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蘇省吳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蘇省吳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會議)原圖鏈接來自 江蘇啟雲網智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的圖片

江蘇省吳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蘇州古城南部,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擁有京杭大運河、寶帶橋、五龍橋等著名文化遺產和「澹臺滅明」、「商聖范蠡」等精神文化瑰寶,是吳中區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活動中心。2015年11月,正式獲省政府批准籌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當前吳中高新區(長橋街道)下轄20個社區,戶籍人口7.6萬,常住人口約21.4萬。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更多的是着眼於產業發展規律。高新技術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對於「高新區」的介入甚至都細化到了產業的指導目錄,也就是說,哪個地方的高新區應重點發展何種產業,都有着明確的規定。

園區介紹

吳中高新區位於長三角腹地,北接蘇州古城,既是蘇州南城門戶,又處蘇州城市中心。水陸交通便捷,區位優勢獨特,軌交2、3、4號線貫穿主要城市節點,「三縱五橫」主要道路及周邊快速路網四通八達,以發達的高速公路、水路等與上海、南京、杭州等各主要城市相連,是長三角一體化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區域。

發展目標

吳中高新區堅持「創新引領、產城融合」發展理念,突出「城市更新」和「產業升級」兩大重點,着力培育總部型、研髮型、雲端型高精尖企業集群,聚焦共享型、戰略型新經濟業態,打造以機器人與精密智造產業為主導總部經濟、文化創意、科技金融為支撐的高新產業體系,着力打造以蘇蠡路、石湖路兩側樓宇為集群的高端產業集聚片區,推動政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科研成果轉化。

吳中高新區着力打造以東吳北路、寶帶路為軸的城市商務中心,運河以北麗豐、新蘇、朗庭等商業綜合體,成為人們消費休閒的好去處,運河以南以吳中萬達為核心的商圈幅射周邊區域,改變城市格局。

高新區發展歷程

高新區發端於1988年國務院啟動的「火炬計劃」,所以有的高新區起名為「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間,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的基本國策,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資源、資金和廉價勞動力推動的粗放式增長模式。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於是1988年6月,總設計師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

「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該計劃的兩項核心內容就是「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創辦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火炬計劃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北京誕生[2],當時名稱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簡稱北京試驗區。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關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國已有156家高新區。

視頻

江蘇省吳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相關視頻

蘇州吳中經濟開發區沿街一線一覽之蘇州新城發展得如何
1-9月江蘇高新技術產業穩中有進: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投資雙增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