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蘇省淮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蘇省淮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基地)原圖鏈接來自 盱眙網 的圖片

江蘇省淮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淮安市區東北部,前身為淮陰經濟開發區,2001年開始建設,2006年4月經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2012年11月經省政府批准更名為江蘇省淮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17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更多的是着眼於產業發展規律。高新技術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對於「高新區」的介入甚至都細化到了產業的指導目錄,也就是說,哪個地方的高新區應重點發展何種產業,都有着明確的規定。

園區概況

淮安高新區區位優勢明顯,航空、航道、高鐵、高速公路等綜合交通匯集,總規劃面積72平方公里,「九通一平」面積33.4平方公里,轄5個產業園、1個鄉、4個村。

建區以來,淮安高新區緊緊圍繞「建設蘇北地區創新驅動發展先導區、淮河生態經濟帶新興產業發展引領區、江蘇省區域開放協同發展示範區」的總目標,以「一區五園」、產城融合戰略布局為總抓手,堅持存量培育和增量招引雙輪驅動、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同步推進,初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中高端機械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為核心的三大主導產業,以食品加工、機電科技、鹽硝加工為主體的三大傳統產業,先後引進德科碼半導體、時代芯存相變存儲器、益威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富強新材料等超百億級項目,雙匯食品、德瑞加數控機床、伊弗特精密零部件等一批行業內知名企業,截止2016年底,累計進駐企業826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1家,千億級半導體產業集群、百億級「智」造基地正在加速形成。近年來,淮安高新區相繼榮獲「全國十大誠信開發區」、「江浙企業家投資中國首選開發區」、「江蘇省高端裝備製造業特色和示範產業基地」、「江蘇省科技創業園」、「江蘇省知識產權試點園區」、「江蘇省和諧勞動關係工業園區」等榮譽稱號。

高新區發展歷程

高新區發端於1988年國務院啟動的「火炬計劃」,所以有的高新區起名為「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間,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的基本國策,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資源、資金和廉價勞動力推動的粗放式增長模式。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於是1988年6月,總設計師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

「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該計劃的兩項核心內容就是「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創辦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火炬計劃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北京誕生[2],當時名稱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簡稱北京試驗區。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關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國已有156家高新區。

視頻

江蘇省淮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相關視頻

淮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