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商怨·葭萌驛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清商怨·葭萌驛作》
南宋詞人陸游的一首詞

《清商怨·葭萌驛作》是南宋詞人陸游創作的一首詞。[1]

這首詞創作時間是乾道八年(1172)冬,當時陸游在四川宣撫使司(治所南鄭,今陝西漢中)任職,十一月被迫離開抗金前線南鄭赴成都任職,在途徑四川廣元西南的葭萌驛時心生感慨,創作了《清商怨·葭萌驛作》。

該詞是乾道八年(1172)陸游被迫離開抗金前線南鄭,前往成都,途徑四川廣元西南的葭萌驛時創作的。該詞情調低沉,色彩暗淡,意象冷峻,沉鬱蒼涼,曲折深婉,柔中寓剛。寫出了作者離開前線、夜宿古驛時的孤寂心情。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清商怨·葭萌驛作

文學體裁;詞

作者;陸游

創作年代;南宋

作品原文

江頭日暮痛飲,乍雪晴猶凜。山驛淒涼,燈昏人獨寢。

鴛機新寄斷錦,嘆往事、不堪重省。夢破南樓,綠雲堆一枕。

詞句注釋

1、清商怨:古樂府有《清商曲辭》,其音多哀怨,故取以為名。周邦彥以晏詞有〔關河愁思〕句,更名《關河令》,又名《傷情怨》。此調42字、43字諸體,俱為雙調。

2、葭萌驛:位於四川劍閣附近,西傍嘉陵江(流經葭萌附近,又名桔柏江),是蜀道上著名的古驛之一。

3、江頭:江邊。

4、乍雪:初雪。

5、凜:寒冷。

6、鴛機:織鴛鴦錦的織機。

7、錦:為裁錦作書。

8、不堪:不忍。

9、重省:回顧。

10、夢破:夢醒。

11、南樓:武漢南城樓。指所思念的女子 。

12、綠云:指女子烏黑的頭髮。

13、堆:形容頭髮蓬鬆、茂密之狀。

白話譯文

日落江邊,黃昏時分,任情暢懷八九飲,初雪放晴,寒氣襲襲天還冷。小小驛站深山中,顯得分外淒涼冷清,燈昏昏,孤零零,一人獨睡進夢境。[2]

新近情人寄來織機上段錦,決絕意分明,怎麼忍心再回憶舊日款款柔情。南樓同枕美夢今驚醒,當初枕上堆雲黑髮、嫵媚烏鬢,再難尋 。

作品鑑賞

上片寫在這裡留宿的情況,「江頭日暮痛飲」,直賦其事,可見詞人心中的不快。「痛飲」是排遣愁緒的意思。「乍雪晴猶凜」,襯寫其景。斜光照積雪,愈見其寒,由此雪後清寒正映出心境之寒。「山驛淒涼,燈昏人獨寢。」由日暮寫到夜宿,「淒涼」二字寫出了詞人獨宿的滋味「燈昏」更可以看出詞人的淒涼、寂寞。古驛孤燈,是旅中孤棲的典型的氛圍,不少詩人詞客都曾這樣描寫。白居易寫過:「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邯鄲冬至夜思家》);秦觀寫過:「……風緊驛亭深閉。夢破鼠窺燈」(《如夢令》)。此詞亦復如此,而且此處「燈昏」與前面日暮雪白映照,更帶有一層悲哀的色調。上片四句似信手掂來其實在層次、情景的組織上是很新巧的。

過片由「獨寢」作相反聯想。「鴛機新寄斷錦,嘆往事、不堪重省。」「鴛機」,是一種織具此句引用了前秦蘇蕙織錦為迴文詩寄贈其夫竇滔的故事,意思是自己心愛的人新近又寄來了書信。「往事」,指當初歡快相聚的時候「不堪重省」者有二,一是山長水闊難以重聚,二是此時淒清想起往日的溫暖,更是難耐。

後一種意味更切此時的「不堪」。雖則不堪,心偏嚮往,迴避不了:「夢破南樓,綠雲堆一枕。」這就是「往事」中的一事,當年同臥南樓,夢醒時見身邊的她「綠雲堆一枕」。這使人想起「鬢雲欲度香腮雪」、「綠窗殘夢迷」溫庭筠菩薩蠻》的句子,是一幅生動的畫面。獨宿的淒涼,使他想起往事;想起這件往事,可能加重了他的淒涼感,也可能使他的淒涼感在往事的玩味中消減,這就是人情的微妙處。「夢破」自是當年情事,今夢、昔夢連成一片,詞家恍惚之筆,十分難得。趙翼云:放翁詩「結處必有興會,有意味」(《甌北詩話》),此詞也是這樣。

此詞當寫羈旅愁思,將艷情打並進去,正顯出愁思的深切溫厚,宋詞中如此表現頗為常見。下片所思人事,當有所源。同年春末詞人由夔州調往南鄭時經過此地曾寫有《蝶戀花·離小益作》:陌上簫聲寒食近。雨過園林,花氣浮芳潤。千里斜陽鍾欲螟,憑高望斷南樓信。海角天涯行略盡。三十年間,無處無遺恨。天若有情終欲問,忍教霜點相思鬢?

「南樓信」云云亦是思念「南樓」女子,此女子是誰,現在已難以確考了有人認為此詞是比興之作,「『夢破』是說的幻夢應該是指由隴右進軍長安,收復失地這一夢想(的破滅,從表現看來,這裡全寫的男女之情,當日的歡愛,……可是現在恩情斷了,『鴛機新寄斷錦』,更沒有挽回的餘地。陸游在這個境界裡,感到無限的淒涼。」(《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第三卷《陸游》,參見《詞學研究論文集·陸游的詞》)這樣的解說恐怕並不是詞的本意。如果說,陸游由於從軍南鄭的失意,加深了心頭的抑鬱,使得他「在這個境界裡」,更「感到無限的淒涼」,羈愁中滲進了政治失意的意緒,那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很自然的;若字牽句合以求比興,那就顯得太機械了。至於以陸游此次是攜眷同行為據,證實此詞是「假託閨情寫他自己政治心情」,那恐怕與文學創作規律及古人感情生活方式都相距甚遠了。

名家點評

現代學者湯華泉評:此詞當寫羈旅愁思,將艷情打並進去,正顯出愁思的深切溫厚。

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3]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於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後,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後,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陸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書》,「簡核有法」,史評色彩鮮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 ,存世有九千三百餘首,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46歲入蜀以前,偏於文字形式;入蜀到64歲罷官東歸,是其詩歌創作的成熟期,也是詩風大變的時期,由早年專以「藻繪」為工變為追求宏肆奔放的風格,充滿戰鬥氣息及愛國激情;晚年蟄居故鄉山陰後,詩風趨向質樸而沉實,表現出一種清曠淡遠的田園風味,並不時流露着蒼涼的人生感慨。

視頻

陸游的仕途

參考資料

  1. 清商怨·葭萌驛作 古詩文網
  2. [1] 快資訊 ,發布時間; 2019-08-31 07:59
  3. 陸游簡介 瑞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