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蘇省常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蘇省常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長江三角洲核心區域,地處中國沿江經濟帶和沿海經濟帶黃金交匯處,前身為江蘇省常熟東南經濟開發區,於2003年5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2011年4月變更為省級高新區,2015年9月經國務院批覆升級為國家高新區。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更多的是着眼於產業發展規律。高新技術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對於「高新區」的介入甚至都細化到了產業的指導目錄,也就是說,哪個地方的高新區應重點發展何種產業,都有着明確的規定。

園區介紹

常熟高新區憑藉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配套齊全的載體平台和優質高效的管理服務,經濟實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快速攀升,多次被評為江蘇省發展速度最快的開發區之一,連獲三屆「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開發區」和四屆「中國服務外包最佳園區十強」,並被授予「國家高技術服務產業基地核心區」、「國家火炬汽車零部件特色產業基地」和「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等稱號。

主導產業

近年來,常熟高新區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堅持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雙向並舉,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戰略,主動承接國內外先進產業和高端項目轉移,基本形成了以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製造、高端電子信息和高技術服務業為主的特色產業。

科技創新

位於高新區內的常熟國家大學科技園,是經國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國縣級市中首家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目前已成為全國首批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之一,為高新區快速集聚優勢科技資源和高端技術人才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承接常熟國家大學科技園和全國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品牌效應,高新區科技創新活力顯著增強,各類創新創業項目在高新區「科技、人才、資本高度融合,研發、孵化、育成高效對接」的創新機制和良好氛圍中快速發展。

目前,常熟國家大學科技園通過與省內外20多所重點院校建立專業合作聯盟機制,有效地探索了高校科技優勢與地方產業需求高效對接,基層科技資源加速集聚的創新模式,《科技日報》曾以頭版刊文稱其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重大突破」。目前,大學科技園擁有科技企業孵化器50萬平方米,入駐創新科技型企業200餘家;已建成浙大(常熟)光電技術國際研究中心、上海交大(常熟)科技園、同濟(常熟)科技園、南師大(常熟)發展研究院、蘇大(常熟)低碳應用技術研究院等一批校地合作平台,引入了以色列施拉特和德國柏林亞太高科技企業加速器,努力實現項目分散孵化向產業集群孵化的加速轉變;全力打造常熟科技金融產業園,已集聚20多家風投、創投機構、基金公司,目前管理資金超40億元,形成了由天使投資、種子基金、風險投資、股權投資、產業基金組成的較為完備的科技金融體系。

常熟高新區切實按照「平台聚才、項目引才、載體育才、機制留才」的思路,通過「人才安居工程」、創業啟航扶持計劃等引智政策機制,廣納科技人才資源,加強高端人才的戰略儲備。大學科技園建立了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企業「三站一中心」建設成效明顯,全區共引進博士252名,碩士584名,獲得國家「千人計劃」、省雙創人才、姑蘇人才和常熟領軍人才項目151個。

發展目標

在新的階段,常熟高新區正圍繞建設「轉型發展的引領區、城市功能的提升區、總部經濟的集聚區和爭先進位的示範區」的目標,以升級國家級高新區為契機,全力構建服務產業主導支撐、生態景觀品質高端、城市形態功能完備、具有強烈都市經濟特性的現代化南部新城,使之成為常熟城市發展的副中心和產業跨越的新引擎。

展望未來,常熟高新區將進一步突出提升主導產業集聚效應,加快打造汽車及核心零部件、高端裝備製造以及高端電子信息產業高地;進一步凸顯服務經濟引領效應,着力提升現代服務業對產城融合轉型發展的貢獻度;進一步放大科技創新驅動效應,全面確立自主創新能力和內生髮展動力在調結構、轉方式中的主導地位;進一步強化高端人才引領作用,加速實現產業人才、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抱團集聚;進一步加大社會民生投入,全面提高區域公共事業發展及基本服務均等化、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進一步加快南部新城建設,努力建成集創新資源、高端人才、現代產業、綜合商務為一體,服務推動產業提升、輻射引領區域發展的功能型、複合型、品質型、生態化「美麗新城」。

高新區發展歷程

高新區發端於1988年國務院啟動的「火炬計劃」,所以有的高新區起名為「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間,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的基本國策,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資源、資金和廉價勞動力推動的粗放式增長模式。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於是1988年6月,總設計師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

「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該計劃的兩項核心內容就是「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創辦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火炬計劃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北京誕生[2],當時名稱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簡稱北京試驗區。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關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國已有156家高新區。

視頻

江蘇省常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相關視頻

常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宣傳片
常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