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蘇省如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蘇省如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大廈)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江蘇省如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於2009年12月,2012年6月正式獲江蘇省政府批准,先後被省科技廳命名為「省級軟件園」,省經信委命名為「江蘇省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園」,省政府確定為「江蘇省十大文化創意產業園」,國家發改委評定為全國首家「中國呼叫中心產業標準化建設基地」,中國軟件行業協會評定為「中國最佳投資環境軟件園」,國家科技部評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更多的是着眼於產業發展規律。高新技術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對於「高新區」的介入甚至都細化到了產業的指導目錄,也就是說,哪個地方的高新區應重點發展何種產業,都有着明確的規定。

園區概況

開發區總轄區77平方公里,包括軟件外包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龍游湖商務區、高效農業示範區等 「四園三區」開發架構,基礎設施及功能配套齊全。目前,園區匯聚了上海晟峰、廈門巨龍、北京訊鳥、北京網尚文化等176家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從業人員達4000多人,擁有先進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新能源及現代農業企業10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軟件外包和總部經濟為主導,以電子信息、新能源、先進裝備製造為支撐,以高效設施農業為基礎的較為完備的現代高新技術產業體系。

高新區發展歷程

高新區發端於1988年國務院啟動的「火炬計劃」,所以有的高新區起名為「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間,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的基本國策,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資源、資金和廉價勞動力推動的粗放式增長模式。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於是1988年6月,總設計師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

「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該計劃的兩項核心內容就是「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創辦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火炬計劃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北京誕生[2],當時名稱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簡稱北京試驗區。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關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國已有156家高新區。

視頻

江蘇省如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相關視頻

名嘴微黨課「開課」,如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冬訓打造「讀書陣地」
如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