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火線追緝令 (電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火線追緝令
圖片來自pixnet

火線追緝令》是大衛·芬奇在1995年拍攝的一部犯罪電影,由安德魯·凱文·沃克編劇,曾獲得奧斯卡英國電影學院獎提名。

故事講述一位即將退休的警探和他的接仼者,一起調查由宗教儀式「七大罪」布局之連環謀殺案。在調查過程中,他們試圖在兇手謀殺他的七名受害者前緝拿他歸案。

影片中的兩位警探分別由布拉德·皮特摩根·弗里曼飾演。北美票房1億美元,全球累計3.27億美元,為95年票房第七高之作品。

劇情

在這個被遺棄的骯髒城市中,孕育着貧困和冷漠。警探威廉·沙摩塞已經在這個地方工作了32年,再過一個星期他便退休。這個時候,從大城市調來一個高傲自大、沒有經驗的新搭檔密爾斯。兩人立刻鬧得水火不容。密爾斯的性格衝動、心高氣傲,這與沙摩塞的作風嚴謹、辦事老成形成鮮明對比。

暴食(Gluttony)

首宗案件發生在一個蟑螂孳生的骯髒公寓裡,一名極度肥胖的男子僵死在那裡,他的臉深埋在他面前裝滿意大利麵的碗中。沙摩塞之後通過線索在案發現場冰箱後的牆壁上發現了用脂肪寫下的Gluttony(暴食,也譯荒宴,暴飲暴食)一字。另外還發現了寫有「長路漫漫而艱苦,出獄後即見光明」的字條,沙摩塞深知他們正追捕一個連環殺手

貪婪(Greed)

第二宗案件發生在律師事務所內,一名富有的辯護律師被殺害。地板上則有用血跡寫成的Greed(貪婪)一詞,至此警方開始達成這是一起連環殺人案的共識。兩位男主角經調查後發現室內一幅顛倒的畫背後,藏有用指紋拼出的「救我〔HELP ME〕」字樣,而且更發現指紋並非來自被害者。

怠惰(Sloth)

從指紋警方查出一個患有嚴重精神病且犯案纍纍的嫌疑人,之前被殺的律師曾在法庭上成功為其辯護。結果找到其所租住的公寓後,卻在其床上發現一個被綑綁且已經腐化的人,床頭上方的牆壁上寫有sloth(懶惰)一詞。接着,大家極其意外地發現這個人原來還沒有死,但送到醫院後已無力回天,經過醫生的解釋,原來此人已被綁在床上整整一年,這期間完全沒有吃過任何食物,完全是用抗生素等藥物來維持其生命,很顯然,兇手是要讓受害者吃盡苦頭。

這數宗謀殺案後,大衛的妻子翠茜跟沙摩塞見面。原來翠茜已經懷孕,卻不知應否告訴大衛。沙摩塞透露他後悔多年前曾強迫女朋友墮胎,而跟她分手告終。沙摩塞建議如果翠茜決定墮胎,就不要讓大衛知道她已懷孕。

沙摩塞跟密爾斯透過了不合法的管道收買到圖書館關於七原罪書籍的借閱紀錄,過濾出一個叫約翰·杜的嫌疑人。他們到達他的寓所門外時,突然遭受不明身份人物的槍擊,不過並沒打中。追逐中,犯人本已壓制並用槍口對準了大衛,但最後卻手下留情選擇逃走。回到約翰·杜的寓所調查,沙摩塞他們發現了不少他的筆記,其中有大量的作案手法、構想的描寫及大量受害人或疑似目標人物的照片,由此斷定這個約翰·杜就是這一系列連環殺人案的真兇,在過程中,約翰·杜還打電話回自己的公寓,對兩人的「效率」表示「佩服」,並且說之後會加快自己的步伐並稍微調整犯案方向。

淫慾(Lust)

沙摩塞他們未能及時阻止下一宗謀殺案,約翰·杜在一間娛樂場所的房間內用槍指嚇一名男人,令他穿上一條特製的,胯下處為尖利金屬刀刃的性虐道具褲,再強迫其與一名妓女發生性關係並直接導致她的死亡。

傲慢(Pride)

一位年輕女模特兒在其住所內被害,其臉部被強酸毀容,鼻子被割掉,並且一隻手上用強力膠水粘有一瓶安眠藥,另一手則拿着電話。大家推斷這是兇手設計的場景,其意為:你可以打電話求生,但容貌已毀。而這樣一個(為自己的容貌而)「驕傲」的女人是寧可死去,也不願意這樣活在世上的。

沙摩塞決定破案後才退休,但他與大衛都對案件的前景不抱希望,就在這時,約翰·杜意外地自己搭出租車到警局自首。原來因為他把自己的手指表皮割去,所以在之前的案件中都沒有留下任何指紋。同時他被化驗出身上沾有另一位不名身份人士的血跡。約翰·杜通過律師提出一項要求及條件:如果警方想要找到另外兩個被害人的屍體,主辦此案的大衛和沙摩塞兩位警官必須與他一起去一個地方,否則他會以精神障礙為由辯護,不需承擔法律責任。沙摩塞雖然擔心,但顧及好勝的大衛,兩人最後還是答應了嫌犯的條件。

憤怒(Wrath)

約翰·杜指引兩人前往市郊一個荒蕪的沙漠地區,上空有警方直昇機監視。之後一輛小貨車出現並駛近,沙摩塞獨自上前截停車輛,司機向沙摩塞表示有客戶支付了高額的運費指定他準時把包裹付運至目的地。沙摩塞打開包裹,對包裹內物驚訝萬分,他馬上明白了嫌犯的意圖,於是立刻往回跑去,一邊通過電話告知直昇機上的人「局勢已被嫌犯控制」,一邊高呼着要求大衛扔下手中的槍。這時,約翰·杜開始向大衛說出實情,原來他曾在當天早上到訪大衛的家,見到大衛美麗的妻子翠茜後,強姦未遂就殺死了她,並砍下了她的頭。約翰·杜說看來是他自己犯了嫉妒(envy)的罪,「很抱歉」令大衛失去了妻子和孩子。

這時沙摩塞終於趕到,情急之下用手背將嫌犯打倒,但嫌犯隨即看到大衛既悲傷又錯愕的表情,明白原來大衛還不知道翠茜已經懷孕於是出言譏諷。儘管沙摩塞在一旁勸說,如果大衛殺死嫌犯,那麼嫌犯的目的就已達到,大衛私刑殺死嫌犯,犯下七罪中最後的一項「憤怒(Wrath)」後,也將受到法律的懲罰,但是大衛經過一番苦苦掙扎,最終還是向著約翰·杜的額頭扣下了扳機將其槍殺。密爾斯最後被帶走,沙摩塞被問及打算去哪裏,他只答了「我不會走遠」。

沙摩塞接著引用了歐內斯特·米勒·海明威名著《戰地鐘聲》的語句:「世界是一個美好的地方,且值得為它奮鬥。」並且說自己只同意後半句。

製作花絮

編劇安德魯·凱文·沃克(Andrew Kevin Walker)的創作意念來自於他在紐約市時為準備成為一個編劇時的體驗。他討厭在紐約的日子,但如果沒有這段日子,就沒有七宗罪這個劇本。[1]寫劇本時,他想像威廉·赫特(William Hurt)為沙摩塞。至於沙摩塞的命名則取自他喜愛的作者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 Somerset Maugham)。

前期製作時,艾爾·帕西諾原被安排演出沙摩塞一角,可是艾爾·帕西諾卻選擇演出《檔案風暴》(City Hall)。瑞米·柴契克一度有機會執導此作品。自製作《異形3》所遇到的挫折,大衛·芬奇一年半來沒有讀劇本。他後來同意執導是因為被劇本吸引,這是一部要串連起來的作品,傳達了殘酷人性、心理殘暴的信息,也包括很多耐人尋味的東西。

芬奇把此作塑造成類型影片,類似威廉.弗萊德金(William Friedkin)自《大法師》後的片種。攝影師也因此在鏡頭工序上作了簡單的調整,芬奇也容許編劇沃克在現場作劇本修改。

此作中,擁擠嘈雜的城市街道,且像永無止境的驟雨經常充斥於整部電影中。這有助於導演無論在風格方面抑或視覺方面上,都能表達出充滿暴力、污染、骯髒,甚至沮喪的城市。每一細節都要盡可能要真實和自然。對此,導演還指示美術指導仿造一個鬱悶的世界,把居民怪異的一面映射出來,從人物道德的淪落,至各項事情都要顯得不尋常。

電影中揮之不去的暗黑觀調是由於在底片上進行一種化學處理——省略漂白(Bleach Bypass),底片上的鹵化銀因此沒有被沖去,這樣能加深幽暗或陰沉的影像,從而改善整體色調。

參考文獻

  1. Montesano, Anthony. Seven's Deadly Sins. Cinefantastique. February 1996: 48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