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珠子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珠子參

中文名稱:珠子參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薔薇亞綱

目:傘形目

科:五加科

珠子參是一種中藥藥材,來源於五加科植物珠子參的乾燥根狀莖。根莖節膨大部分呈類球形、扁球形或不規則菱角形,有的一側或兩側殘存細的節間。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粗糙,有明顯的縱皺紋,中部有略呈環狀的疣狀突起及細根痕,有的可見略凹陷的莖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粉性,有黃色分泌道斑點。蒸煮品淡紅棕色,半透明,角質。氣微,味苦微甜。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或更高。根莖橫臥,呈珠子狀,肉質肥厚,白色,結節間具凹陷莖痕,葉為掌狀複葉,3-5枚輪生於莖頂;葉柄長8-11cm;小葉通常5,葉片膜質,倒卵狀橢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長5-18cm,寬2-6.5cm,先端漸尖,稀長尖,基部楔形至近圓形,邊緣具細鋸齒或重鋸齒,上面葉脈無毛或疏生剛毛,下面無毛或疏生密毛。傘形花序單生於莖頂,有花50-80朵或更多,總花梗長12-20cm,無毛或有疏短柔毛;花小,淡綠色,小花梗長約10mm;花萼綠色,先端5齒,齒三角狀卵形;花瓣5,長卵形,覆瓦狀排列;雄蕊5,花絲較花瓣短;子房下位,2-5室,花柱2-5,中部以下連合,上部分離,果時外彎。核果狀漿果,球形,成熟時紅色,直徑5-7mm。種子2-5,白色,三角狀長卵形,長約4.5mm。花期5-6月,果期7-9月。[1]

生長環境

土壤以微酸或中性的沙壤土或腐殖質土為宜。

主要價值

藥用。

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

選留良種:選3年生植株所結種子,當秋季果實紅熟時,邊熟邊采,去掉果皮,將成熟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隨采隨播。如來不及播種時,一定要將果實放篩內,厚2~3厘米,放陰涼通風處可保持10天左右。外運種子,應去掉果皮,清洗乾淨,拌入2倍濕沙,貯放木箱中。

播種育苗:主產區多在冬季播種,播種方法常採用點播,以行距10厘米,株距5~7厘米為宜。上蓋雜草,避免畦土板結。南方冬播約3月出苗,4個月出齊。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土壤以微酸或中性的沙壤土或腐殖質土為宜。前茬以玉米、豆類、花生為好,勿選用茄科做前茬作物。8月下旬至播種前耕地3次,第1次耕深10厘米,第2次耕深15厘米,耙1次,第3次耕深20厘米,將土耙細,隨即做畦,畦寬1~1.2米,高20~30厘米,兩畦間留50厘米的排水溝,耕地前每畝施充分腐熟的糞肥3000千克,廄肥2000千克,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再施一部分草木灰

定植方法 播後1年或二三年定植,在12月定植,芽未萌動時定植。挖苗時不要傷根,選無病蟲害健壯的根,按大小分級,分別定植。定植方法:①在整好的畦上橫向開槽(打塘),底平,深2厘米左右,寬以能放入種根即可,芽苞向坡下,尾朝坡上,行株距12~16厘米。②雙棵栽植:在畦面上橫開小溝,深1.5~1.8厘米,溝距15~20厘米。然後將種根芽對芽、尾對尾順溝每隔20厘米放入兩棵,畦邊的兩棵,根向畦內。邊栽邊蓋已準備好的肥料,厚約3厘米,以不露出芽苞為宜。再蓋草約3厘米,以不見土為原則。

田間管理 追肥:肥料要腐熟,適量多次。秧苗期間多施熏土,展葉後施第1次,每畝150~200千克;半月後再施1次,5月後又追施豬、馬、人糞和油餅混合肥,每畝2500千克,6月後每月追清糞水2000千克,直到8月。定植後翌年4~5月施1次乾肥。6~8月每月施清糞水1次,每畝1500~3000千克,以多次適量為原則。

排灌:珠子參的根系分布在表土層,抗旱能力很弱,在整個生長期,必須保持土壤濕潤。若土壤乾燥,珠子參根幹了,以後再行澆水,容易爛根。定植和播種蓋草後一般澆透水一次,以後每隔10~15天澆水一次。雨季加強排澇,做到園內無積水,園外水暢通。

搭棚遮蔭:畦做好後,用木杆、竹子、秸稈、雜草等作材料,搭成80~160厘米高平頂式的蔭棚,透光度30%,四周圍一籬笆。蔭棚的透光度必須根據珠子參不同生長期和季節,隨時加以調節,1年生和3年以上的珠子參要比2年生需光的強度略大;播種出苗期和抽薹開花結子期也需要較強的光照。特別是出苗期,一定要有足夠的光照,苗才能長得粗壯,故苗期透光度不能低於35%,否則苗就會徒長、細弱,易感染病害。乾旱陽光強烈季節應適當加密蔭棚,減少透光度,陰雨連綿的開花結果季節要加大蔭棚的透光度

打花薹:打花薹是提高珠子參產量和質量的新措施。從2年生開始,每年在珠子參抽薹開始開花時及時摘去,留種的除外。

參考資料

  1. [1],珠子參 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