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波提亞的希拉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報佳音書店 的圖片

波提亞的希拉流(約315~67),外文名:Hilary of Poitiers ,出身於教外的貴族家庭,像奧古斯丁(Augustine171,Augustine)一樣,他認為教外的哲學,對人明白及接受福音有幫助。他悔改信主後不久,便被立為波提亞(法國一城)的主教。

主教是天主教會和東正教[1]的高級神職人員。主教(英文bishop)此詞源自希臘文「episkopos」(επίσκοπος),即「epi 由上往下」及「skopos 觀察者」,意為「監督」(overseer)。依據初期教會的傳統,祝聖主教代表授予聖職聖事的圓滿性。主教來源於羅馬天主教。主教職位在神父之上,通常是一個地區教會[2]的首領。新教聖公會等宗派也沿用這個名稱。

人物簡介

希拉流因為反對高盧教會的亞流主義(Arianism156,Arianism)失敗,被放逐到小亞細亞。

在放逐期間,希拉流認識東方教會的神學(參東正教神學,Eastern Orthodox Theology391,Eastern Orthodox Theology),特別受到俄利根(Origen880,Origen)派的影響,其中尤以安居拉之巴西流(Basil of Ancyra,活躍於340~60年)為然。希拉流之《論議會》(On the Synods)即在這時期寫成;此書之目的,是希望拉攏西方與東方反亞流人士。

希拉流被放逐期間,亦寫了《三一論》(On the Trinity),是拉丁教父傑出的神學著作。希拉流此書對傳統教會所了解的聖父與聖子的關係,或聖靈的身分,沒有什麼新見,但對基督論(Christology282,Christology)的建樹就多了。他認為對抗亞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基督作為人的軟弱,分作三個階段來看。

第一個階段是基督未成為肉身之前,祂是神的兒子,與父同在。第二階段是道成肉身,祂生而為人,卻從沒停止為神,但為了人的緣故,祂以奴僕的形像而存在,故實際在神的本體上,構成某種阻隔;基督所取之人性,叫祂與父神之間存在着一距離,雖然祂仍然是神的兒子。正是這個神子的身分,叫祂能把人性提升到神那裡──借着祂的復活和升天而成就。在第三階段,基督恢復了道成肉身之前,與父神同存共榮的地位,信徒亦因此有盼望與基督一同分享神的榮耀。

希拉流救恩論的要點,是人性的神化(Deification346,Deification),這是神自開始就有的旨意,只可惜罪使這個旨意暫時受阻。希拉流對基督兩性聯合於一位格的概念非常明確,可惜他處理基督生平的方法,有時頗接近幻影派(Docetism369,Docetism)。他說基督擁有的身體是非常獨特的──差不多像個屬天的身體,只因為身體的擁有者自天而降,住在人中間,基本上祂仍然是在天上。祂的身體雖能履行一般人身體的所有功能,且能受苦,但也不過是透過祂特別的降卑;這身體本身是不能感受真正痛苦的。按這身體的特別本性,它沒有一般人的欲求,卻能做一般人所不能做的事,如神跡(Miracle796,Miracle)及登山變像等。有人說事實上他對基督的解釋,已跑到亞流主義的另一極端。對希拉流來說,基督行的神跡是一常例,不是特例,因為祂的身體不是凡人的身體。

希拉流被稱作「西方教會的亞他那修」,當然不是浪得虛名,他在神學的貢獻,力保高盧教會不受亞流主義的影響,固然不能不提,就是常為後人指他的基督論有幻影派傾向的,也需按另一面的證據來給予公平的評價。

希拉流之所以被稱為「西方教會的亞他那修」,主要是他像亞他那修(Athanasius166,Athanasius)一樣,對亞流主義的反擊不遺餘力,也同樣因此遭放逐。我們知道亞流主義的核心思想,是要維持神獨一的超越性,「是惟一的神,惟一非生,惟一永存,惟一無始,惟一真實,惟一不朽,惟一智慧,惟一善良,惟一至尊」;基於此,亞流主義拒絕承認耶穌的神性。希拉流能多次在教會議會和其作品有效地反對亞流主義,用的當然不是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508,Gnosticism)式或幻影派「行政區域」的基督論,而是能同時重視基督真實的人性和神性。

希拉流的基督論,實際上也有它的發展期。他受眾教會認識,主要是在米蘭議會(Synod of Milan, 355,時希拉流約四十歲)之後;在此之前,他說不知道有尼西亞信經(Nicene Creed850,Nicene Creed)的存在,亦不認識西方教會在「本體相同」(Homoousios583,Homoousios)的爭辯,即不知道西方教會為了聖父與聖子是「本體相同」(Homoousios)或「本體類似」(Homoiusios582,Homoiusios 本體類似,此為亞流派的主張)而爭辯。這時期希拉流的基督論,主要是受諾漥天(Novatian858,Novatian)的三一論影響。在米蘭會議之前寫的《馬太福音注釋》(約350~3),其中之基督論非常典型地是屬於諾漥天〔亦有特土良(Tertullian1150,Tertullian)的痕跡〕的,把基督之身體解釋成屬天的身體(故有幻影派之嫌),亦是這個時候的特徵。

米蘭會議之後,他寫信給康士坦丟王(Emperor Constantius),指出亞流一派的危險,和必須儘速平反被亞流人士迫害的主教,恢復他們的名譽和職位,亞流派人士知道,他們當前的有力敵人就是希拉流,因此運用影響力,要康士坦丟王把希拉流驅逐。他們在356年的必提利會議(Synod of Biterrae)成功了,希拉流給放逐到旁非利亞。他在那裡逗留了好一段時間,專心閱讀和寫作,他影響深遠的《三一論》即在這時候寫成。此書的重要性,可從幾個教會領袖的反應看出來︰耶柔米(Jerome653,Jerome)稱它為《反亞流》;意大利神學家魯非諾(Rufinus,約345~410)稱之為論信仰的巨構(De fide)。希拉流的基督論,亦與《馬太福音注釋》有明顯的不同。

他完全接受尼西亞信經的基督論,以「同質論」代替諾漥天過度強調基督的神性,和輕視基督的人性的毛病;他甚至論到基督的魂(anima),說基督道成肉身的時候,道(logos)在馬利亞身上,為耶穌一同創造了魂與體。

在《三一論》9.6,希拉流指出耶穌之神性及人性的實在,說道成肉身之後,祂是神和人(homo et Deus),就是復活升天時,「也是完全的人和完全的神」(post hominem et Deum totus homo totus Deus)。在當時反亞流中發生效力,及對以後教會基督論具影響力的,是《三一論》中的基督論。這時期的基督論,若有該受批評的地方,不在乎基督的身體是不是具幻影派的危險,而是他太清楚地本於基督三個階段(即道成肉身之前,之時,和之後),來解釋道對基督神人二性(natures)的影響,太按本體論的角度,來解決基督神人二性的位格合一(hypostatic union),以致把自己逼在一個尷尬的角落,似乎非要說基督在道成肉身前也有一個先存的人性不可。就是關於此點,我們也要同時聽他怎樣解釋基督第一階段的本性;他說基督在道成肉身之前,只有「完全的神性」(ante hominem Deus)。

值得一提的是希拉流對神學語句的解釋。像亞他那修一樣,為了應付亞流主義的錯誤思想,他們要用上希臘哲學的關係,並不是承載器與被承載之物的關係,因為語言只是一「指示器」,指示出真體是什麼或在哪裡;他們均稱這樣的指示器為「代模」(paradeigmata),亦即近代英語「範例」(paradigm)一詞之所本。

希拉流的重要作品,除上述外,還有\cs6Contra Constantium,是寫給高盧眾主教的信;Contra Auxentium,是反對米蘭之咢山提(Auxentius)縱容亞流主義之作;部分之詩篇注釋(一,二,九,十三,十四,五十一至六十九,一一一,一一八~一五○等篇),還有論奧秘的Liber Mysteriorum和喬布記注釋;奧古斯丁作品為我們保留他兩個殘篇,而耶柔米則列出他的書目(Jerome, De vir. ill. C)。希拉流是西方教會第一個已知的聖詩作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