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蘇省建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蘇省建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園區概況)原圖鏈接來自 新能源網 的圖片

江蘇省建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於 2011 年,蘇政復[2018]82 號文將建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確定為省級開發區。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更多的是着眼於產業發展規律。高新技術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對於「高新區」的介入甚至都細化到了產業的指導目錄,也就是說,哪個地方的高新區應重點發展何種產業,都有着明確的規定。

園區介紹

建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規劃區域為 21.04km2,未突破建湖縣城市總體規劃中規劃的建設用地總量,但占用基本農田 6.062 km2,目前涉及基本農田區域尚未開發。園區產業定位為:重點發展高端石油裝備、精密機械製造、航空航天裝備及配套產品、新能源汽車及配件、電子電器、軟件及服務業外包、總部經濟等產業。

規劃目標

以完善建湖產業功能,提升地區綜合品質為發展目標,將建湖高新區建設成為以新型機械和新能源裝備製造技術為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創新型科技園區,使之成為建湖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功能定位

以新型機械和新能源裝備製造技術為主導,具有濱水特色,環境優美、配套完善、宜工宜居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創新型科技園區。

結構布局

依據園區地形特徵和產業功能要求,規劃形成「一心、五片、兩區、兩組團」的功能布局結構。其中:

一心:1 個園區核心區;

五片:5 個工業片區;

兩區:2 個居住社區;

兩組團:2 個研發組團。

總體用地布局

規劃工業用地面積為 1247.45 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比例為62.86%。其中:一類工業用地 1180.13 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 59.47%;產業研發類用地 62.37 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 3.14%;工業社區中心用地 4.95 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 0.25%。

高新區發展歷程

高新區發端於1988年國務院啟動的「火炬計劃」,所以有的高新區起名為「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間,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的基本國策,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資源、資金和廉價勞動力推動的粗放式增長模式。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於是1988年6月,總設計師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

「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該計劃的兩項核心內容就是「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創辦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火炬計劃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北京誕生[2],當時名稱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簡稱北京試驗區。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關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國已有156家高新區。

視頻

江蘇省建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相關視頻

建湖高新區宣傳視頻
1-9月江蘇高新技術產業穩中有進: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投資雙增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