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蘇省南通三廠工業園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蘇省南通三廠工業園區(鳥瞰圖)原圖鏈接來自 博雅地名網 的圖片

江蘇省南通三廠工業園區》位于海門市區東部,總面積34.78平方公里,戶籍人口50367人,外來人口7749人,下轄9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前身是百年老鎮——三廠鎮,由清末狀元、教育家、實業家張謇先生於此地創辦「大生三廠」而得名,是近代民族輕工業的重要起源地。

工業園是最早在英美等西方發達國家出現的產業園區類型[1],稱謂各異,例如美國的工業園和英國的企業區(enterprise zone)。建設這類實體的目的在於吸引新工業的投資,緩解工業對中心城市的壓力和對環境的污染。

較早的工業園曾定義為:在興建工廠之前,由一個獨立組織的規劃提供一組適用的工業建築(用地),輔之以基礎設施和綠色空間,如公共道路、植物園、娛樂場所、停車場等,且包括各類設施之間的地帶。

園區介紹

近年來,三廠經濟運行穩中向好。2020年,預計實現工業應稅銷售109億元;工業百強企業11家,數量位列全區第二。高標準打造了3800畝大生高新技術產業園,初步形成了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為支柱的產業集群,培育了以中興裝備、容匯通用等為代表的行業領軍型企業。園區持續全面融入海門主城區發展,廠洪路、秀山東路、繞城336線相繼通車,南通繞城高速項目年內開工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穩步進行,獲評「南通市農村環境長效管理示範鄉鎮」「水美鄉鎮」等榮譽稱號。星期七生態農業園成為國家級現代農業園、省級示範農業園區,入選全省唯一「羊文化特色小鎮」,建成全國唯一海門山羊產業研究院。三廠人傑地靈,湧現出「中國好人」陳文九、張永紅、省「吳仁寶式優秀村書記」范宜慧、「草根名嘴」薛勝范等先進典型,獲得「全國文明鎮」「國家級生態鄉鎮」「國家衛生鎮」等榮譽。

發展措施

一是突出精準止損,經濟質態在統籌運行中持續向好。研究出台《關於促進三廠工業園區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獎勵辦法》,主要領導帶隊走訪重點企業,幫助企業破解發展難題,全面落實好「六穩」「六保」任務。全年預計完成工業應稅銷售109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32億元;實際到賬外資1500萬美元。全年預計新進規模工業企業10家;新進服務業規模企業4家。經濟運行逐月回暖,三季度名列園區組第一。

二是聚焦項目招商,發展後勁在動能轉換中不斷增強。緊扣市委市政府「大項目突破年」目標,以服務穩企、平台興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園區企業積極加大科技環保方面的投入,以產業轉型升級謀求更大發展空間。中興裝備產品助力大國重器「華龍一號」核電工程;容匯鋰業目前完成報會工作,力爭明年初科創板上市;常海食品計劃新投入設備和項目正在全力推進中。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全年新開工超億元工業項目4個。新開工重特大工業項目2個。竣工項目3個,達產項目5個,達產率45.5%。全年盤活低效用地706畝。精準招商持續發力。黨政主要領導帶頭一線招商,目前掌握有效招商信息34條,在談超億元項目7個,其中超十億元重特大項目5個。占地500畝的大生高新技術產業園一期招商工作進展順利,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正逐漸成為支柱產業。

三是注重品質內涵,城鄉面貌在融合發展中彰顯新形象。全面加速推進城鎮化進程,全力打造有歷史記憶、有時代特徵、有個性魅力的海門東城。

完善基礎設施

實施沿線生活污水整治工程,建設9個智能分流井和1800米截污管,新建2400米污水管道、小型污水處理設施7個,對沿線分散農戶實施污水治理工程。秀山路東延工程預計年前通車。南通繞城高速拆遷、征地工作確保11月底完成。

工業園區規劃

工業園區是劃定一定範圍的土地,並先行予以規劃,以專供工業設施設置、使用的地區。作為工業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工業園區在降低基礎設施成本,刺激地區經濟發展,向社區提供各種效益的同時,也給人類的生存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因此,工業園區的規劃[2]與建設必須改變過去單一的經濟目標,創造一種新的科學的生態理念,將生產與環保、生態與消費有機結合起來。

視頻

江蘇省南通三廠工業園區 相關視頻

航拍中國:航拍江蘇海門市,一個美麗而又發達的小縣城!
中國工業綠色發展 工業園區走出綠色發展新路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