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瑪利歐賽車DS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瑪利歐賽車DS

圖片來自romhustler

瑪利歐賽車DS》(日語:マリオカートDS,英語:Mario Kart DS)是由任天堂情報開發本部開發的一款任天堂DS平台賽車遊戲。本作是瑪利歐賽車系列的第五作,也是第一款可以通過任天堂官方架設的免費網絡平台任天堂Wi-Fi連接進行網絡聯機對戰的遊戲。《瑪利歐賽車DS》於2005年11月14日在北美發售,2005年11月25日在歐洲發售,2005年12月8日在日本發售,2007年4月5日在南韓發售。如同系列其他作品,遊戲採用瑪利歐系列的角色,在馬里奧系列主題賽道上駕駛卡丁車競速。

《馬力歐卡丁車DS》獲得好評,在Metacritic上的匯總得分為91%。稱讚圍繞遊戲的圖形和遊戲性,批評之處主要為單調的單人模式。遊戲獲得GameSpotIGN和《G-Phoria》頒發的數項獎項。遊戲在2013年時第三暢銷的任天堂DS遊戲,到2014年6月時全球銷量2356萬。

玩法

《馬力歐卡丁車DS》是一款競速遊戲,玩家從12名角色中選擇其一,駕駛卡丁車和其他賽手對戰,每名角色有三輛卡丁車。在競速或對戰模式,任天堂DS的上屏幕以第三人稱視角顯示玩家賽車, 下觸屏顯示賽道當前排位、各賽手所持道具以及賽道地圖。下屏幕有兩種模式可以切換,一種可以總覽賽道全框,另一種會俯瞰玩家賽車周圍的情況,包括 臨近賽手、賽道障礙、道具盒和來臨的攻擊。每條賽道都有設定有諸多道具盒,角色駕駛穿過就可以隨機獲得道具,使用道具有助於玩家領先對手。一類道具會攻擊或阻滯其他賽手,另一類道具則會為玩家賽車加速。

遊戲模式

遊戲有五種單人模式:大獎賽、時間挑戰、對戰、決鬥和任務。大獎賽和對戰模式需要玩家從50 cc、100 cc、150 cc和150 cc鏡像中選擇引擎等級。等級表示難度水平——引擎等級越高,卡丁車行駛越快。另外150 cc鏡像模式是150 cc賽道的水平翻轉,需要解鎖。在大獎賽模式中,玩家和7名電腦控制賽手跑完一系列預定賽道。之前馬里奧賽車遊戲只有四種杯賽,本作增加到八種杯賽:蘑菇、花、星星、特別、貝殼、香蕉、葉子和閃電,後四種杯賽完全使用系列前作的賽道。每個杯賽有4賽道,合起來賽道數為32。當杯賽完成就會顯示等級,等級從E到A再到1、2、3星。如果《雙重衝擊》,玩家不同名次會得到不同積分。在時間練習測試,玩家需要用1到3個蘑菇儘可能快完成賽道。最快的時間會保存影子,玩家之後遊戲時會出現影子副本作為對照。在對戰模式,玩家和所選的電腦對手對戰。這模式可以是個人賽或團隊賽,團隊賽會分為紅隊和藍隊。決鬥模式有氣球大戰和收集閃耀兩個模式,都支持玩家個人或團隊對戰。在氣球大戰中,玩家必須攻擊對手爆掉其氣球,或加速向其他賽車奪取氣球。每名賽手開始有一個氣球。

這些可以重新充氣至多4次。多人模式中,人類玩家失去全部氣球時就會退出遊戲變成幽靈。幽靈玩家只能放置道具盒。如果是單人模式,則人類角色氣球全部被爆時比賽結束,並以這時的狀況作為遊戲結果。在第二個模式收集閃耀中,玩家必須收集閃耀精靈(來自《超級馬里奧陽光》)。玩家可以攻擊其他賽手奪走其閃耀精靈,同時閃耀精靈最少者會在遊戲結束時淘汰。在單人模式中,如果人類角色被淘汰,則遊戲結束且結果隨機生成。

任務模式要求玩家完成任務,任務從收集硬幣到攻擊敵人不盡相同。在任務中玩家控制指定角色。任務有7個等級,每個下面有8個任務。在完成任務後玩家會得到分級,範圍從E到A再到1、2、3星。在8個任務完成後就會完成此等級,在完成頭目任務後才能進入下一級。前六個任務完成且所有任務至少1星時,第7等級才會解鎖。

遊戲還支持多人模式,8名玩家賽手可使用DS下載遊玩功能或多卡無線局域網連接。在2014年5月20日前,《馬力歐卡丁車DS》還通過任天堂Wi-Fi連接,支持至多四人同時在線遊戲。在線遊戲時,參與者只能互相競速,在線連接不支持決鬥模式。

不同主機的分別

在Mario Kart DS中,原始Nintendo DS的主機與後續型號之間的區別。如果遊戲是在原始DS上進行的,Mario會說:「 Yahoo!」 在Nintendo出現屏幕上,但是如果在DS Lite,DSi,3DS或Wii U主機上,他會說:「Here we go!」

開發

任天堂在2005年5月11日首度公開任天堂DS馬里奧賽車作品發售計劃,同時公布了一些遊戲性視頻鏡頭[1]。公司在2005年遊戲開發者大會首次公開提供遊戲試玩,並展示了遊戲無線功能[2]。《馬里奧賽車DS》由2005年《任天堂》製作人紺野秀樹製作[3]。遊戲以恆60幀每秒顯示全3D角色和環境。

《馬力歐卡丁車DS》是首部支持在線遊戲的馬里奧賽車的作品。紺野稱雖然《馬里奧賽車DS》和光環系列都支持在線遊戲,但使用光環在線功能多為硬核玩家。對於《馬力歐卡丁車》,紺野「希望所有人都上線,而這正是實現這一點的正確技術和時間」。每部馬里奧賽車都承襲傳統且引入新機制,《馬力歐卡丁車DS》是首部以一卡帶支持8玩家同時遊戲的作品。遊戲還引入無需多人參與的單人對戰模式。作為任天堂DS上的首部馬里奧賽車,開發者嘗試多種利用設備下觸屏的方式。他們考慮過讓玩家將道具投擲到賽道任意地方,而非只能扔在卡丁車後。然而他們發現這回讓玩家太過分心,在賽車時難以控制放置地點。

在《馬力歐卡丁車DS》中,卡丁車可以在其他卡丁車後面漂移獲得瞬間加速,這一特性也在之前1996年的《馬力歐卡丁車64》中出現。《馬力歐卡丁車DS》更加重此功能,並再度於賽車漂移時使用視覺提示。紺野在採訪中表示,遊戲收錄了前作的賽道,玩過超級任天堂初代《超級馬力歐卡丁車》的玩家會更為熟悉《DS》。

遊戲原聲由《雙重衝擊》作曲者田中忍譜寫[4],配音員有戶高一生查爾斯·馬蒂內等。

《馬里奧賽車DS》由任天堂任天堂DS平台發行,北美版於2005年11月14日、澳洲版於2005年11月17日、歐洲版於2005年11月25日、日本於2005年12月8日面世[5]。任天堂隨後宣布在2005年11月28日發售紅色任天堂DS同捆《馬里奧賽車DS》,並附帶「方格旗腕帶和賽車風格貼花來定製紅色掌機」[6]

影片

瑪利歐賽車DS:隱藏的未使用賽道|關於遊戲的事:Ep.04

參考文獻

  1. Harris, Craig. E3 2004: Mario Kart on DS. IGN. 2004-05-11 [2009-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7). 
  2. Harris, Craig. GDC 2005: Mario Kart Impressions. IGN. 2005-03-10 [2009-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7). 
  3. Harris, Craig. E3 2005: Mario Kart DS Interview. IGN. 2005-05-19 [2009-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7). 
  4. Shinobu Tanaka Profile.GaintBomb.[2015-01-15].
  5. Release Summary. GameSpot. [2009-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08). 
  6. Adams, David. Nintendo Reveals Red-Hot DS Bundle. IGN. 2005-10-12 [2009-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