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西節度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河西節度使張議潮出行圖原圖鏈接來自 騰訊網 的圖片

河西節度使唐朝涼州設置的節度使。唐玄宗時,作為十大節度使之一。晚唐以後復置的河西軍,是作為唐末五代時涼州一帶的官軍殘餘勢力。

唐睿宗景雲二年(711年)四月以賀拔延嗣為涼州都督充河西節度使,河西節度使負責斷隔吐蕃突厥治涼州(武威郡,今甘肅武威),統轄涼州、甘州肅州瓜州沙州伊州西州等7州。

歷任節度使

賀拔延嗣 711年[1]——714年

郭虔瓘 714年——720年

楊敬述 720年——721年

王君㚟(音chuò,廣韻丑略切) 721年——723年

張敬忠 723年——727年

李嗣直 727年

蕭嵩 727年——729年

牛仙客 732年——737年

崔希逸 737年——738年

蕭炅 738年——740年

蓋嘉運 740年——742年

王倕 742年——744年

夫蒙靈詧 744年——746年

皇甫惟明 746年

王忠嗣 746年——747年

安思順 747年——752年

高仙芝 751年(未任)

哥舒翰 753年——756年

王思禮 756年

周佖 756年——757年

豐王李珙 756年

郭子儀 757年九月——759年三月

來瑱 759年

楊志烈 759年——765年十月

楊休明 約765年下半年——766年

周鼎 約766年——771年 唐大曆六年(公元771年),周鼎為閻朝所殺,朝廷不再任命河西節度使,河西節度使遂廢。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閻朝被迫投降吐蕃,沙州遂陷落。

復置

安史之亂後,吐蕃乘機東進,曾兵臨長安城下,後遂以六盤山為界,以西為吐蕃所有,原河西節度使撤銷。公元842年,吐蕃贊普朗達瑪被殺,吐蕃陷入內亂之中,敦煌一帶的漢族和其他民族在張議潮帶領下驅逐吐蕃駐軍,並向東向西進軍,一度收復了河西一帶的唐朝故土,在入朝後被授予河西等十一州觀察處置使[2]。朝廷派遣兵卒鄆人二千五百員戌守涼州(西涼府),因黃巢之亂而隔絕,而西面則因為甘州為回鶻所奪取與瓜沙歸義軍阻斷,遂自立。

朱氏 中和年間

胡敬璋 895年

翁郜 唐昭宗時

五代時歷史

五代時,河西地為回鶻、党項分占,唯有涼州、甘州、瓜州、沙州常遣使進貢。瓜沙二州是歸義軍轄地,中間有甘州隔開,只有涼州較靠近中原。後梁太祖時曾以朔方節度使兼領河西節度,而觀察甘、肅、威等州。然而徒有其名,涼州人民自立守將。

後唐明帝長興四年(933年),涼州留後孫超遣大將拓跋承謙入朝進貢,受明帝召見,奏稱:「涼州東距靈武千里,西北至甘州五百里。舊有鄆州人二千五百為戍兵,及黃巢之亂,遂為阻絕。超及城中漢戶百餘,皆戍兵之子孫也。其城今方幅數里,中有縣令判官、都押衙、都知兵馬使,衣服言語略如漢人。」明帝遂即任命孫超為涼州刺史,兼河西軍節度留後。

清泰元年(934年),留後李文謙來請命。幾年後,涼州人逐出李文謙,靈武節度使馮暉遣部下吳繼勛代李文謙為留後,時為天福七年(942年)。次年(943年),後晉高祖遣涇州押牙陳延暉詔書安撫涼州,涼州人挽留陳延暉,立為刺史。後漢隱帝乾祐年間(948年-950年之間),權知涼州留後折逋嘉施遣使者入朝廷請命,受封為節度使。嘉施是當地土豪。

後周廣順二年(952年),折逋嘉施到開封賣馬,並且請求朝廷派遣將帥官吏,時任樞密使的王峻奏請起用故人申師厚以左衛將軍拜為河西節度使。申師厚至涼州,推薦押衙副使崔虎心、陽妃谷首領沈念般等以及當地漢人王廷翰、溫崇樂、劉少英為將吏,又自安國鎮至涼州,設立三州以控扼諸羌,用當地酋豪折逋葛支等人為刺史,得到朝廷允諾。但是當地漢人和少數民族雜居,申師厚又不能安撫,後周世宗顯德元年(954年),申師厚為其所迫,命兒子為留後而獨自逃歸,被貶官。涼州遂與中原斷了聯繫。

視頻

河西節度使 相關視頻

節度使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關於節度使的歷史你知道嗎

參考文獻

  1. 賀拔延嗣,華夏經緯網,2004-01-20
  2. 國土不可失,他是「驅逐吐蕃收復河西」民族第一人 ,搜狐,2016-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