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玉蘭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玉蘭餅
圖片來自下廚房

玉蘭餅中國江蘇無錫地方小吃,創始於清代光緒年間,因正值玉蘭花盛開季節時制售,故稱玉蘭餅。

介紹

玉蘭餅原由江南民間家常所做的玉蘭花瓣面拖餅發展而來。在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無錫城中迎迓亭孫記糕團店從面拖餅中受到啟發,將玉蘭花瓣洗淨後斬碎拌入餡心,用糯米粉做餅坯,包好後放在油里煎制,遂稱為玉蘭餅。一直流傳至今。[1]

基本製作工藝

基本製作工藝是:糯米淘淨浸泡(冬季12小時,夏季8小時)取出磨成水磨粉;麵粉少許加開水調成熟漿,冷卻後揉入水磨粉中,揉透,揪成劑子製成圓皮,包入鮮肉或豆沙、玫瑰糖等餡心,收口朝下,按成圓餅即成玉蘭餅生坯,入平鍋,加油(油至餅的一半)煎至兩面金黃即成。

原料配方

原料配方(制60隻,每色12隻)糯米1.25公斤上白麵粉250克紅小豆25克白芝麻17.5克青菜葉75克玫瑰花末1克豬腿肉100克豬板油 120克綿白糖 165克紅砂糖 55克醬油12.5克精鹽、味精少許豆油1公斤(約耗150克)。

製作方法

1.將糯米淘清放木盆中攤開,待乾再加冷水60克拌過,乾後磨成米粉,過50目絹篩成細粉,粗者復磨過篩。 將糯米粉(1.1公斤)放麵缸中,加冷水550克拌和。將麵粉用沸水175克攪成乾漿狀,與糯米粉拌勻,再揉成光滑軟韌的粉糰。

2.制鮮肉餡:將豬腿肉剁成末,加入醬油、綿白糖 (10克)和精鹽、味精各少許,拌勻即成。 制豬油菜餡:把青菜葉洗淨用沸水焯過,再用冷水過涼,擠去水分剁細放於碗中。將板油丁(55克)用綿白糖(45克)和少許精鹽、味精拌過,剁碎後摻入菜末中攪拌均勻即成。 制白糖芝麻餡:把芝麻淘清吹乾,放鍋中炒香,取出晾涼後碾成屑,加綿白糖(45克)、細糯米粉(5克)拌和,再將豬板油(50克)剁成茸,與之拌勻即成。

制豆沙餡:將紅小豆淘清煮爛,絞成豆沙,裝入布袋擠去水分。取出放鍋中,加入紅砂糖,置文火上慢炒,待發稠時加入豆油(5克),續炒10分鐘,起鍋冷卻。將豬板油(15克)切成小丁,用綿白糖(5克)拌成糖油丁,摻入豆沙中拌勻即成。

制玫瑰餡:將豬板油(50克)剁碎,與綿白糖(60克)、玫瑰花末、細糯米粉(10克)拌勻即成。

3.在案板上撒些撲面,將糯粉糰放於其上反覆揉和。取一塊粉糰(約40克),用以掌撳成直徑6.7厘米、厚約6.7毫米的圓皮,挑入餡心(10克),收口捏緊朝下,再輕輕拍扁,即成餅坯。五種餡心製法相同。

4.取煎盤一隻,加入豆油燒至七成熱,把生餅坯正面朝下放入油中,用中火煎炸,並用鐵筷子不斷移動餅坯,使其受熱均勻。當餅體脹大,面呈金黃色時,翻煎另一面,3分鐘後再翻回煎2分鐘,此時餅身通體金黃,餡心已熟,撈出裝盤即好。 質量標準色澤金黃,外脆內綿,聚甜、鹹、沙、松、脆五種風味,堪稱佳品。

參考文獻

  1. 李怡斌、杜力主編,《中國地方風味菜餚·小吃集錦》(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年1月),頁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