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瀋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瀋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產業園)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瀋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國務院批准的首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也是國家科委和國家體改委確定的全國五個綜合改革試驗區之一。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更多的是着眼於產業發展規律。高新技術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對於「高新區」的介入甚至都細化到了產業的指導目錄,也就是說,哪個地方的高新區應重點發展何種產業,都有着明確的規定。

園區介紹

1988年5月,市委、市政府決定在智力最密集的南湖地區,建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是以三好科技街為載體,沿街兩側新建和改建科技門點,為入區企業科研成果開發、轉化及營銷提供場所。企業的特點以 「前店後廠, 兩頭在內、中間在外」的經營方式進行資本原始積累。二是對入區企業實行「自籌資金、 自願組合、自主經營、 自負盈虧、 自我約束、自我發展」以及技工貿相結合的運行機制,將企業推向市場。三是初步形成 「縱向垂直領導 ,橫向相互協調」,減少管理層次,初具市場經濟雛形的綜合管理服務體系。四是以政策驅動為主,起到了對科技人員走出大院、下海創業,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的推動作用。

高新區位於瀋陽市中心城區南部,總面積32平方千米。高新區總體規劃布局以「一城」(科技商城)、「兩區」(南塔產業試驗區、渾南產業區)、「三園」(大學、民營、國科園)建設為重點,重點支持電子與信息,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生物工程,節能與環保等高新技術領域的產業化發展,使高新區建設成為中國北方的「硅谷」。

高新區發展歷程

高新區發端於1988年國務院啟動的「火炬計劃」,所以有的高新區起名為「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間,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的基本國策,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資源、資金和廉價勞動力推動的粗放式增長模式。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於是1988年6月,總設計師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

「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該計劃的兩項核心內容就是「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創辦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火炬計劃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北京誕生[2],當時名稱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簡稱北京試驗區。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關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國已有156家高新區。

視頻

瀋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相關視頻

瀋陽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檢察院《找xin》
《我和我的祖國》國家稅務總局瀋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稅務局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