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濱州土特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濱州市位於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腹地、渤海灣西南岸, 北通大海、東臨東營市、南連淄博市、西南與濟南市交界、西與德州市接壤、西北隔漳衛新河河北省滄州市相望。全市境域橫跨黃河南北,南北最長縱距 175公里,東西最大跨徑120公里,總面積9660平方公里。濱州市地處黃河三角洲腹地,北擁渤海,黃河橫穿城市,是連接蘇、魯、京、津的重要通道。全市版圖面積9600平方公里,人口391萬,現轄兩區一市四縣和三個開發區,是黃河三角洲區域內最大的行政區,是山東省重要的海鹽生產基地,石油、天然氣儲量大,是勝利油田的主採油區。

歷史悠久

濱州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8500年前的後李文化時期,原始人類就在這裡創造文明。此後,在大約5000年的時間裡,濱州境內的史前人類活動足跡經歷一個由南向北逐步發展延伸的過程,即從南部山區山前丘陵地帶向北逐步推進,進而跨過道道河流,到達北部沿海地區,經歷後李北辛大汶口龍山岳石文化五個大的發展階段。到龍山文化時期,境內聚落遺址數量顯著增加,出現帶有夯土牆體的大型聚落丁公城。鄒平丁公村出土的陶文證明,早在龍山文化時期, 濱州就具備高度的文明。周朝建立, 姜尚封齊,自西向東沿濟水而下,至薄姑國故地,濱州是齊國的北部邊疆,通漁鹽之利,成為齊文化的發祥地。齊文化的符號之一是稷下學宮, 其中的於陵學派就以於陵城命名。秦滅六國,建立大一統的封建國家,包括濱州在內的齊國是最後被兼併的諸侯國。秦始皇多次巡遊全國各地,在濱州留下大量與他東巡聯繫在一起的地名、古蹟以及流芳百世的民間故事。漢唐以來,歷朝歷代,濱州都有文化的高峰占據歷史的一席之地。

人文薈萃

濱州歷史悠久,傳統文化底蘊深厚,地靈人傑,英才輩出。春秋時期偉大軍事家、「兵家鼻祖」《孫子兵法》作者孫武,齊國巨擎、於陵學派旗手陳仲子, 秦朝時儒學博士、「尚書再造」者伏生,漢朝時著名文學家東方朔,孝子楷模董永,三國時 著名數學家、《九章算術注》作者劉徽,著名經學家、「東州大儒」孫炎, 南北朝時著名建築家、建造北魏都城洛陽的總設計師蔣少游,隋朝時繪畫大師、《遊春圖》作者展子虔,宋朝時傑出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的倡導者范仲淹,詩詞名家李之儀, 明朝時散曲大家劉效祖,清朝時咸豐皇帝恩師杜受田,著名金石和考古學家吳式芬,都誕生或曾經生長生活在這裡,他們都是當時各自領域的領軍人物或中堅力量,為濱州傳統文化的奠基形成做出巨大貢獻,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發展、中華文明的傳承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產生了深遠影響。濱州具有長期的革命鬥爭歷史和光榮傳統。革命戰爭年代,這裡曾是渤海革命老區的中心區和渤海區黨委機關駐地。王盡美鄧恩銘任弼時陳毅鄧子恢粟裕張雲逸蔡暢肖華宋時輪景曉村楊國夫等一大批革命先輩都曾在這裡戰鬥工作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渤海區1000萬軍民,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進行了英勇鬥爭,做出巨大貢獻。解放戰爭時期,渤海老區有18萬人參軍,80多萬民工支前,籌集軍糧1.35億公斤,占山東全省同時期全部支前用糧的 38%。全區有55308名革命烈士英勇獻身。這裡革命戰爭年代培育創造的「不屈不撓、艱苦奮鬥,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老渤海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1]

濱州鍋子餅

由來

濱州鍋子餅系由清朝末年濱城西關一邢姓業者初創,故又名「邢家鍋子餅」。它以餅中卷餡的形式,融餅和包子的優點為一體,成為一種新的獨具特色的經濟、方便麵食。

口感

食之酥而不硬、香而不膩、味鮮可口。

品質特徵

鍋子餅為濱州傳統名吃,以其工藝簡單而做法精細,食之酥而不硬、香而不膩、味鮮可口、老幼咸宜而久享盛名。

主要食材

麵粉,豆腐,熟豬頭肉,雞蛋,香油,鹽,蕪蔓末等。

製作工藝

製作時,先用水將麵粉和成軟如糖稀的麵團,再以150克重的軟面做成兩個大小相近的小餅,累在一起,然後放在整子上,將兩面焰成黃色麻花狀,待中間凸起時,迅速取出置於蓋有棉墊的容器中備用,制館時一般每500克餅用豆腐400克,熟豬頭肉150克,雞蛋3個,香油75克,鹽5克,蕪萎末少許。最後將每次焰好的雙層餅揭開,成為兩張薄單餅,以焰面為里在鍋內稍煎。切成兩段後即可裝盤食用,呈蛋黃色,餅美味香。

儲存方法

密封,冷藏。

喬莊水煎包

由來

水煎包,是齊魯名吃,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起源於利津縣(古稱「鳳凰城」),現主要以博興縣喬莊鎮(蔡寨村)出名,多分布於博興縣東北部鄉鎮。利津,是萬里黃河入海的地方,人傑地靈,物產豐饒,農桑發達,文化繁榮。明清時期,這裡是海河陸路的交匯中樞和著名商埠,商賈雲集,店鋪林立,獨具特色的水煎包應運而生,頗受群眾喜愛。

口感

外酥里鮮。

品質特徵

喬莊水煎包直徑5厘米,有六褶呈圓型包做而成。其狀扁圓,上下呈金黃色,外酥里鮮,口感甚佳,頗受群眾喜愛。

主要食材

精製麵粉、優質非菜、精豬肉、香油、特質食用油、食鹽等。

製作工藝

喬莊水煎包直徑5厘米,有六褶呈圓型包做而成。餡料精豬肉先切0.5厘米小塊,按比例放入特質食用油、香油、醬油、味精、香料等,醬脆漬1小時後包做,這樣製作的肉餡具有獨特美味,吃起來酥香宜口,回味無窮。

儲存方法

密封,冷藏。

陽信鴨梨

產地環境

陽信縣栽培鴨梨歷史悠久,唐、明時即有大面積栽培,現有梨園20萬畝,被普為「鴨梨之鄉」。陽信鴨梨在全國展評中屢展蓋壓群芳,蟬聯桂冠。

品質特徵

陽信鴨梨外形美觀,色澤金黃,呈倒卵形,因梨梗基部突起狀似鴨頭而得名。鴨梨皮薄核小,香味濃郁,清脆爽口,酸甜運度,風味獨特,素有「天生甘露」之稱。富含糖、維生素C、鈣、磷、鐵等營養成分,具有清心潤肺、止咳定喘、潤燥利便之功效。

口感

香味濃郁,清脆爽口,酸甜適度,風味獨特。

食用方法

1、直接食用;

2、製作果醬,罐頭。

歷史典故

陽信鴨梨裁培歷史悠久,逢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在唐朝初期土生梨種就進入人工載培,宋末明初開始園林生產和商品經營,並初具規模,明永樂年間「所載梨樹塊塊成行,果實纍纍,四方聞名」,清末民初,已有人「打洋梨」,將陽信鴨梨育挑車推送往登州(煙臺)碼頭,然後運到東南亞一帶。

選購技巧

1、首先要看梨的形狀,形狀規則,圓的,說明果肉分布均勻,相對好吃些,相反,形狀不規則,走正斜斜的梨,說明肉質分布不均勻,較為粗糙,果汁會少,相對難吃些。

2、還要看梨的臍,底部的所越深越園的越。相反,底部的所越淺越不圓的,沒有那麼甜。

3、看梨的頂部,頂部凹陷越深越圓的越好吃,果肉越均勻越鮮美甜美,果汁越豐富。

4、看梨的根部,那條根杆越粗越深,越邀說明這樣的梨越新鮮越甜越好吃。

5、看梨的顏色,顏色黃的均勻比顏色青一塊一塊,多斑點的的要好吃些,甜些,黃得均勻說明熟的程度通透些。

6、看梨皮的厚度,梨皮越薄的越好吃,越厚,沙越租的越不好吃,還有梨外表要細膩的,越細膩斑點越少說明石越少,水分越多,越甜,同時可以用手按一下,較硬明的較為好吃。

儲存方法

將鮮梨用2-3層軟紙一個一個分別包好,然後裝入紙盒當中,放進冰箱內的保鮮格中,過大約7天後取出來去掉包裝紙,入型料袋中,不扎口,再放入冰箱冷藏室上層,溫度調到0度左右,一般可存放兩個月。

推薦菜譜

冰糖川貝燉梨、雪梨鏈子銀耳、甜梨百香果汁、百合雪梨圍。

張高水杏

產地

鄒平縣南部長白山區以盛產杏果而久負盛名。所產杏果又以張高水杏為最佳。據考,張高水杏的種植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張高水杏是鄒平縣的著名地方特產,張高水杏主產於鄒平縣的張高、賀家、姜洞一帶。這裡地勢特異、四面環圍之山皆扇形,春季偏暖,光照時間充足,外面冷空氣不易侵入,形成了獨特的「小氣候」。由此張高水杏以成熟早、質地優而聞名四方。

品質特徵

張高水杏其個大如桃,脆而酸甜,氣味芬芳,食之清爽可口,內含多種維生素,營養豐富。而且張高水杏有十幾個品種,其中最好的一俗稱「抽把子」,所結杏果個大、皮色鮮艷,如經造尊蘋果,使人觀之欲食。還有當地人稱為「關谷臉」的品種,色彩紅而有洶湧,食之甜脆。張高水杏成熟早,上市早,史有「小滿三日杏發黃」之說。

口感

脆而酸甜,氣味芬芳,食之清爽可口。

食用方法

1、鮮食。

2、用張高水杏加工的杏捕色澤金黃透明,色香味俱佳。

如何挑選

要挑選個大的,色澤漂亮的,味甜多汁,纖維少,核小,有香味,表皮光滑的。要觀察其成熟度,過於生的果實酸而不甜,過成熟的果實肉質酥軟而缺乏水分。一般果皮顏色為黃泛紅的口感較好。

儲存方法

置於陰涼乾燥處保存即可。

推薦菜譜

杏子果醬、自製甜杏冰激凌、秘制杏肉罐頭、杏慕斯。[2]

視頻

魅力濱州風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