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蘇省無錫江陰高新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蘇省無錫江陰高新區(調研)原圖鏈接來自 中國江蘇網 的圖片

江蘇省無錫江陰高新區》前身為江陰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2002年省委、省政府賦予國家級開發區的經濟審批權和行政級別,2011年經國務院批覆升級為國家高新區。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更多的是着眼於產業發展規律。高新技術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對於「高新區」的介入甚至都細化到了產業的指導目錄,也就是說,哪個地方的高新區應重點發展何種產業,都有着明確的規定。

園區介紹

江陰高新區行政管轄面積53平方公里,為江蘇省44個國家級開發區平均面積的1/3,然而這個看起來面積較小的「彈丸之地」卻是江蘇的一個重要工業基地。

這裡是特鋼、鋼簾線、麥芽加工等領域的全國最大甚至世界頂級的生產企業和生產基地。同時,全球最大的鋼簾線生產企業、全球最大的光伏太陽能硅切片超硬複合耐磨切割絲研發生產基地、全球最大的單體特鋼生產企業、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主板電路板生產基地、全球最大的麥芽加工基地、全國最大的特鋼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鋼絲繩和大橋纜索生產企業、全國最大的半導體封裝測試企業等都落戶於此。

縣級市的國家高新區

江陰是鄉鎮企業最早的發祥地之一,這裡鄉鎮企業的創業精神、創業文化和創業氛圍非常濃厚,成長了一大批靠自主創新走出一條內生性增長道路的優秀企業。

2011年6月,江陰高新區獲國務院正式批覆,成為繼崑山高新區之後的全國縣級市第二家國家高新區。2014年10月,國務院批准江陰高新區等8個國家高新區和江蘇工業園區共同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2015年全區GDP達698.2億元,同比增長8.15%。目前,全區已引進了世界500強企業11家;培育了年銷售額10億元以上企業12家,其中超百億元企業5家;入選中國500強企業2家。在全省136家省級以上開發區科學發展綜合考評中,江陰高新區的排名已從2011年的第19名上升到第9名。

作為一個在縣級城市的國家高新區,江陰高新區曾經面臨着城市能級小、空間制約和難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等問題。針對自身劣勢,江陰高新區多年來走出了一條有江陰特色,發揮江陰優勢的高新區轉型發展的道路。江陰高新區按照市場規律,充分發揮企業主體,聚焦各類創新資源,同時聚焦於實現產業化的重大項目、打造創新型的領軍企業、建設有區域特色的創新型產業集群。

發展企業五條路徑

在企業怎麼走這個問題上,江陰高新區有着非常明顯的五條導向路徑:產業鏈招商策略、產業鏈高端延伸、跨國併購、自身技術改造、重大成果產業化。

其中,產業鏈招商策略,即以重特大項目的持續落地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五年來,高新區先後引進重大項目75個,總投資1144億元。特別是總投資15億美元的興澄世界頂級鋼板深加工、總投資12億美元的中芯國際集成芯片、總投資75億元的長電科技高腳位集成電路、總投資70億元的華泰汽車6AT自動變速器、總投資104億元的華泰新能源整車及發動機、總投資15億美元的世茂旅遊綜合體、總投資142億元的科技金融街區等項目的落地,為高新區打造千億級特鋼新材料及金屬製品產業集群、千億級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產業集群、500億級微電子集成電路產業集群以及千億級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夯實了堅實的基礎。

在產業鏈高端延伸方面最顯著的例子就是長電科技。此前,作為中國最大的集成電路封測企業,規模排名全世界第六的長電科技發展遇到很大的瓶頸,一是技術,二是客戶的認定,尤其是得不到高通等世界一流企業的認定,因為該企業鏈條就只在封測領域,僅僅是一個孤伶伶的生產基地。

2014年,長電科技與中芯國際(中國最大的芯片製造商)合作,加快全球晶圓產能向中國集中的步伐;2015年10月,長電科技以7.8億美元成功併購世界排名第四的半導體封測企業新加坡的星科金朋,這不僅僅提高了其集成電路封裝測試的技術水平,也有望在未來幾年內奠定在全球即成電路封測領域的龍頭地位,當然也獲得了高通的認可。目前,長電科技已躋身全球封測行業前三。

高新區發展歷程

高新區發端於1988年國務院啟動的「火炬計劃」,所以有的高新區起名為「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間,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的基本國策,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資源、資金和廉價勞動力推動的粗放式增長模式。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於是1988年6月,總設計師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

「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該計劃的兩項核心內容就是「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創辦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火炬計劃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北京誕生[2],當時名稱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簡稱北京試驗區。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關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國已有156家高新區。

視頻

江蘇省無錫江陰高新區 相關視頻

無錫高新區(新吳區)宣傳片
江陰高新區風和醫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