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蘇省宿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蘇省宿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園區概況)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江蘇省宿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始建於2001年,2006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2012年3月創建成江蘇省宿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17年2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升級為國家高新區。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更多的是着眼於產業發展規律。高新技術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對於「高新區」的介入甚至都細化到了產業的指導目錄,也就是說,哪個地方的高新區應重點發展何種產業,都有着明確的規定。

園區介紹

開發區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20平方公里,以機械製造、食品飲料、新型材料為主導產業,擁有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蘇北工業技術研究院、省玻璃製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省級科技公共服務平台,省級及以上各類研發中心98家,擁有國家千人計劃22人,領軍人才179人,院士工作站4家,博士後工作站9家,企業研究生工作站24家。先後獲批全國科普示範區、國家薄膜材料特色產業基地、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省級新材料科技產業園、省級光伏新材料特色產業園、省級知識產權試點園區。

高新區發展歷程

高新區發端於1988年國務院啟動的「火炬計劃」,所以有的高新區起名為「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間,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的基本國策,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資源、資金和廉價勞動力推動的粗放式增長模式。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於是1988年6月,總設計師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

「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該計劃的兩項核心內容就是「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創辦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火炬計劃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北京誕生[2],當時名稱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簡稱北京試驗區。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關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國已有156家高新區。

視頻

江蘇省宿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相關視頻

江蘇高新技術產業穩中有進 3月江蘇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8.6%
宿遷高新區中心小學2020屆六年級畢業典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