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蘇省揚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蘇省揚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廠景)原圖鏈接來自 揚州邗江 的圖片

江蘇省揚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揚州市區西南部,前身為邗江工業園,2001年啟動建設,2006年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2012年被省政府批准更名為省級高新區,2015年被國務院批准升級為國家高新區。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更多的是着眼於產業發展規律。高新技術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對於「高新區」的介入甚至都細化到了產業的指導目錄,也就是說,哪個地方的高新區應重點發展何種產業,都有着明確的規定。

園區介紹

近年來,揚州高新區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高新化轉型」,培育形成裝備製造、生物醫藥和科技服務業等現代產業體系,先後引進德國通快、德國舒勒、國藥集團、聯生聯亞、聯創軟件等一批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先後建成中科院揚州中心(國家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江蘇省數控機床研究院、清華大學智能裝備研究院等一批以科技研發為主題的創新平台,精心打造全市唯一的生物健康產業園、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國家級科技孵化器)、揚州大學科技園、金榮科技園等一批主題創業載體,先後榮獲國家火炬計劃數控金屬板材加工設備產業基地、國家高端裝備製造業標準化試點園區、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省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省高端裝備示範產業基地等稱號。目前,揚州高新區在全省18家國家高新區中位列第9位,在全國169家國家高新區中位列第82位,居蘇中蘇北第一。

區位優勢

揚州國家高新區位於長江與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上海都市圈與南京經濟圈在這裡重疊,是長江北岸門戶與蘇南蘇北通道。揚州泰州機場已累計開通航線45條,其中國際地區航線13條,基本覆蓋全國一線城市;揚州港屬於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建有萬噸級碼頭泊位12個;從高新區出發,只需10分鐘車程即可進入環城高速,15分鐘車程即可到達高鐵站。

產業優勢

揚州高新區形成了以數控裝備製造為主導產業,以生物技術、新型光電、現代服務業為新興產業的「一主三新」發展格局。主導產業實力雄厚。揚州高新區是國家火炬計劃產業基地,數控裝備製造產業是江蘇省十大高新技術優勢產業之一。數控成形機床擁有整機及配套企業80多家,建有產業研究院,掌握行業標準權,占領技術制高點,占據行業30%以上的市場份額,為中國航天航空、軌道交通、汽車家電等行業振興提供裝備支撐。智能飼料裝備和油脂澱粉工程全球領先,從田園到餐桌的農牧全產業鏈模式初步形成,先進技術和優良品質保障國家糧食和食品安全。

新興產業朝氣蓬勃,形成了以完美日化、國藥威克、伯克生物為代表的生物技術產業,培植了以美國強凌、匯成光電、德豪潤達等為龍頭的新型光電產業,打造了以科技研發、現代商貿、軟件信息為主體的現代服務業。

高新區發展歷程

高新區發端於1988年國務院啟動的「火炬計劃」,所以有的高新區起名為「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間,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的基本國策,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資源、資金和廉價勞動力推動的粗放式增長模式。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於是1988年6月,總設計師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

「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該計劃的兩項核心內容就是「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創辦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火炬計劃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北京誕生[2],當時名稱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簡稱北京試驗區。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關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國已有156家高新區。

視頻

江蘇省揚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相關視頻

國務院關於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