對於藝術、文學及建築都擁有巨大的影響力。

拿破崙對於這個城市的猶太人而言,似乎是個解放者,雖然因為他們被限制居住在幾個區域中而引起爭論。他移除了猶太區出入口,並結束猶太人居住及旅遊的區域限制。

拿破崙在1797年10月12日根據坎波福爾米奧條約(Treaty of Campo Formio),將威尼斯交於奧地利統治。奧地利政府則在1798年1月18日正式接管威尼斯。1805年,拿破崙與奧地利簽署了普雷斯堡條約(Treaty of Pressburg),從奧地利手中奪回了威尼斯,並納入自己的意大利王國內。但是隨着拿破崙在1814年的戰敗,威尼斯又再次歸奧地利掌控的倫巴第-威尼西亞王國(Kingdom of Lombardy-Venetia)的統治。

在馬寧的帶領下,一次短暫的革命發生在1848-1849年間,並再度建立了威尼斯共和國。在1866年時,隨着普奧戰爭,威尼斯與倫巴第-威尼西亞王國的其他地區成為現代意大利的一部分。

1797年後,威尼斯陷入低潮。許多舊廣場和建築被棄置,雖然利多在19世紀晚期變成一個受到歡迎的沙丘。

水的變遷

要更好地理解威尼斯今天所處的困境,了解她過去的歷史是有益的。威尼斯這座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是由威尼斯澙湖中央的大小117座島嶼組成的,澙湖最終流入亞得里亞海。威尼斯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452年,當時,人們為了躲避匈奴王阿拉提的入侵而來到澙湖的島嶼上。從此以後,水——這道天然的屏障,使得他們世代在島上安全地繁衍生息。公元810年,威尼斯就曾依靠水的保護而免遭查里曼王子的侵略。

水曾是威尼斯的保護神,現在卻成了威尼斯最大的敵人。1966年,威尼斯發生大洪災,城內水位高達1米,這一事件迫使意大利政府將防洪列為國家頭等大事。

洪水來襲

意大利是非洲板塊的一部分,非洲板塊一直在向北漂移,似乎要擠入歐洲板塊下面,正是這種漂移引起了阿爾卑斯山的上升和威尼斯的下沉。每100年,威尼斯就會下沉1.3厘米。

二戰後,為滿足工農業發展的需求,人們大量開採地下水,這種行為雖然後來被禁止,但惡果已不可挽回:整個城市在20年內下沉了30厘米,威尼斯人生活的中心--聖馬可廣場只高於警戒水位30厘米。

現在,只要洪水發生,聖馬可廣場就會浸入水面下10厘米,而且情況還在不斷惡化。2001年1月,威尼斯遭受了歷史上最為嚴重的水災,洪水持續了4天4夜,城市的大半部分都淹沒在水中。[1]

隔離海水   自1951年起,已陸續有9萬人離開了威尼斯,現有的6萬市民非常擔憂類似1966年的大洪災會再次發生。為此,有人建議修建79座浮動水閘,一旦水位超過警戒線1米,這些水閘就會將澙湖與亞得里亞海隔離。

英國倫敦和荷蘭鹿特丹已有類似的防洪水閘,但這些水閘看起來與整個城市很不協調。不過,意大利政府堅信他們不會步此後塵,因為水正常時,300噸重的水閘充滿水,靜止在水底,人們是看不見的。當洪水水位將要超過警戒線1米時,向水閘內注入空氣,水被排出,水閘就會上浮。當水位回落時,則向水閘重新注水,使其沉入水底。

許多環保組織反對建水閘。他們認為,澙湖與亞得里亞海的長期隔離會造成湖水停滯,從而威脅到湖內的生物。於是,有關方面又實施了多項補充計劃。

填高城市

補充計劃中,最大膽的一項是將城市低洼地帶的地面、地基填高到1米,這樣既可保護最易遭洪水襲擊的地區免受水害,又可避免在不必要時啟動水閘。至今,已填高了960公頃低洼地,完成了目標任務的80%。

有人提出,為何不乾脆把整個威尼斯的地面都填高呢?其實,真要那樣做的話,為保持威尼斯建築的功能,建築物的門就必須縮小。同時,填高聖馬可廣場是行不通的,因為這樣一來它將失去古蹟原來的風貌,這是人們所不能接受的。

為此,人們填高了聖馬可廣場周圍的防護堤,並在廣場下面充填了一層防水彩土,以防止洪水上升而侵襲廣場。另外,填高所有的地面也是一項耗資非常巨大的工程。

填高到1米是較好的選擇,因為威尼斯全市只有5%的地面沒有達到這一高度而需要填充,花費約為4億美元。如果要填高到1.2米,就會有30%的地面需要填高,費用會猛增到20億美元。另一方面,只有當洪水水位在1米到2米之間時,才需動用浮動水閘。大概每年只需動用水閘7次,因此能把對水生物的影響減小到最低。

建築方法

威尼斯建築的方法,是先在水底下的泥土上打下大木樁,木樁一個挨一個,這就是地基,打牢了,鋪上木板,然後就蓋房子,那兒的房子無一不是這麼建造的。所以有人說,威尼斯城上面是石頭,下面是森林。當年為建造威尼斯,意大利北部的森林全被砍完了。這樣的房子,也不用擔心水下的木頭爛了,它不會爛的,而且會越變越硬,愈久彌堅。此前考古者挖掘馬可·波羅的故居,挖出的木頭堅硬如鐵,出水後見了氧才朽。[2]

威尼斯肥沃的沖積土質,就地而取材的石塊,加上用鄰近內陸的木頭做的小船往來其間;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們建起了威尼斯。這個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市,卻被一百多條蛛網般密布的運河割成一百多座小島,島與島之間只憑各式橋樑錯落連接,初來乍到很快便會迷失在這座「水城」中,找不到路。好在有大運河呈S形貫穿整個城市。

沿着這條號稱「威尼斯最長的街道」,可以飽覽威尼斯的精華而不用擔心迷路。沿岸的近200棟宮殿、豪宅和七座教堂,多半建於14至16世紀,有拜占庭風格、哥特風格、巴洛克風格、威尼斯式等等,所有的建築地基都淹沒在水中,看起來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藝術長廊。平日裡大運河真的像一條熙熙攘攘的大街一樣,各式船隻往來穿梭其上,最別致的當然還是貢多拉。

旅遊指南

1.另外1路沿線有些景點,可隨時下船逛逛,最有名的是里亞爾托橋(Rialto)

2.lido的船快靠聖馬可廣場岸時,岸邊景色很有氣勢。

3.傍晚時分有巨輪經過聖馬可廣場附近海岸,很美,不容錯過。

4.從火車站方向乘船往玻璃島,靠岸後會有人領着參觀吹玻璃技術,然後稍微看看玻璃製品即可離開此島。

5.彩色島每相鄰的房子顏色不同,水巷感覺很美,另外絲蕾花邊也是這個島特有的。

6.經典路線:聖馬可廣場—還有聖馬可大教堂—黃金宮—總督府—著名的「嘆息橋」。

旅遊貼士

聖馬可大教堂:門票:教堂迴廊門票3歐元;參觀黃金祭壇屏風1.5歐元。開放時間:夏季:9:45-17:00;冬季:9:30-16:00。 注意:不得着無袖衫、穿短褲入內。

黃金宮開放時間:8:15-19:00;復活節、聖誕節和元旦休息。

貢多拉裝飾越華麗,價格越高。

旅遊景區

嘆息橋連結着總督府和旁邊的地牢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嘆息橋,嘆息橋是威尼斯的必訪景點之一。嘆息橋造型屬早期巴洛克式風格,橋呈房屋狀,上部穹隆覆蓋,封閉得很嚴實,只有向運河一側有兩個小窗。嘆息橋是一座拱廊橋,架設在總督宮和監獄之間的小河上,享有盛譽。它建於1600年(另一資料:1603年)。[3]

因死囚被押赴刑場時經過這裡,常常會發出嘆息聲而得名。當犯人在總督府接受審判之後,重罪犯被帶到地牢中,可能就此永別人世,過去臨刑死囚走向刑場時必須經過這座密不透氣的橋,死囚們只能透過小窗看看藍天,想到家人在橋下的船上等候訣別,百感交集湧上心頭,不由自主地發出嘆息之聲——再向前走便要告別世間的一切了。

港口

威尼斯港是意大利最大的港口之一,港口長12千米,總面積達250公頃,伸展出去,寬闊廣大,每年進出港門的船隻在萬艘以上。威尼斯不僅風光奇特,而且還是文化名城,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畫派就獨樹一幟。

喬爾喬涅提香丁托列托委羅內塞等都是畫壇著名大師。在意大利歌劇藝術發展史中,威尼斯也占有重要地位。城內古蹟繁多,有120座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教堂,120座鐘樓,64座男女修道院,40多座宮殿和眾多的海濱浴場。歌德和拜倫都曾對威尼斯城讚揚備至,拿破崙則稱其為「舉世罕見的奇城」。

威尼斯到目前為止有404座橋,這些橋的造型千姿百態,風格各異。有的如游龍,有的似飛虹,有的莊重,有的小巧。其中最著名的是利亞德橋,造型為單孔拱橋,用大理石砌成,建於1592年前後。橋長48米,寬22米。它曾出現在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中。大文豪莎士比亞的文學巨著《威尼斯商人》記述的就是發生在這裡的 故事,幾個世紀以來,《威尼斯商人》不斷被後人搬上電影、電視,以話劇、歌劇等形式流傳於世。

聖馬可廣場和教堂 聖馬可廣場和聖馬可教堂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名勝古蹟之一。聖馬可廣場東西長170多米,東邊寬80米,西邊寬55米,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左右,呈梯形。它們造型的優美、和諧,石雕的生動、逼真,可以說是古羅馬建築中少有的傑作。

廣場南、北、西三面被宏偉壯麗的宮殿建築環繞。這些建築和諧優美,建築物上的石雕生動逼真。東面聳立着高98.6米的聖馬可鐘樓和融東西方建築藝術為一體的聖馬可教堂。西面是總督宮和聖馬可圖書館。嚴整、華麗的總督宮,用粉紅色和 白色的大理石砌成。總督宮是威尼斯國家元首的府第,也是大議會和政府的所在地。

威尼斯長期是獨立的水上共和國,政權由總督和議會共同掌握,兼有專制政體和共和政體的特色。聖馬可大教堂據說是因埋葬了耶穌門徒(使徒)聖馬可而得名:聖馬可廣場,聖馬可大教堂,威尼斯隨處可見這位顯赫的聖馬可。

聖馬可是《新約·馬可福音》的作者,公元67年在埃及殉難。828年,兩位威尼斯的富商在當時總督的授意下,成功地把聖馬可的乾屍從亞歷山大港偷將出來,運回威尼斯,今天存放在聖馬可大教堂的大祭壇下。從此,聖馬可成了威尼斯的保護神。

他的標誌是一隻帶翼的獅子。從此,威尼斯到處是獅子。聖馬可廣場的入口處,有兩根高大的圓柱,東側的圓柱上挺立着一隻展翅欲飛的青銅獅,它就是威尼斯的城徽——飛獅。飛獅左前爪扶着一本聖書,上面用拉丁文寫着天主教的聖諭:「我的使者馬可,你在那裡安息吧!」一眼望去,總督宮上也少不了聖馬可和他的獅子。

自古以來,聖馬可廣場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傳統節日的公共活動中心。1797年拿破崙進占威尼斯後,垂涎這裡的景色,讚嘆聖馬可廣場是「世界上最美的廣場」,因此曾下令把廣場旁邊的總督府改為行宮,至今人們還把它叫做拿破崙宮。聖馬可廣場是每年嘉年華最主要的場景,但是在平常也熱鬧的像一座舞台,永遠不會冷場。這裡人流如潮,廣場上有數不清的鴿子飛起飛落,遊人和它們和平共處。

總督宮毗連的聖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的驕傲。威尼斯的榮耀,威尼斯的富足,當然,還有威尼斯的歷史和信仰,盡在於此。雄偉壯麗的聖馬可大教堂始建於829年,重建於公元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

聖馬可大教堂融合了東、西方的建築特色,它原為一座拜占庭式建築,15世紀加入了哥特式的裝飾,如尖拱門等;17世紀又加入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裝飾,如欄杆等。從外觀上,它的五座圓頂據說是來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教堂;正面的華麗裝飾是源自拜占庭的風格;而整座教堂的結構又呈現出希臘式的十字形設計,這些建築上的特色讓人驚嘆不已。

聖馬可教堂最引人注目的一是內部牆壁上用石子和碎瓷鑲嵌的壁畫;一是大門頂上正中部分,雕有四匹金色的奔馳着的駿馬。大教堂是東方拜占庭藝術、古羅馬藝術、中世紀哥德式藝術和文藝復興藝術多種藝術式樣的結合體,結合得和諧,結合得協調,美不勝收,無與倫比。大教堂有五個圓圓的大屋頂,這是典型的東方拜占庭藝術,但供奉的卻是一個西方的聖人。僅此一點,便是獨一無二。其次,大教堂內外有400根大理石柱子,內外有4000平方米麵積的馬賽克鑲嵌畫。每天從世界各地來瞻仰和欣賞大教堂的人成千上萬。在場上格外顯眼的鐘塔高達97米,建於15世紀。每到整點的時候,兩個機械人就會用槌自動敲鐘報時,整個城市都可以聽見鐘聲。

登上大教堂邊上一座高近百米的高塔。縱目遠眺,威尼斯全城,盡收眼底,一片紅褐色的屋頂,一眼不見盡頭。偌大的聖馬可廣場上,遊人點點,幾近螻蟻。向海邊望去,一排排貢多拉,煞是好看。再望望那頭帶翼的獅子,似乎為自己能被遊人瞻仰而洋洋得意。

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的明珠。它最美麗的時候是上潮的時候,一片潮水如同在廣場鋪上一面巨大的鏡子,使所有建築像鑲嵌在水晶或玻璃中間,顯得更加玲瓏剔透,光彩照人。加上周圍咖啡館的露天陳設,遊人們鮮艷的衣着,五光十色,上下輝映,形成了一幅極其迷人的圖畫。廣場上,母親們帶着孩子在水中嬉戲,年輕人脫去鞋襪來回奔跑;大群大群的鴿子,時而簇擁在地上覓食,時而又帶着撲撲拉拉的振翅聲,飛滿整個廣場的上空。

景點概況 威尼斯(意大利語:Venezia,英語:Venice)位於意大利東北部,是亞得里亞海威尼斯灣西北岸重要港口,由118個小島組成,並以177條水道、401座橋樑連成一體,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島城」、「橋城」之稱。由於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曾是意大利重要的商業貿易的中心,歷史上曾經與多種文明有過接觸,成為不同文化的匯合中心,形成現在的多元現象和多種藝術的風貌。

最佳旅行時間 一年四季都可以成為威尼斯的最佳旅遊時間,如果一定要選一個最好的,那麼春季和秋季都當之無愧。春季是威尼斯最舒服的季節,平均氣溫10-18℃,氣候宜人,2-3月的狂歡節,氣氛熱烈,獨具威尼斯特色,目前已成為全球最火爆的狂歡節之一。秋天的威尼斯平均氣溫在16℃左右,天氣晴朗,紫外線強度低,是威尼斯最清爽的季節。9月底的貢多拉節,是當地不亞於狂歡節的盛大活動,這個季節也是遊覽穆拉諾島、利多島的最佳時光。

穿衣指南 威尼斯一年四季溫度都比較適宜,夏季穿着短衣短袖,冬季穿着普通棉衣即可。早晚溫差也不算很大,但夏季紫外線較強,出外遊玩時一定要注意防曬。

消費水平 意大利屬於歐元區,使用歐元,1歐元≈6.61人民幣元;1人民幣元≈0.15歐元(2015年3月)。

威尼斯的總體消費水平位於意大利所有城市消費水平的前列,在整個歐洲來說物價也是數一數二的。住宿和就餐的價格都很貴,如果想在威尼斯住上一晚,最好做好至少花出40歐的準備。高峰期房價還會有所提升,若在高峰期前往旅行,一定要提前預定酒店。

時差 按時區劃分辦法,中國使用的是東八區的北京時間,而意大利處於東一區,與北京時間差7個小時;實行夏時制期間,由於當地時間撥快1個小時,與北京時間差6個小時。通常夏時制是從4月的第一個周日到10月的最後一個周日。

景點遊玩

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

嘆息橋

大運河

聖馬可大教堂(Saint Mark's Basilica)

餐飲 威尼斯菜餚最大的特點就是將海鮮和陸地菜絕妙地協調起來。另外作為美味的葡萄酒的產地,那裡的紅白葡萄酒都非常有名,到了威尼斯,千萬不要錯過。威尼斯是品嘗魚蝦風味菜的絕佳地。特色菜主要有:被當地人稱為「安提帕斯托」的扇貝螃蟹沙拉、海鮮和帕達拿平原大米合制的傑作Risottonero意式茄汁燴肉飯。此外,醋漬沙丁魚、西紅柿填餡、蛤仔意大利麵都很有名,需要特別提醒是,吃海鮮的時候最好選擇白葡萄酒。

視頻---水城威尼斯,一直都是人們嚮往的地方,值得一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