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玉米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玉米粥,即玉米或者玉米粉為主要材料熬製成的粥。玉米是一種常見的雜糧,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且亞油酸含量較高,經常食用對人體有不少好處。玉米粥味道香甜,且便於消化,適合作為早晚餐食用。[1]

製作方法

做法一

在水快要煮開的時候,加入玉米及黃豆粉一起煮成粥狀,趁微溫時服用。

做法二

1、玉米粉60克用牛奶調成糊,鍋內加適量水燒沸後把牛奶玉米糊倒在鍋里不停的攪拌 2、用文火煮5分鐘後把打散的雞蛋淋在粥鍋里,邊倒邊攪,熟了,可以關火了 3、晾溫了加白糖或蜂蜜都可以

做法三

1、玉米去殼、洗淨,加糖煮熟約20分鐘取出,稍涼後,用不鏽鋼食匙括下玉米。 雞蛋清打散。 2、將鐵鍋置於爐上,放入清湯、黃酒、鹽、味精、玉米,燒開後,用菱粉勾成薄芡,飄入雞蛋清,淋入雞油推勻,起鍋裝碗上席。

做法四

1、將牛奶倒入鍋內,加入精鹽和碎肉豆蔻,用文火煮開,撒入玉米粉,用文火再煮3-5分鐘,並用勺不停攪拌,直至變稠。 2、將粥倒入碗內,加入黃油和鮮奶油,攪勻,晾涼後餵食。

做法五

1、玉米剝下來;

2、糯米可以先泡一會兒,時間不夠也可以不泡;

3、玉米粒放入攪拌機中,加入沒過玉米粒的水;

4、磨成玉米糊;

5、連糊帶渣一併倒入鍋中,再倒入大概玉米糊2倍體積左右的水,加入淘好的米。看上去白白的是玉層的泡沫;

6、小火煮半小時,注意別粘鍋,再燜40分鐘左右。

做法六

1、玉米剝下來;

2、糯米可以先泡一會兒,時間不夠也可以不泡;

3、玉米粒放入攪拌機中,加入沒過玉米粒的水;

4、磨成玉米糊;

5、小火煮半小時,注意別粘鍋,再燜40分鐘左右。

營養功效

粥義解說:玉米,又名苞米、苞谷、六穀、玉蜀黍,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玉蜀黍的種子,全國各地艾有栽培,為日常餐桌上的普通食糧,其保健作用卻為眾多食物之最。 中醫認為,玉米性味甘、平,入脾、胃經,有健脾和胃,利水通淋,益肺寧心之功,《本草綱目》言其"調中開胃"。《本草推陳》言其"為健胃劑。煎服亦有利尿之功"。煮粥服食,健脾開胃,對老年人脾胃虧虛,胃納不佳,久病、重病之後,脾胃虛弱,納食不香者甚宜。

營養研究表明,玉米不僅澱粉含量高,而且蛋白質、維生素、脂肪、纖維素及礦物質的含量也很高,因而國內外營養學專家將玉米稱其為"黃金食物"。說玉米為黃金食物並不過份。玉米有抗癌作用,玉米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穀胱甘肽及鎂,這些物質均具有抑制人體癌細胞的生殖、發展的作用。玉米所含的纖維素、胡蘿蔔素,不僅可增強腸壁蠕動,起到促進排便,排除毒素,預防腸癌的作用,還可分化癌細胞。國內外有關資料報道,以玉米為主食的地區,癌症發病率普遍較低,可能是玉米中富含鎂、硒等微量元素及40%麩質等,抑制腫瘤的發展,增加腸蠕動及膽汁排泄,促進廢物排除有關。

玉米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仿酸,其是膽固醇吸收的抑制劑,因而其在防老抗衰、防止動脈硬化方面的作用亦令人激動不已。玉米胚芽中不飽和脂酸占85%,人體吸收率高達95%,其和玉米胚芽中的維生素E共同作用於人體,可降低血膽固醇濃度,並防止其沉積,因而對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心絞痛、心肌梗塞及血液循環障礙、高粘血症、高脂血症等有良好的治療作用。維生素E還可促進人體細胞分裂,延緩衰老,防止肌肉萎縮及骨質疏鬆。

玉米中的纖維素可吸收一部分葡萄糖,使血糖濃度下降,因而對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玉米中的維生素K能增加血中凝血酶元的作用,加強血液凝固,因而對出血性疾病有積極的治療作用。玉米中含有多種易被人體吸收的賴氨酸,因而具有健脾開胃,增進食慾的作用。玉米中含有較豐富的穀氨酸,因而能促進腦細胞的發育,改善腦組織的血液循環,且《醫林纂要》言其有"益肺寧心",因而對腦動脈硬化、神經衰弱、失眠、老年性痴呆等,也有治療作用。

食用注意事項

1. 適於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硬化等。

2. 要特別留意玉米的新鮮度,避免吃下玉米粉發霉後產生的致癌黃麴黴素。

3. 玉米粉能降血脂,有效地防止和解除血管硬化,與粳米同食可提高其營養價值,發揮「互補作用」。

4. 此粥清香爽口,常吃有益。

食物相剋

玉米忌和田螺同食,否則會中毒;儘量避免與牡蠣同食,否則會阻礙鋅的吸收。[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