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德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原圖鏈接王德山:臨邑縣第一個黨支部書記

王德山(1893年----1985年),男,回族,曾用名王德,字景岳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興隆鎮田口村人。

原圖鏈接臨邑縣地圖。

畢業於臨邑師範講習所,曾任本村小學教員。1928年初,由海殿文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個人履歷

1928年春,在魯北特委特派員海殿文、王鳳岐的幫助下,田口村黨支部成立,他任支部書記。

他領導農民在農村建立農協會,張貼、散發標語、傳單,宣傳發動群眾進行抗暴抗捐鬥爭,影響波及了周圍三、四十里地的村鎮,同時,秘密發展平原縣國民黨政府武術教練楊富雲和青年楊立貴加入中國共產黨,以此壯大黨的組織,加強對敵鬥爭。

他還在本村清真寺創辦了民族學校,親自任教,對青年學生進行共產主義宣傳,擴大黨的影響。

1928年底,黨的領導機關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破壞,致使田口黨支部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繫。同時,他亦遭到敵人通緝,被迫流亡東北謀生。

1932年,返回家鄉,繼續擔任民族學校教員。在校期間,經常對學生進行共產主義宣傳,擴大黨的影響。[1]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再次到東北謀生。[2]

1948年8月,於黑龍江伊蘭森工局參加工作,1957年退休回鄉。

1985年病逝,終年93歲。[3]

背景介紹

臨邑縣黨組織是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產生的。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總方針。

為了貫徹中央「八七」會議精神,發動農民開展土地革命,1928年1月,海殿文回民泗水人)、王鳳歧魯北縣委負責人)遵照中共魯北縣委的指示,來臨邑秘密從事建黨工作,住在興隆寺鄉(現興隆鎮)田口村。在這裡他們先後發展了田口小學進步教師王德山、魏家村貧苦農民楊富雲入黨。同時,在田口、魏家、閻橋(現屬濟陽)三村建立了黨支部,王德山任田口村黨支部書記。這是臨邑縣最早的黨支部。

黨支部建立後,帶領黨員和積極分子,在周圍三、四十里的村鎮開展革命宣傳活動,張貼、散發「打倒土豪劣紳」、「耕者有其田」等內容的標語和傳單,並在魯北縣委的統一組織下,領導農民群眾開展抗捐抗租鬥爭。

王德山(1893年----1985年),回族,曾用名王德,字景岳臨邑縣興隆鎮田口村人。畢業於臨邑師範講習所,曾任本村小學教員。1928年初,由海殿文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臨邑縣地處魯北平原德州市轄區東部 。全縣轄6鎮12鄉,總面積1007平方公里,總人口49.4萬人,縣城駐地19.8萬人,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地理位置優越,南與省會濟南相距60公里,北距天津240公里,離北京300公里,近靠京(北京)—福(福州)高速公路,距飛機場60公里,104國道穿境而過,計劃建設的德(德州)—煙(煙臺)鐵路,將在臨邑縣城附近穿過。

臨邑歷史悠久,名人輩出。三國時期的禰衡。明末大書畫家、詩文家邢侗就誕生於此地。

臨邑物華天寶,礦藏豐富。現已探明地下石油八大含油層系,含油麵積為680平方公里,地下石油儲量2.92億噸,天然氣儲量40億立方米,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