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蘇省丹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蘇省丹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產業高地)原圖鏈接來自 丹陽市人民政府 的圖片

江蘇省丹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近年來丹陽市委、市政府重點打造的科技型園區,是全市創新發展主陣地和高新技術產業承載高地。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更多的是着眼於產業發展規律。高新技術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對於「高新區」的介入甚至都細化到了產業的指導目錄,也就是說,哪個地方的高新區應重點發展何種產業,都有着明確的規定。

園區介紹

丹陽高新區位于丹陽市區正南,總規劃面積175.85平方公里,是2016年5月17日獲省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高新區。截止至2017年底,高新區共實現GDP575.3億元,工業總產值1396.7億元,現有高新技術企業106家,高新技術產值占比達58.88%,發明專利申請1452件。已成功創成了江蘇省「兩化」融合示範區、省級雙創示範基地、江蘇省企企通建設試點園區和江蘇省知識產權試點園區,成功入選《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2018年版),正式成為國家備案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18年9月,獲省政府正式批准升格為省級開發區。

主導產業

丹陽高新區主導產業明確、產業輻射帶動效應明顯,已形成醫療器械和視覺健康、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三大超百億新興產業集群。園區已入駐魚躍醫療、恆寶股份、中科四象等各類企業2925家;已培育上市企業19家,主板9家,境外上市1家,中小板2家,新三板7家。已建成國家級新材料特色產業基地1個。

區域規劃

近年來,高新區累計投入超30億元推進新城建設,以丹鳳科技小鎮為核心,構建「一軸三區四園」的總體空間格局。目前,園區7.4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域已建成,形成了「六橫七縱」的路網結構,綠化、水、電、管網等配套設施均已到位。

一軸:產業發展軸,依託滬寧高速公路及312國道連接奔牛機場,構建東西向發展軸線,優化三區聯動,同時依託機場大力發展高溫合金材料等高端臨空產業,提供航空物流服務。

三區:核心區即丹鳳科技城,7.4平方公里,融科技研發、產業孵化、金融商務、城市生活功能於一體的資源、平台集聚區。

拓展區:核心區的產業孵化及服務拓展區,83.1平方公里,重點布局北部綜合服務板塊,西南產業孵化板塊和東部休閒生活板塊。

輻射區:85.3平方公里,包含生命科學產業園、航空航天產業園、沿江裝備產業園、鶴溪產業園,是產業發展的加速區域。

四園

生命科學產業園-17.7平方公里,醫療器械、生物醫藥、眼鏡及視光學等傳統優勢產業組團。

航空航天產業園-13.8平方公里,航空航天裝備及高溫合金新材料產業組團。

沿江裝備產業園-18.1平方公里,高端裝備、汽車零部件、高溫合金新材料等產業組團。

鶴溪產業園-35.7平方公里,軌道交通等高端製造裝備組團和紡織等產業組團。

高新區發展歷程

高新區發端於1988年國務院啟動的「火炬計劃」,所以有的高新區起名為「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間,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的基本國策,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資源、資金和廉價勞動力推動的粗放式增長模式。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於是1988年6月,總設計師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

「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該計劃的兩項核心內容就是「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創辦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火炬計劃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北京誕生[2],當時名稱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簡稱北京試驗區。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關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國已有156家高新區。

視頻

江蘇省丹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相關視頻

江蘇丹陽開發區高樓村正在拆遷,拆遷到底有誰能從中受益?
國務院關於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