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湖北孝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孝感簡稱:孝,中國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級城市,中國孝文化之鄉。是距離中部地區中心城市武漢市最近的城市,是武漢城市圈成員城市之一,也是中部地區最具潛力和競爭力的城市之一,其綜合競爭力在省內排名前六位。孝感地處於湖北省東北部,長江以北,漢水之東。因東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天動地而得名。現轄孝南區、漢川應城安陸三個縣級市,雲夢大悟孝昌三縣,及一個國家級高新區和七個省級開發區。面積89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86.13萬,其中孝感城區人口55萬,常住人口90萬。孝感地貌自南向北為平原丘陵、山區,氣候兼有南北之優,土地肥沃,是重要糧棉油生產基地。地質礦藏豐富,有"膏都""鹽海""磷山"之稱。孝感距離武漢市中心50公里,距離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僅32公里,與武漢城市資源共享。

夏商時代為古荊州之地。周為楚、鄖、軫等諸侯國割據地,且軫國、鄖國均建都於此。1949年,設置地級孝感市。孝感是武漢城市圈成員城市之一,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1]孝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地貌自南向北為平原、丘陵、山區,氣候兼有南北之優,土地肥沃,是重要糧棉油生產基地。地質礦藏豐富,有「膏都」「鹽海」「磷山」之稱。著名景點有:雙峰山風景區、白兆山風景區、湯池溫泉、觀音湖等。

歷史沿革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蘊。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遂置縣名「孝昌」。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莊宗李存勖因孝昌縣名之「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諱,遂根據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衾溫被和孟宗哭竹生筍等孝子感天動地的故事,改孝昌縣為孝感縣,是為「孝感」得名之始。夏商時代為古荊州之地。周為楚、鄖、軫等諸侯國割據地,且軫國、鄖國均建都於此。秦屬南郡;漢以後屬荊州江夏郡。南北朝以後屬安陸郡。唐屬安州;宋以後屬德安府。清分屬德安府、漢陽府。民國時期,分屬湖北省第三、四、五行政督察區。孝感作為地市級的建制行政區,設置於1949年5月。1951年06月以前,孝感專署轄孝感、禮山、應山、安陸雲夢、應城、黃陂、黃安(今紅安)、隨縣(今隨州市)等9縣。6月以後,原屬沔陽專署管轄的漢川、漢陽兩縣劃歸孝感專署,同時設立應城礦區人民政府(縣級),此時,專署所轄縣級政府12個。

孝感城市風貌

1952年01月,大冶專署撤銷,原屬大冶管轄的咸寧、武昌、蒲圻、嘉魚、崇陽、通山、通城等江南7縣劃歸孝感專署管轄。6月,隨縣劃歸襄陽專署。 9月,黃安劃歸黃岡專署,同時改禮山縣為大悟縣。

1953年05月,撤銷應城礦區政府,以後直到1959年11月孝感專署撤銷,所屬諸縣併入武漢市時為止,孝感專署一直管轄江南、江北共16縣。在歸屬武漢市管轄期間,曾於1960年8月將安陸與雲夢、咸寧與蒲圻、武昌與嘉魚、崇陽與通城合併為安陸、咸寧、武昌、崇陽等4縣,原16縣並為12縣。

1961年05月,地市分治,復設孝感專署,武漢市將上述12縣歸還孝感。12月,專署將所轄12縣仍按併入武漢市以前的16縣恢復原建制。

1965年07月,將撤銷大冶專署時劃歸孝感的江南7縣劃出,交新設置的咸寧專署管轄,孝感專署管轄原江北9縣。

文化大革命期間,孝感專區改稱孝感地區。

孝感東城新區

1975年12月,漢陽縣劃屬武漢市。

1983年08月,撤銷孝感縣,設置縣級孝感市,同時將黃陂縣劃歸武漢市。

1986年06月,撤銷應城縣,設置應城市。1987年9月,撤銷安陸縣,設置安陸市。

1988年10月,撤銷應山縣,設置廣水市。

1993年06月撤銷孝感地區,設立地級孝感市,同時撤銷原縣級孝感市,設立縣級孝南區和孝昌縣。撤地建市以後,新設立的地級孝感市實行以市帶縣的行政管理體制,直轄孝南區,管轄孝昌、大悟、雲夢、漢川等4個縣,代管廣水、安陸、應城等3個縣級市。

1997年03月,撤銷漢川縣,設置漢川市。

2000年08月,廣水市劃歸新成立的地級隨州市代管。

行政區劃

孝感市是湖北省的地級市之一。下轄孝南區和雲夢、孝昌、大悟3縣,代管應城、安陸 、漢川3個縣級市。政府駐地孝感市乾坤大道123號。

區域 面積 人口 郵編 政府駐地

孝南區 1020平方千米 95萬 432100 書院街道

漢川市 1663平方千米 112萬 431600 仙女山街道

應城市 1103平方千米 69萬 432400 廣場大道

安陸市 1355平方千米 63萬 432600 府城街道

雲夢縣 604平方千米 61萬 432500 城關鎮

孝昌縣 1217平方千米 66萬 432900 花園鎮

大悟縣 1979平方千米 64萬 432800 城關鎮

地理環境

孝感市位於湖北省東北中部,地處桐柏山、大別山之南,長江以北,漢江以東,南與武漢市東西湖區及仙桃市毗鄰,北與河南省信陽市交界,西接隨州、荊門、天門等市縣,東連黃岡市的紅安縣與武漢市的黃陂區。地理位置北緯30°23′—31°52′分,東經113°19′—114°35'。全境南北長約163公里,東西寬約122公里。全市國土面積為8910平方公里。孝感緊鄰武漢,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距武漢市中心60公里,距武漢天河國際機場30公里,距內陸第一大港武漢港50公里。京廣、漢渝、長荊鐵路穿境而過,京珠、福銀、滬蓉、武荊4條高速公路,107、316兩條國道境內縱橫交錯;漢江、府河、環河、漢北河等連通長江,直達長江沿岸各地。

地形地貌

孝感市地勢北高南低,由大別山、桐柏山向江漢平原過渡呈坡狀地貌。大體上一成低山、三成平原、六成丘陵。孝感市位於長江以北,大別山、桐柏山脈以南。地跨長江、淮河兩大流域,其中長江流域8438.12平方公里,淮河流域471.88平方公里。桐柏山余脈和大別山余脈分別由西北向東南、東北向西南伸向北部,為長江、淮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總體地勢走向為北高南低,其中淮河流域在境內呈西南高東北低的地勢分布;長江流域在境內呈北高南低分布。境內北部為低山區,山峰高度一般在400~800米之間,境內最高山峰在鄂豫交界處的五嶽山,海拔高程880米和孝昌境內的雙峰尖,海拔高程873.7米。中部為丘陵地帶,地面高程在海拔50~150米之間。南部為平原湖區,屬江漢平原的一部分,地面高程在海拔50米以下,最低點(河床底部未統計)為孝南區的童家湖,海拔高程17.5米。山地面積為1887平方公里,占孝感市國土面積的21%,丘陵面積3692平方公里,占孝感市國土面積的41%,平原湖區面積3341平方公里,占孝感市國土面積的37%。

氣候

孝感市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溫暖濕潤,光照充足。全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年均氣溫在15.5-16.5°C之間,冬季氣溫(1月)平均2℃~4℃,夏季氣溫(7月)平均28℃~29℃。孝感市日均氣溫不低於10℃。極端最低氣溫是1969年1月31日的應城,氣溫為-15℃;極端最高氣溫是1959年8月23日的大悟,氣溫為43.1℃。全年無霜期225天~257天,由北向南遞增,初霜期南部11月中、下旬,北部為3月下旬。常年日照時數2020小時~2190小時。年降雨量1040毫米~1230毫米,70%降水集中在4月~9月。

礦產資源

孝感古屬雲夢澤,地質發育較全,地下礦藏豐富。初步探明的主要礦產有七大類23種,其中優質礦11種,膏、鹽、磷被譽為「孝感三寶」。應城石膏地質儲量4.29億噸,特別是纖維石膏,品位在亞洲居首位,儲量8800萬噸,占全省儲量的92.3%,占全國儲量的58.7%;雲夢、應城一帶的岩鹽埋藏淺,氯化鈉含量高,地質儲量達2800億噸,其中工業儲量500億噸,1988年還探明漢川麻河有岩鹽資源,工業儲量9400萬噸。大悟磷礦地質儲量1.72億噸,採選條件好。雲夢芒硝儲量5400萬噸,礦體集中,宜於開採孝感境內還有稀土、金、銀、銅、鎳等貴重金屬礦,其中重稀土(釔)的地質儲量3.1萬噸,占全省儲量的100%。大悟的鎳,地質儲量26.56萬噸,占全省儲量的100%。迄今為止,這些金屬礦除金、銀、銅有小規模開採外,其他均沒有開採。此外,還有儲量豐富的重晶石(467萬噸)、大理石(200萬立方米)、花崗岩(153.6萬立方米)、雲母石(140.7噸,占全省儲量的81%)、蛇紋岩(1.67億噸,占全省儲量的100%)、礦泉水等。

水資源

孝感市處於湖網邊緣地事,河湖交錯,水利資源豐富。孝感市大小河流總長度為4812.6公里。境內流長在10公里以上的河流86條,有湖泊17個,大中小型水庫376座,其中大型水庫2座。南部平原湖區先後進行了漢江大堤培修、府澴河改道、大富水改道、漢北河開挖疏浚、汈汊湖治理等大型水利工程。先後建成廟頭、夾河溝、鰱魚地等大泵站8處、小泵站500多處,以及新溝、民樂等水閘852座,開挖大型水渠多條,使孝感市形成河湖相通、河庫相連的排灌體系。正常蓄水能力達19.75億立方米,總控水能力達26億立方米。

動物資源

孝感市動物資源分為家養畜禽和野生動物兩大類。家養畜禽主要有豬、牛、羊、雞、鴨、鵝、兔、蜜蜂、觀賞鳥等。野生動物共有40餘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大鯢、老鷹、貓頭鷹、綠頭鴨、白鷺(冬候鳥)5種;省級保護動物有黑斑蛙、澤蛙、烏梢蛇、銀環蛇、環頸雉、大杜鵑八哥、畫眉、豬獾、花面狸、赤狐等22種。

植物資源

孝感市森林植物資源共有103科、288屬、772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樹種2種(銀杏樹、香果樹),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樹種6種(刺楸、閩楠、杜仲、楠木、椴樹、櫸樹),省級珍貴瀕危樹種31種(三尖杉、中國粗榧、凹葉厚朴等)。

人口民族

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491.50萬人,其中城鎮277.06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6.37%。據公安部門統計,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519.19萬人。全年出生人口6.64萬人,出生率12.74‰;死亡人口6.98萬人,死亡率13.3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5‰

根據2017年政府官網顯示,孝感市屬於少數民族雜散居住地區。共有土家、回、蒙古、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哈尼、傣、黎、佤、畲、水、納西、土、達斡爾、仫佬、撒拉、毛南、仡佬、錫伯、俄羅斯、京、赫哲等少數民族31個,5600人,占總人口萬分之七,分布在7個縣市區、雙峰山旅遊度假區的98個鄉、鎮、場、街道。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土家族、回族,百人以上的有苗族壯族滿族侗族蒙古族,每年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在千人以上。

經濟概況

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42.2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7.15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839.82億元,增長5.5%;第三產業增加值605.26億元,增長9.4%。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7.8:48.0:34.2調整為17.1:48.2:34.7。[1]

第一產業

2017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04.0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2%。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為366.35千公頃,比上年增長1.3%;棉花種植面積14.21千公頃,下降4.9%;油料種植面積108.81千公頃,下降1.2%;蔬菜種植面積111.45千公頃,增長3.4%。

2017年糧食總產量209.48萬噸,比上年增長1.5%;棉花總產量1.26萬噸,下降6.5%;油料總產量23.76萬噸,增長0.8%;蔬菜總產量426.43萬噸,增長4.4%。

2017年生豬出欄388.56萬頭,增長2.2%;家禽出籠8801.89萬隻,下降0.6%;禽蛋產量32.38萬噸,下降0.2%;水產品產量40.02萬噸,下降0.6%。

第二產業

2017年全市全部工業增加值747.81億元,比上年增長5.7%。全市130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增長5.7%。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門類看,採礦業增長4.2%,製造業增長4.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7.9%;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2.5%,重工業增長9.4%;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長7.7%,股份合作企業增長8.1%,股份制企業增長6.2%,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2.0%,其他企業下降4.8%。

2017年全市汽車機電、鹽磷化工、紡織服裝、食品醫藥、金屬製品等五大重點產業實現增加值413.77億元,增長0.7%。

2017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721.83億元,增長12.8%;實現利稅206.24億元,增長3.4%;實現利潤119.42億元,增長3.3%。主營收入過10億元企業35家,過20億元企業7家。

2017年全市156家總承包和專業承包資質建築業企業實現總產值394.48億元,下降7.3%。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2017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041.09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175.66億元,增長9.8%。按產業劃分,第一產業投資78.80億元,下降6.0%;第二產業投資935.88億元,增長6.7%;第三產業投資1026.40億元,增長9.3%。基礎設施投資687.03億元,增長13.1%;民間投資1496.28億元,增長12.6%。

全年施工項目3886個,比上年增長26.4%。其中,新開工項目2920個,增長14.1%。全市億元以上施工項目491個, 10億元以上項目71個。

國內貿易2017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73.29億元,比上年增長10.1%。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38.14億元,增長10.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35.15億元,增長9.6%。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826.19億元,增長10.3%;餐飲收入額147.10億元,增長9.5%。

對外經濟2017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11.02億美元,同比下降1.9%。其中,外貿出口7.67億美元,下降17.3%;進口3.35億美元,增長71.2%。新批外商投資企業9家,新增合同外資1.01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15億美元,下降15.4%。

財政、金融和保險

2017年全市實現財政總收入201.20億元,比上年增長8.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1.95億元,可比增長6.2%。其中,稅收收入84.03億元,增長10.5%;非稅收收入47.91億元,下降0.5%。市本級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8.89億元,增長3.2%。

2017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287.94億元,比年初增加215.21億元。其中,住戶存款1509.57億元,比年初增加119.96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1138.24億元,比年初增加115.02億元。

2017年,全市保險行業實現保費收入63.26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其中,產險保費收入13.23億元,增長17.1%;壽險保費收入50.03億元,增長16.8%;賠款及綜合給付金額19.39億元,增長7.9%;賠付率及綜合給付率30.7%,下降2.5個百分點。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2017年,全市共有幼兒園560所,在園幼兒12.75萬人;普通小學456所,招生4.71萬人,在校生26.16萬人,畢業生3.99萬人; 初中招生3.97萬人,在校生11.21萬人,畢業生3.39萬人;普通高中招生2.15萬人,在校生6.44萬人,畢業生2.18萬人;中等職業教育招生0.67萬人,在校生1.98萬人,畢業生0.74萬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9.51%,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6.48%。

科技事業2017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219.99億元,增長14.8%。認定高新技術企業83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233家。新培育科技型企業157家,科技型企業總數達到800家。完成技術合同登記17.3億元,轉化科技成果118項。完成專利申請5929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484件;獲國家專利授權2196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293件。

文化事業2017年全市8個公共圖書館、8個文化館(群藝館)、12個博物館(紀念館)和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全部對外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農村智能廣播「村村響」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全年完成「戲曲進校園」活動854場次,金秋新春演出季演出1800餘場,放映電影34905場次。舉辦了第十二屆楚劇展演、第五屆民間文藝大賽、「說唱孝感」全民才藝展示、《姜昆「說」相聲》等孝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音樂《歸鄉》、《哥妹採茶》、《孝行組歌》、《楚天歌謠》入選全省音樂創作「131」工程;選送舞蹈《黃河頌》在湖北省第十二屆中老年人才藝大賽中獲金獎;《採茶仙子孝鄉情》、《漢川斗簽好》、《向着明天》在湖北省「文化力量·民間精彩」第三屆群眾廣場舞展演活動中分獲一、二、三等獎。

孝感市宗教歷史悠久,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道教五大宗教俱全。全市現有信教人數7萬多人,約占孝感市人口總數的1.4%,其中佛教4.2萬多人,天主教1.1萬多人,基督教1.4萬多人,伊斯蘭教0.19萬人,道教0.2萬人,已登記發證的宗教活動場所157處(其中佛教123處,道教7處,天主教12處,基督教14處,伊斯蘭教1處),分布在7個縣市區和雙峰山旅遊度假區的79個鄉、鎮、場、街道,占全市鄉鎮總數的79.8%,備案認可發證的宗教教職人員213人(其中天主教神父9人,基督教義工以上教職人員30人,伊斯蘭教阿訇2人,佛教比丘、比丘尼168人,道教道士、道姑4人),縣級愛國宗教團體10個(孝南區佛教協會,孝南區道教協會,孝南區伊斯蘭教協會,漢川市天主教愛國會,漢川市基督教「三自」愛國會,漢川市佛教協會,應城市佛教協會,雲夢縣基督教協會,大悟縣佛教協會,孝昌縣佛教協會)。

體育事業2017年,成功承辦了2017年全國青少年足球邀請賽、全國青少年U13、U16足球聯賽(湖北賽區)、2017年湖北省青少年乒乓球精英賽(第一站)、2017中國排球超級聯賽湖北男排主場(湖北孝感賽區)比賽、中國柔力球公開賽(孝感站)。組隊參加全省19個青少年體育項目28次年度比賽,獲27金、19銀、25銅。全市體育彩票年銷售總額3.96億元。

醫療衛生2017年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01個。其中:醫院5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59個,鄉鎮衛生院112個,門診部4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121個,其他衛生機構49個。全市共有衛生機構床位2.28萬張,其中醫院1.49萬張,每千人擁有床位數4.65張。衛生機構人員3.23萬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42萬人,執業(助理)醫師0.88萬人,註冊護師、護士1.04萬人,醫護比例為1:1.18。

郵電通信2017年全市通信業營業收入30.72億元,比上年增長2.6%。其中,郵政業6.69億元,增長13.9%;電信業24.03億元,下降0.2%。

旅遊事業2017年全市國內外旅遊人數2391.02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51.01億元。其中,國內旅遊人數2389.8萬人次,增長12.99%;國內旅遊收入150.56億元,增長12.63%。入境旅遊人數1.21萬人次,增長3.08%;國際旅遊外匯收入693.26萬美元,增長1.63%。

人民生活2017年,全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56元,比上年增長8.5%。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64元,增長8.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44元,增長8.8%。

社會保障2017年城鎮新增就業6.4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76%。城鎮職工養老金13連增,「五項社保」 參保829萬人次。向33.82萬重點對象發放救助金8.82億元,改擴建農村福利院15所。新建扶貧路175公里,改造農村危房6043戶,資助貧困學生12萬多人次,醫療救助9萬人次。全市84個貧困村出列、55907人貧困人口脫貧,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2085人。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新開工建設1.93萬套,基本建成1.48萬套,對符合補貼對象的6139戶居民發放了租賃補貼,新增補貼對象706戶。

其他事業

安全生產2017年全市共發生各類生產經營性事故139起,死亡105人,受傷72人,直接經濟損失1163.55萬元,同比分別下降14.7%、25.5%、32.1%、4.9%。其中,交通事故123起,死亡92人,分別下降25.5%、18.6%;工礦商貿生產安全事故13起,死亡12人,分別下降23.5%、29.4%。

資源開發與保護

2017年全市報批建設用地67個批次、10141.5畝,供應建設用地528宗、31103畝,其中招拍掛供地293宗、8253畝。爭取國家和省級投資土地整治項目5個、面積9萬畝,實施完工並驗收土地整治項目67.7萬畝。全市共開展執法巡查11008次,發現各類國土資源違法行為305件, 制止違法行為276件,立案查處93件,較好地發揮了執法巡查事前防範的作用。

2017年植樹造林16.85萬畝,森林覆蓋率19%,森林蓄積量1139.87萬立方米;濕地保有量8.41萬公頃;創建湖北省森林城鎮3個,湖北省綠色示範鄉村117個。孝感中心城區PM10年均濃度80ug/m3,PM2.5年均濃度49ug/m3,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75.2%,8個國考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全年查處各類環境違法案件116起。截至2017年底,全市累計創建省級生態鄉鎮13個,省級生態村221個。

交通運輸

截止2017年底,全市公路總里程16890公里。其中,一級公路286公里,二級公路1312公里,三級公路1304公里,四級公路13989公里。全年新(改)建等級公路608公里。

航空

孝感獨有的航空區位優勢,距離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僅32公里,而孝感市臨空經濟區距離天河機場緊5公里。與此同時正在建設的漢孝城際鐵路,也在天河機場設有機場站,孝漢大道將連接武漢機場第二通道,孝感將與武漢城市資源共享。

孝感交通規劃

2015年9月20日上午10時20分左右,由中鐵十一局集團四公司擔負施工的漢孝三標橫天特大橋最後一片梁成功架設。至此,橫天特大橋實現全面合龍,標誌着歷時施工五年之久的漢孝城際鐵路終於全線架通,為國慶66周年獻了一份厚禮。

漢孝城際鐵路是武漢城市圈內一條連接武漢和孝感的快速城際鐵路,始自漢口火車站,終到孝感東站,沿線設車站10個,正線全長約62公里,直達運行時間為20分鐘左右,於2015年底開通運營。

線路:孝感東站- 槐蔭公園站- 毛陳站- 王母湖站- 閔集站- 天河鎮站- 天河機場站- 盤龍城站- 金銀潭站- 後湖站- 漢口站(11站)。

武漢軌道交通23號線(東山線)。

武漢軌道交通規劃

根據2010~2020年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在建的軌道交通1號線增加吳家山到東山支線(即武漢軌道交通23號線),設舵落口站- 走馬嶺站- 東山站- 毛陳站-孝感東站,遠期預留新墩、荷包湖、設站條件。武漢軌道交通23號線(東山線)屬武漢新城軌道交通,從吳家山沿107國道到孝南東山鎮並延伸到孝感東。[2]

孝感北站

大悟火車站即孝感北站,現已通車。大悟火車站是石武客運專線湖北境內唯一的地級中間站,規劃建設為山水園林式、全國同類型一流的現代化客運站。孝感北站將替代原京廣線廣水站、花園站、孝感站、橫店站客運業務。石武客運專線及孝感北站和正在建設的麻竹高速與京珠高速三條國家交通大動脈在大悟交匯,將使大悟成為鄂東北重要交通門戶。

公路

截止2016年底,全市公路總里程16561公里(含高速)。其中:高速公路279公里,一級公路263公里,二級公路1315公里,三級公路1272公里,四級公路13432公里。全年新(改)建等級公路606公里。

公交

孝感市孝感市公交線路目前共有41條,其中中心城區12條(刷武漢通)、漢川10條、應城5條、安陸8條、大悟5條、雲夢3條、孝昌3條。 中心城區12條線路

1路、2路、3路、4路毛陳線、4路東山頭線、5路、6路、7路、8路、9路、10路、11路、22路。

漢川10條線路

1路、2路、3路、5路、6路、7路、8路、9路、10路、11路

應城5條線路

2路、3路、4路、5路、6路 安陸8條線路

1路、2路、3路、4路、5路、6路、7路、8路

大悟5條線路

1路、2路、3路、4路、5路

雲夢3條線路

1路、2路、3路

孝昌3條線路

1路、2路、3路

歷史文化

孝感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境內有門板灣、夏家寨、禹王城、楚王城等古遺址460多處,古墓葬200多處,古建築40多處,古塞堡180多處,還有許多古景觀。出土的古文物中,國家一級品100餘件,二、三級品1000餘件。雲夢縣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代竹簡,1000多枚,近4萬字,內容涉及從戰國晚期到秦始皇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諸多方面,史學界稱之「具有劃時代意義」。研究雲夢秦簡的中、英、韓、日文字著述達400餘種。雲夢縣周田村出土的東漢陶樓,是一件陪葬冥器,仿死者生前「重樓高閣」式居室製作而成,也是一件精巧的古代建築模型工藝品,為研究古代建築學、社會學和民俗學提供了實物資料,被載入中學歷史教科書。應城市城北街道辦事處新石器時代的門板灣遺址,距今5000多年, 是二十世紀中國文物考古重大發現之一,是研究長江流域城市建設和房屋建築的重要實物資料。

孝感話屬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話區,與之毗鄰的不有江淮官話、湘方言、贛方言等。孝感話又是「楚語」中有代表性的地方言言。因特殊地理位置和歷史條件,孝感方言兼收並蓄,形成了南北兼有的特點。孝感話不僅具有北方話的語言特點,又大量吸收了南方諸方言的語言特點,也保留了一些古音成分。孝感話雖屬西南官話,但與西南官話的代表漢口話頗有不同,聲母方面比漢口話更接受北方,韻母和聲調方面更有南方味。孝感話的南音北調各有其特點。北區接近中原一帶北方話的音韻特徵,南方既有北方話的特點,又有南方諸方言的某些特點,更有自己獨特的音韻特徵。

名優特產

孝感麻糖以香、甜、薄、脆的獨特風味聞名於世,其顯著特點是:香而不艷、甜而不膩、回味無窮。原料無任何化學污染,產品無任何添加劑,是一種天然綠色食品。

孝感米酒是具有千年歷史的地方名吃,選料考究,製法獨特,它以孝感出產的優質糯米為原料,以孝感歷史承傳的鳳窩酒麴發酵釀製而成。1958年,毛澤東主席親臨孝感視察工作時,品嘗了孝感米酒後稱讚「味好酒美」。

太子米全國五大優質米之一。主要品種有太子玉竹、太子玉玻、太子玉晶、太子玉馨。「太子米」產於鄒崗鎮牛跡山一帶。由於該地土壤含鐵量高,水源充足,所產稻米質優、色美、味好。相傳唐高祖李淵南巡經過此地,品嘗該地所產大米後讚不絕口,即下旨將該米列為皇朝貢米,皇太子尤為喜愛,成為太子主食,遂得名「太子米」。

大悟綠茶大悟地處山區,氣候濕潤,溫差較大,多為酸性或微酸性砂壤土,為茶樹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 自然條件,故縣內盛產綠茶。

小悟銀杏是孝昌縣銀杏的主產區。據統計,全鄉共有銀杏樹約3.6萬株,其中數齡在500年以上的有5株,樹齡在100年至500年之間的有94株,20年至100年之間的300株,20年以下約3.55萬株。小悟銀杏樹齡50年以上的主要分布在界嶺、大悟、胡廟、項廟、會亭等村,樹齡最大的一株則在石堰村劉家沖,胸徑3.5米,樹高16米,樹齡至少在600年以上。

肖港小香蔥是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肖港鎮特產蔬菜。肖港小香蔥葉嫩、蔥白,最主要的質量特徵就是香味濃厚。由?河沖積形成的潮沙土和原地表的黃壤土結合形成的獨特土質使肖港小香蔥具備了這樣的品質獨特性。肖港小香蔥的葉、蔥白、鱗莖、鬚根都能食用,其食用率在95%以上。

焦湖蓮藕主要分布於孝南區毛陳鎮焦湖村周圍,總面積3.2萬畝,年產鮮藕6萬噸以上。焦湖蓮藕藕身粗壯潔白,細嫩多汁,煨、炒、醬、漬、生吃各具風味,有粉、甜、脆俱全的特色。暢銷廣州、河北、西安等二十多個大中城市,並出口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國家。99年,焦湖蓮藕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中國名牌」的稱號。目前孝南區蓮藕有7萬畝的發展空間及年產15萬噸的生產潛力。

板栗是大悟縣內主要特產之一,主要產地為宣化、豐店、三里、芳畈等山鄉,年產量達500萬公斤以上。其中,板栗重鎮宣化店年產量在300萬公斤以上,全縣「板栗第一村」張墩村年產量達30餘萬公斤。

漢川荷月是漢川風味獨特的傳統食品,約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據清代《漢川縣誌》第十二卷的圖畫上記述:白餅子(即漢川荷月)酥軟香甜,相傳漢川尹令為奉敬朝廷。

宮廷烤雞乃昔日皇宮御膳。據故宮博物院史學專家介紹,明末清初時期,皇帝要滋補類長壽食物,要求既健身,又不苦。國太師四處尋訪多年,在江南一帶打聽到烤雞正合御意,便稟報皇上,作為食品。皇帝讓國太師試用一年,果然收效明顯。於是把這種色、香、味、型極佳的烤雞定為皇宮御膳,御膳官就以烤雞作坊主的姓氏定了菜名,叫作"宮廷老唐烤雞"。

漢川黃花菜的種植面積達20000畝,分布在廟頭、城隍、分水、華嚴、沉湖等地,年產量達65萬餘斤,其中,素有"三花之稱"美譽的廟頭鎮,所產黃花以花形象俊雅,清香宜人,色鮮味美而聞名海內外,據《廟頭志》載:"廟頭黃花,始種於隋,為歷代宮庭御膳、健腦、強身、養顏之貢品"。唐代詩人白居易雲遊廟頭留有:"杜康能解悶,宣草能忘憂"的千古絕句。

孝感早蜜桃個頭碩大,形態秀美,色澤鮮艷,皮薄肉嫩,果肉細膩,汁甜如蜜。主要分布於以孝南區楊店鎮為核心的107、京珠國道沿線,輻射帶動孝昌等縣市,總面積達到10萬畝,年總產量10萬噸。

朱湖糯米以外觀晶瑩剔透,米形勻稱,富含等微量元素而先後兩度被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為「綠色食品」。朱湖糯米先後在湖北省第一、第二屆農產品博覽會和上海國際農產品博覽會上獲得優質產品殊榮,在湖北省第三屆農產品博覽會上獲「名牌產品」稱號。2009年9月28日,朱湖糯米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朱湖糯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朱湖農場、東山頭農場、朋興鄉、肖港鎮、新鋪鎮、祝戰鎮、三汊鎮、臥龍鄉、毛陳鎮等9個鄉鎮、農場現轄行政區域。

"潘同春"豆瓣醬風味獨特、製作精良的"潘同春"豆瓣醬,是漢川市馬口鎮著名的土特產,始於民國初期,是馳名省內外的傳統調味佳品。

珍珠花又稱珍珠菜,據清《孝感縣誌》載:此菜「產山中,成樹,白花。花未開時,采之如珠顆。」珍珠萊,過去多為山間野生,產量小,故很稀有;現已有人在房前屋後或菜園邊栽種,數量大增,市場到處可見。珍珠花樹暮春發芽,芽端綴白色花蕾,花蕾細小、繁密、形圓如珍珠,故稱「珍珠花」。

松花皮蛋早在明末清初,本縣專門從事飼鴨的湖區農民,開始利用鴨蛋加工製成皮蛋,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所制皮蛋個大質優,蛋白部分為半透明體,呈茶褐色,光澤晶亮,有明顯的松花紋理;蛋黃部分稀酥軟嫩,凝而不固。不僅味道醇正更清香,而且屬性溫涼,具有清熱解毒、降壓明目、醒腦補體、解暑止渴的功效。應城人以其外表呈松針花紋,風味奇特而稱之為「松花皮蛋」,並以「蒲陽佳品」進貢朝廷。清·康熙皇帝吃後大加讚賞,欽定為朝廷貢品,每年必上貢,名聲更加遠揚於世。

黃灘醬油1958年11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首相金日成在周恩來總理、賀龍副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陪同下訪問應城紅旗人民公社時,周恩來總理把黃灘醬油作為禮物饋贈給金日成首相。

白花菜是湖北省孝感市安陸獨特的地方蔬菜品種,栽培歷史悠久。康熙《安陸縣誌》記載:「白花菜:夏月開小白花,可為齏,香味絕勝,有紅梗白梗兩種,紅梗尤美,他處皆不及亦土性異也。」全市各地均產,生產於府河兩岸。 1958年董必武來安陸品嘗後倍加讚賞。

風景名勝

孝感市擁有多個級別風景區,其中雙峰山湯池溫泉天紫湖觀音湖四個旅遊度假區被評為國家4A景區,其他景點如白兆山、汈汊湖、宣化店、仙女山等十大景點也非常有名。

董永公園位於孝感市槐蔭大道東段,1984年建成,2008年重建。占地75畝,分為三個區域。園內有孝子祠仙女池槐蔭樹鴛鴦樓理絲橋滌絲亭白步梯升仙台等景點12處。

孝感麻糖米酒博物館位於孝感市航空路,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展廳面積650平方米,由孝文化展廳、麻糖展廳、米酒展廳三部分組成,館藏有中華二十四孝圖、董永與七仙女雕塑、孝感古八景圖及麻糖米酒製作場景人物雕塑、手工作坊用具實物等。

孝南區毛陳鎮位於孝感市南部郊區,素有「董永故里」、「蓮藕之鄉」之稱。資源豐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基礎設施完善。毛陳是「蓮藕之鄉」,同時畜禽養殖業較為特色。

雙峰山風景區屬於國家4A級森林公園風景區,雙峰山風景區位於大別山南麓、孝感市東北部,以鄂東北景點最多、面積最大的國家森林公園之名而享譽中原,也是以武漢為中心200公里範圍內唯一一處國家級森林公園。

觀音湖生態旅遊區屬省級旅遊度假區,面積118平方公里,於位於孝昌縣東北部,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寒暑假短等特點,其夏季日平均氣溫較周邊地區低3-5攝氏度,是優良的旅遊休閒度假目的地。

白兆山風景區位於安陸市西北部,距市區14千米。自古林木繁茂,地勢險峻,層嵐迭翠,岩壑幽深,在歷史上曾吸引了不人騷人墨客涉足安陸,流連忘返。如李白、韓愈、杜牧、劉長卿、歐陽修、曾鞏、秦觀等,這些在中國文學史上享負盛名的文壇巨匠都曾來此覽勝題詠。

湯池溫泉位於應城市22公里的湯池鎮,整體占地560畝,按國家AAAA景區標準建造,景區人文底蘊深厚,唐代大詩人李白遊歷江南時,曾隱居湯池,留下「神女歿幽境,湯池流大川」的詩篇佳句,「湯池」之名即來源於此。

漢川汈汊湖旅遊風景區位於江漢平原東部,漢水之濱,該湖是中國第一個封閉式湖泊,素有「江漢明珠」之稱。漢川汈汊湖養殖基地位於漢川市境內,汈汊湖素有「江漢明珠」之美稱,是湖北省五大淡水湖泊之一。

仙女山坐落在漢川縣城西南。它海拔雖然只有99.1米,占地也只有14.4公頃,但它有着美妙的傳說,吸引着遠方遊人。

城隍台遺址位於劉家隔西北一公里處,長1000米,寬800米。其文化內含為五代至元朝的遺存。在地下1米左右,有大量的磚石瓦礫,整齊的街道,被燒過的紅土。出土有唐宋錢幣、銀塊、劍矛,以及大量的青花磁片、綠磁片、土陶罐、大筒瓦等。

龍門山遺址位於南河鄉南河渡之西,與烏龜山毗鄰,高約80米,系石灰岩層小山,其山西南坡陡臨水,東北坡斜平,延伸至南河渡。,文化內涵豐富,有紅燒土、人骨、獸骨。陶片較多,以紅陶夾砂為主,兼有少量黑陶,多為細繩紋。

神靈台遺址位于田二河鎮神靈台村,從1976年以來出土了大量石器,有單孔石鏟、石斧、陶球,石鐲等40餘件。屬於西周時期的文物有陶鬲足殘片、紅灰陶、上飾繩紋,有的肩部飾細繩紋。

著名人物

孫叔敖、鄖子:周朝末年及春秋時期楚國、鄖國國君,曾建都於安陸,為楚國的發展振興作出了巨大貢獻。

斗彀於菟:春秋時楚國令尹(丞相),執掌楚國軍政大權27年,為政清廉,忠於職守,大公無私,克勤克儉,深得楚國人民喜愛,年事已高時主動辭職,讓位於後起之秀,其言行令孔子甚為敬佩。

董永、黃香、孟宗:《二十四孝圖說》中記載的著名大孝子,故事發生在漢晉時期孝感境內。黃香(雲夢人)冬為父暖被、夏為父打扇的故事、董永(山東博興人,漢末至孝感),賣身葬父感動天地的故事廣為流傳,孟宗(孝昌縣人),隆冬為治母病哭竹而生筍的故事「至孝之所致」。

扇枕溫衾: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今雲夢)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黃香儘其所有賑濟災民。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

哭竹生筍: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來他官至司空。

賣身葬父: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費禕:三國時期蜀漢大臣(孝昌人),曾任尚書令。奉使訪吳時與東吳群臣相互辯難,深得吳王孫權欽佩,諸葛亮對他十分器重。前後《出師表》幾次讚揚到他。

李白:字太白 ,號青蓮居士,漢族,祖籍隴西成紀(現甘肅省秦安縣北) ,李白是其父從中原被貶中亞西域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所生 ,唐開元15年(公元727年),李白「酒隱安陸」,十年之內在安陸娶妻棲居,並游遍了安陸白兆山及鄰縣應城等地的山川河湖,寫下了大量的讚美孝感山水的詩篇。

「北宋安州四狀元」:王世則(廣西人、幼時流寓安陸),北宋初年中狀元;宋庠(安陸人),與其弟宋祁並為北宋政壇、文壇上的著名人物,史稱「安陸二宋」。1024年,宋庠宋祁同時舉進士,宋祁列第一,宋庠列第十,章獻太后認為弟不可先於兄,於是改列宋庠第一,為狀元,宋祁屈為第十;鄭獬(安陸人),宋皇 右五年(1053年)舉進士第一,北宋狀元。授翰林學士,曾任荊南知府,杭州知州等職。卓有政績,有功於民。

程正揆:清初官員,著名畫家,孝昌縣人,曾作《溪山臥遊圖》五百卷。著有《清溪遺稿》等。

熊賜履:清代大臣,學者,孝南區人,曾任國子監司業,進弘文院,是康熙皇帝的老師。後遷任內閣學士、刑部尚書、吏部尚書。著作有《聖訓》、《平定朔漠方略》、《閒道錄》、《學統》。

喬用遷:清代官員,孝南人,曾任廣西南寧知府,廣東按察使。

田宗漢:漢川人,清代醫學家,喜愛測算。1884年,曾繪出《漢川縣域圖》,為湖北第一張縣域平面圖。歷時40餘年,於1901年繪出《湖北漢水全圖》,為湖北最早的漢水全圖。

吳祿貞:清末民初著名軍事家,雲夢人,曾隨東三省總督徐世昌赴東北,奉命處理所謂「間島」問題。據理與入侵日本人力爭,通過縝密調查,論證延吉自古為中國領土,使延吉回歸中。日方官員驚嘆:「中國尚有人在,如吳祿貞者,不可輕也」。後因反對袁世凱稱帝被其刺殺。孫中山親撰祭文,以大將軍例賜恤,並親書「蓋世之傑」牌匾。

梁鍾漢:漢川人,辛亥革命時期任湖北省第一個軍政分府--漢川軍政分府總司令。與其弟耀漢、輝漢等五兄弟發動漢川起義,響應辛亥革命。時稱「五星耀漢」。

李范一:現代政界官員,應城人。任職其間,創建了中國第一座廣播電台和國際無線電台,成為中國無線電事業創始人之一。毛澤東尊稱他為「湖北的李先生」。

蔣作賓:民國時國民黨官員,應城人。曾任駐日、德、奧地利等國公使,民國18年(1929年),代表中國政府出席日內瓦國際聯盟裁軍會議。在會上,一破國聯多年只使用英法兩種語言發言的慣例,莊嚴地用漢語在講壇上發言,引起外國輿論的稱讚,漢語遂被定為聯合國正式使用的語種之一。

劉仁靜:出席中共一大13名代表之一,應城人。

劉華清:大悟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得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1987年起,任中央顧委委員,中央軍委委員、副秘書長,中央軍委副主席。曾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為中國海軍的現代化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被稱為中國的「現代海軍之父」和「中國航母之父」。

楊業功:1945年生於湖北應城,1963年8月入伍,196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先後任職第二炮兵某基地副參謀長、副司令員、司令員等職,入伍40多年來,他殫精竭慮,忘我工作,為部隊現代化建設跨越式發展和軍事鬥爭準備嘔心瀝血,拼搏進取,做出了突出成績被譽為「軍魂不死的神威將軍」。2003年當選為十屆全國人大代表,2004年7月因積勞成疾病逝。2005年「感動中國」人物,是中國軍人一面不倒的旗幟。

劉震:首任志願軍空軍司令員,授上將軍銜,孝昌人。

聶鳳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位渡江登陸的軍長,1955年9月被授予空軍中將軍銜,大悟人。

胡錫奎:孝感城關人,第一部《毛選》的主編。

王新亭: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參加過土地革命、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身經百戰,屢建奇功,由一個普通的戰士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高級指揮員。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陳海松:紅軍時期著名的軍事將領,20歲時任紅九軍政治委員,大悟人,革命烈士。

王平章:漢川人,1925年與魏人鏡、劉子谷等建立孝感地區第一個黨組織。曾任紅二十八軍政委,二駐軍政委,鄂豫皖省委委員兼豫東南特委書記等職。革命烈士。

向忠發:中共中央第六屆委員會當選為總書記,後叛變。漢川人。

匡厚生:(1873~1957)漢川人,18歲中秀才。1904年東渡日本,入東京法政大學。與三弟匡子楨常往訪孫中山,後加入同盟會。1926年,任革命軍第十軍政治部主任,協助軍長楊虎城鎮守西安。1936年,應楊虎城之聘,任陝西省政府顧問,參與謀劃「西安事變」。

季發元:應城人,1966年3月,打破男子舉重輕量級世界挺舉紀錄。受到周恩來、董必武、李先念的接見。他創造湖北省運動員史上的「三個第一」,即第一個破世界紀錄、第一個通過健將級、第一個獲國家級教練員職稱的人。

左天覺:祖籍雲夢隔蒲潭人,曾任美國煙草實驗室主任、煙草部主任。被聘為中國煙草總公司高級顧問,中國農業科學院第一位外籍名譽研究員,多次受到江澤民、萬里等中國領導人的接見。

晏明:雲夢人,當代著名詩人,代表作有《黃山,奇美的山》,作品被譯成俄、朝、英、德、意、日、泰等國文字,曾親自為雲夢一中所創作的校歌表達了對母校的美好願望。

麗尼:孝昌縣白沙鎮人,當代著名文學家,翻譯家,教授。代表作有譯著《俄國文學史》、《前夜》、《父與子》、《萬尼亞舅舅》,曾任中南人民藝術出版社社長兼總編。

管用和:孝南區人,武漢市文聯主席,當代著名詩人。

湯文選:孝南區人,當代著名畫家,其畫虎技法堪稱一絕。

張明智:孝南區人,當代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其說唱的「湖北大鼓」深受全省男女老少的喜愛。

李娜:1982年生於湖北武漢,祖籍孝感。是中國女子網球界的領軍人物。2011年獲得法國網球公開賽女單冠軍,成為中國乃至亞洲在網球四大滿貫賽事上奪得單打冠軍的第一人,世界排名追至第4位。

陳昌智:1945年7月生,湖北孝感人,民建成員。2013年03月14日經全國人大表決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汪鴻雁,女,1970年4月出生,漢族,湖北孝昌人,1992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2年8月參加工作,武漢大學法律系經濟法專業畢業,大學學歷,公共管理碩士學位。 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

邱漢橋,男,湖北孝感人,字抱朴子,是我國成就卓著的山水畫大家,思想家。是中國當代繪畫「北勢南氣」大格局理論的倡導者。當代藝術美學新哲思「忘我忘象」理論的創立者。當代繪畫新理論發展綱要「十八字法」創立者」。「錘頭皴和水潤墨漲法」創造人。

城市榮譽

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國家園林城市、中華孝文化名城、生態環境優良的宜居休閒城市、省級文明城市、全國創建學習型家庭示範城市、最具交通區位優勢地級城市、中部地區最佳投資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連續五屆)。

2017年12月24日,孝感入選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