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湯馬斯·史泰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湯馬斯·史泰茲

圖片來自Alchetron

出生    1940年8月23日

逝世    2018年10月9日

母校    哈佛大學勞倫斯大學

榮譽    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

知名於   美國生物化學家

專業領域  生物晶體學

托馬斯·阿瑟·施泰茨英語:Thomas Arthur Steitz,1940年8月23日[1]-2018年10月9日),出生於美國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為美國生物化學家,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

生平

1962年畢業於勞倫斯大學化學系。1966年獲得哈佛大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1967年-1970年在劍橋大學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作博士後。1976-1977年為哥廷根大學「梅西研究員」。1984-1985年為加州理工學院「公平兒童學者」。現為耶魯大學分子生物物理學和生物化學系的斯特林教授,以及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研究員。2009年,因對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而與文卡特拉曼·拉馬克里希南阿達·約納特共同獲得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2]

美國《運動畫刊》專欄作家Ben Reiter(班·賴特)在他的其中一本著作中分享:老婆Joan Steitz 也是在耶魯大學教分子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的教授。耶魯大學裡有流言,說史泰茲夫婦在其中一間實驗室裡打造他們的獨生子Jon。兒子Jon Steitz 、媳婦 Katherine Van Loon Steitz和兩個孫子。Jon Steitz 在大三時在第三輪被密爾瓦基釀酒人隊選走,提早一年離開大學。

主要貢獻

施泰茨致力於研究與DNA複製轉錄相關的蛋白質結構。在用生物物理法研究核糖體結構多年後,開始涉足核糖體晶體結構[3][4] [5]

視頻

美國生物化學家 Thomas A Steitz 去世,享年 78 歲


這就是勞倫斯 - 諾貝爾獎獲得者托馬斯施泰茨

參考文獻

  1. 2009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Nobel Foundation. 2009-10-07 [2009-10-07]. 
  2. http://www.ch.ntu.edu.tw/nobel/2009.html
  3. 蘇曉東; Anders Liljas. 核糖體晶體結構的研究歷程——2009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成果介紹. 科技導報. 2010-01-05, 27 (0924): 23–28 [2010年7月27日]. 
  4. Thomas A. Steitz去世,享年78 歲;照亮了生命的基石,紐約時報,2018/10/10
  5. 因繪製關鍵分子圖而獲得諾貝爾獎的生物化學家 Thomas A. Steitz 去世,享年 78 歲 ,華盛頓郵報,2018/10/1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