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炎帝陵前的沉思(吳忠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炎帝陵前的沉思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炎帝陵前的沉思》中國當代作家吳忠信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炎帝陵前的沉思

一踏上炎帝陵這片土地,我就被深深震憾了。

炎帝陵四周群山環抱,山脈既不陡峭,也不險峻,連綿起伏,青翠欲滴,像一條蒼龍,靜靜地拱衛着炎帝陵。

炎帝陵這片土地,與我到過的其他任何地方絕然不同,厚重、深沉、寬廣,充滿力量感。雙腳踩在這片土地上,一股能量自腳底湧泉穴向上,直達命根,頓時整個人變得厚重起來。

我早就有一個心愿:尋根炎帝故里,問祖炎帝陵。

2021年3月18日,正值新冠疫情稍有緩解的間隙,我跟隨洪本團隊一道,來到炎帝故里湖北隨州,祭拜華夏始祖炎帝。

按照我的期望,應該接着到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炎帝陵,完成我的尋根問祖之旅。

然而世事難料。新冠疫情反反覆覆,導致炎帝陵之旅被迫不斷推遲。

終於得到消息,長沙洪本健康長壽管理學院將於6月17-18日開啟為期兩天的「尋根炎帝陵,問祖神農谷」之旅。

激動之餘,又隱隱有點擔憂——查看17、18號天氣預報,當地有中到大雨。如果真有大雨,如何祭拜炎帝?如何給炎帝聖祖進行龍宗太極拳匯報表演?

但令人驚訝的是,我們抵達炎帝陵,居然晴空萬里,朵朵白雲在藍天上翱翔。

過炎帝陵風景區驗票口,沿炎帝陵祭祀大道往前,印入眼帘的是氣勢恢宏的闕門廣場。廣場兩邊有一對高大的漢闕。闕門源自於周,興盛於漢,古時候是成對地建在都城、陵墓、宮殿等建築群的入口處,用於瞭望和顯示威儀。闕門的使用也有規格,炎帝陵用的是三重闕,也叫三出闕,是帝王才能享用的最高規格的闕門,也是國內目前最高的仿古闕。

由「闕門」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人體中的一個重要穴位——「神闕穴」。中國古人是非常具有智慧的,人體365個穴位,每個穴位的取名都是非常講究、非常嚴謹、非常精準、非常形象的。比如這個「神闕穴」,是否人體眾神的入口之處?是否有樓台亭閣?是否有雄偉的闕門?

恍恍惚惚之間,我看到祭祀大道兩邊依次排列5對柱子——五穀圖騰柱,柱子上對應雕刻着相同的圖案,排在第一位的是「稻」,依次是「梁、菽、麥、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五穀。

走在祭祀大道上,仿佛進入「時光隧道」,穿越到了幾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

生命無涯,宇宙洪荒。那是一個蠻荒時代,那是一個人類由蒙昧走向文明的過渡期。

一個偉大的先哲、中華文明始祖、中華農耕文化的創始人誕生了。他像一道閃電,像一顆啟明星,劃破茫茫黑夜,一掃漫天烏雲,為中華民族的始興和繁衍作出了開創性的偉大貢獻。他始作耒耜,教民耕種;遍嘗百草,發明醫藥;織麻為布,製作衣裳;日中為市,首倡交易;耕而作陶,始造明堂;削桐為琴,始作蜡祭;弦木為弧,剡木為矢,以威天下。

我在想,炎帝當年是憑着一種什麼樣的信念,從湖北隨州一路跋山涉水,披荊斬棘,來到湖南炎陵縣?日遇七十毒而不綴,最終因誤嘗「斷腸草」而崩葬「長沙茶鄉之尾」。

在炎帝身上,突出展現了堅忍不拔的開拓精神、百折不撓的創新精神、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這些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華民族長盛不衰的力量源泉。

在炎帝聖像前,我虔誠地行洪本三跪九叩禮。炎帝聖祖啊,作為您的不孝子孫,我愧對您老人家,愧對中華民族列祖列宗!與您的胸懷民族,心系蒼生,捨生忘死相比,我是多麼渺小,多麼猥瑣,多麼可悲!回顧我近60年人生歷程,念茲在茲的都是「小我」——我的前途,我的理想,我的家庭,我的地位,我的名譽,我的金錢,我的喜怒哀樂,我的恩恩怨怨……。今天,跪在炎帝聖祖面前,我願誠懇接受您的呵斥、責罵、訓示,決心從今天開始,痛改前非,嚴格按照「五念」——自查、自糾、自省、自律、自悟的要求,吾日三省吾身,糾正自身存在的缺點和毛病;在人生「五種境界」(損人損已,損人利己,利己利人,利他利己,捨己為人)的選擇上,最起碼要做到利他利己,直至捨己為人;牢記「五同理念」,做到人與人同心,人與家庭同本,人與社會同和,人與自然環境同合,人與宇宙同化。

完成與炎帝聖祖的心靈溝通後,我抬頭仰望聖像,只見他老人家露出慈祥的笑容,雙目炯炯有神,用手撫摸着我的額頭,仿佛原諒了我的一切過錯,包容了我的一切缺點,充滿慈愛和期許。

我不禁淚流滿面,長跪不起。[1]

作者簡介

吳忠信,社科管理副研究員, 浙江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