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游鶴林招隱二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游鶴林招隱二首》
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的詩

《游鶴林招隱二首》是宋代詞人蘇軾的一部詞作,是一首五言律詩。

蘇軾用自己的創作實踐表明:詞是無事不可寫,無意不可入的。詞與詩一樣,具有充分表現社會生活和現實人生的功能。由於蘇軾擴大了詞的表現功能,豐富了詞的情感內涵,拓展了詞的時空場景,從而提高了詞的藝術品味,把詞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學殿堂,使詞從「小道」上升為一種與詩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體。[1]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游鶴林招隱二首[2]

創作年代;宋代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者;蘇軾

作品原文

《游鶴林招隱二首》

郊原雨初霽,春物有餘妍。

古寺滿修竹,深林聞杜鵑。

睡餘柳花墮,目眩山櫻然。

西窗有遠客,危坐看香煙。

行歌白雲嶺,坐詠修竹林。

風輕花自落,日薄山半陰。

澗草誰復識,聞香杳難尋。

時見城市人,幽居惜未深。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3]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蘇軾的詩現存約兩千七百餘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4]

視頻

蘇軾趣味介紹

參考資料

  1. 蘇軾 頭條百科
  2. 《游鶴林招隱二首》 詩詞文句網
  3. 蘇軾簡介 古詩文網
  4. 蘇軾生平簡介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