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蘇省汾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蘇省汾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鳥瞰圖)原圖鏈接來自 蘇州工業園區新藝元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的圖片

江蘇省汾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行政管轄面積258平方公里,人口達25萬。地處江蘇、浙江上海兩省一市交匯的金三角腹地,是「臨滬」經濟圈中最具地理優勢的地區,在上海半小時經濟圈內,直接接受上海經濟發展的輻射。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更多的是着眼於產業發展規律。高新技術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對於「高新區」的介入甚至都細化到了產業的指導目錄,也就是說,哪個地方的高新區應重點發展何種產業,都有着明確的規定。

園區介紹

2012年8月21日,經江蘇省政府研究同意,江蘇吳江汾湖經濟開發區正式更名為江蘇省汾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更名後開發區的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建設面積等不變。

汾湖高新區交通便捷,滬蘇浙高速公路、318國道東西橫穿全境,直達上海。蘇嘉杭高速公路、227省道、蘇同黎一級公路及蘇嘉杭高速複線直接連接蘇杭。3條高速公路在區內均設有互通和出口。從開發區通過高速公路到上海市中心僅需30分鐘,到杭州60分鐘,至蘇州只要20分鐘,周邊沿江高速公路、滬寧高速、滬杭高速公路將開發區與上海、蘇州、杭州、無錫等長三角中心城市融為一體。

汾湖高新區管委會至上海虹橋機場53公里,浦東機場106公里,距無錫碩放機場約90公里,杭州蕭山機場150公里,距南京祿口機場226公里。距上海港80公里,乍浦港100公里,張家港港口140公里,寧波港340公里,均有高速公路與之連接。

發展規劃

汾湖已正式申報創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並以此為抓手,進一步做大經濟總量,做優發展質量,努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構築新型人才戰略高地,推進科創園載體建設,着力打造「新汾湖、新業態、新城區」。已成功引進省雙創人才1人,72名博士生駐企掛職工作;擁有各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3家,高新技術企業25家,1個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十二五」期間,全區力爭實現工業銷售年均遞增25%,總量達到千億級規模,其中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均超過50%。

高新區發展歷程

高新區發端於1988年國務院啟動的「火炬計劃」,所以有的高新區起名為「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間,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的基本國策,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資源、資金和廉價勞動力推動的粗放式增長模式。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於是1988年6月,總設計師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

「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該計劃的兩項核心內容就是「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創辦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火炬計劃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北京誕生[2],當時名稱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簡稱北京試驗區。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關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國已有156家高新區。

視頻

江蘇省汾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相關視頻

汾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汾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