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蘇省南通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蘇省南通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成立於2020年5月,由蘇通科技產業園區、錫通科技產業園一體化融合而成,是江蘇省政府與新加坡政府合作開發的跨國園區,是中國政府與奧地利政府共同建設的生態園區,是南通、蘇州、無錫三市跨江聯動開發、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的示範園區,總面積約100平方公里,人口約10萬人。2019年,園區固定資產投資145億元,外資到賬2.4億美元,工業總產值135億元,工業應稅銷售126億元,服務業應稅銷售263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5億元。

產業園區是指由政府或企業為實現產業發展目標而創立的特殊區位環境。它的類型十分豐富,包括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園、工業區、金融後台、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物流產業園區等以及近來各地陸續提出的產業新城、 科技新城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各國制定了各種產業區域開發政策,建立了名目繁多的產業園區,例如免稅區、出口加工區、自由貿易區[1]、企業區、工業園、工業村、工業團地、科學園、技術園、研究園、技術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態工業園區、創意產業園區等。

地理交通

園區地處「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大國家戰略交匯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隨着《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園區周邊高速公路、高鐵、機場、港口在內的海陸空立體交通格局已經形成,強大的交通優勢將蘇錫通園區全面帶入飛速發展新時代。

經濟發展

近年來,園區註冊外資、到賬外資年均增幅達到50%以上;財政總收入實現幾億元到十幾億元再到二十幾億元的「三級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40%-50%的年均增幅,稅占比常年保持全市最高;基本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車及其核心部件為重點的精密製造、以大規模集成電路封裝測試為重點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以生產性服務業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三大特色產業;都市工業綜合體體量實現歷史性突破,中新智能產業園、環普現代產業園、平謙國際現代產業園、「未來島」硬科技產業園等建成及在建國際化都市工業綜合體達到120萬平米;城市功能配套日益完善,引入諾德安達與惠靈頓兩所世界知名國際學校,樹立了南通國際教育發展標杆。今年一季度,得益於外貿的不斷恢復與大量建設項目恢復施工和投入,園區逐漸擺脫疫情的不利影響。

截至目前,實際到賬外資6747萬美元,同比增長40.5%;進出口總額1.5億美元,同比增長6.9%,其中進口總額8905萬美元,同比增長7.3%,出口總額6211萬美元,同比增長6.3%;工業總產值28.4億元,同比增長2.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7.3億元,基本恢復至疫前水平;規模以上服務業迅速復甦,同比增長45.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29.5億元;財政總收入7.6億元,同比增長7.84%。

產業定位

規劃優美,全力構建藍綠交織的「十字軸帶」,「一核、三片、六區」的空間格局,形成國際化、精品化、特色化,宜商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新城。

強強合作,圍繞中國與奧地利、江蘇與新加坡深化「跨國」合作,圍繞南通—蘇州—無錫深化「跨江」融合,實現平台、產業、項目、人才等多維度深度合作,確保融合項目硬、基礎牢、成效高,全方位發展「金三角」經濟體。

產業鮮明,全面形成智能裝備、電子信息、生命健康以及現代服務業「3+1」產業體系,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積極融合更多的科技創新元素,增強產業發展競爭力。

目標高遠,打造產城融合「新地標」、全方位融入蘇南「橋頭堡」、高質量協同發展「樣板區」、長三角一體化體制創新「試驗田」,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謀劃推動園區跨江融合發展,為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發展探索路徑、爭作貢獻。

工業園與產業園區的區別

工業園區、產業園區在很多區域容易被混為一談;工業為整體概念,產業是整個工業體系中構成部分。對於工業園區,在一定程序上是工業企業的聚集區,通常沒有明確行業產業劃分。另外對於工業園區與產業園區,區域政府在制定促進工業發展政策方面也存在差異,工業區就需要大而廣的政策,而產業園區就更加注重針對性。

所以,各區域在建設或建立工業園區時,首先確定適合區域發展,而且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主產業及相關產業,建立不同產業的功能園區,同時依據各產業各特點,制定適合產業發展政策,促進各產業發展升級[2],服務地方經濟

視頻

江蘇省南通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 相關視頻

蘇墾南通公司機關黨支部與蘇錫通園區市場監管局黨支部黨建共建簽約儀式
江蘇省科技企業家南通季會召開 超百家創新創業企業參會對接

參考文獻

  1. 自由貿易區的特點,搜狐,2020-12-17
  2. 論產業轉型升級未來發展方向 ,搜狐,2019-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