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生化奇兵:無限之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生化奇兵:無限之城

圖片來自playground

生化奇兵:無限之城》(英語:BioShock Infinite)是2013年由Irrational Games開發、2K Games發行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遊戲於2013年3月26日登陸Microsoft WindowsPlayStation 3Xbox 360平台,2013年8月29日登陸MacOS平台,2015年3月17日登陸Linux平台[1],包含本作和前兩部作品的《生化奇兵:合集》於2016年9月13日登陸PlayStation 4Xbox OneMicrosoft Windows平台,並於2020年登陸Nintendo Switch。《生化奇兵:無限之城》是生化奇兵系列的第三部作品,該作不是直接承接前作的劇情,事實上是發生在前作的時間線之前,通過隨後出的海葬DLC將劇情完整銜接到第一部的開頭,成為了該系列完整故事的一部分,並且有類似的遊戲機制。

遊戲的概念和設定由Irrational Games的創始人肯·萊文設計,靈感來自於20世紀之交的兩個歷史事件。

劇情設定在1912年的美國例外論增長期間,遊戲的主角布克·迪威特Booker DeWitt)被派遣至浮空城市哥倫比亞去找一位被關押的女孩伊莉莎白Elizabeth),布克營救了伊莉莎白後卻遭到兩個交戰派別的追捕;力求讓城市屬於純美國人的排外主義者與精英階層,和代表普通民眾的反叛組織「人民呼聲」。布克發現伊莉莎白是此次衝突的核心,並發現她有操控空間裂境的特殊能力從而破壞了哥倫比亞。

玩家將在遊戲中控制布克,NPC角色伊莉莎白會與玩家合作,跟前作一樣玩家可以使用各種武器以及利用活素產生的能力。伊莉莎白的能力也可以用來幫助玩家。與空間有限的水下城市極樂城相比,開放式的哥倫比亞提供了更多的戰鬥挑戰,包括搭乘類似過山車的天軌。

遊戲一經推出好評如潮,認為可以跟生化奇兵相媲美甚至超越了它。尤其是遊戲的劇情和視覺美感,對戰鬥系統反應不一,有讚美其新內容也有批評其簡單。其政治和宗教信仰的主題,以及使用過度暴力的畫面也引發爭議。《生化奇兵:無限之城》在E3 2011期間贏得了無數預發獎,包括Game Critics Awards的展會最佳獎。

概要

設定

《生化奇兵:無限》的的故事時間被設定在1912年,主要舞台是名為「哥倫比亞」的空中城市,此命名是來自美國的別名之一「哥倫比亞」。這座城市通過「量子磁懸浮」懸浮在空中。不同於前作的水下城市銷魂城的秘密發展,哥倫比亞是於1901年在總統威廉·麥金萊的指示下由美國政府建造並發射升空,同時進行了大張旗鼓的宣傳。這座城市代表例外的理念,[2]遊戲的預告中提到了1893年世博會,這促使美國例外論得到了更多的認同。

從表面上看,哥倫比亞被設計成一個浮動的世界博覽會,可以在全球各地航行,但在它升空後至遊戲劇情開始之前,這座城市被發現是一艘全副武裝的戰艦,並在義和團運動期間向一群中國平民開火。美國政府決定和這座城市斷絕關係,城市的位置很快被人遺忘。哥倫比亞就像蒸汽朋克星球大戰中的貝斯平雲城的結合體,以及最終幻想里的飛艇,而肯·萊文認為這座武器化的城市更類似於死星

城市一直處於孤立狀態,導致了哥倫比亞爆發內戰,每一方都試圖搶占其控制權。在遊戲故事開始時,只有兩個主要派別存在着。一方是「開國者」,由康姆斯托克領導,對整個城市有控制權。這是城市的統治階級,其目的純粹是為了保持哥倫比亞完全屬於美國公民,拒絕外國人有相同的特權。另一方名為「人民呼聲」(拉丁語:Vox Populi),由費澤洛伊領導的一個下層人士抵抗組織,反對極端民族主義者。人民呼聲由多個意識形態相同的組織組成,目的是奪取控制權,並恢復所有的哥倫比亞公民的權利。然而,多年的戰爭驅使人民出於盲目的仇恨去爭取權力,導致了更多的暴力和殘酷的手段。

跟銷魂城一樣,哥倫比亞也被認為是一個反烏托邦,但跡象表明一個神權政治政府控制着哥倫比亞,有着類似於種族隔離納粹主義沙文主義排外的種族純化的觀念。[3]遊戲中的一個表現是,政府要求那些非歐洲血統的移民包括天主教徒、吉普賽人、愛爾蘭人和希臘人要戴上標籤,[4]列出了包括宗教信仰和優生學的有關數據在內的許多細節。另一個表現是哥倫比亞的宣傳海報,上面的文字警告說:「我們必須保持警惕,以確保我們的人民的純淨。」在遊戲前期的嘉年華中,伯克目睹了朝一個愛爾蘭男子以及他的非洲裔妻子扔棒球的"遊戲"。

=劇情

1912年,布克·德維特被盧特斯雙胞胎帶到了緬因州外海的一個小島燈塔上,建築里設有可通往哥倫比亞新伊甸園教堂的火箭筒倉,他的任務是「找回女孩,抵消債務」。為了進入到哥倫比亞,布克不得已接受了牧師浸禮

布克一開始在哥倫比亞里是沒人注意的,直到他手上印的字母「AD」被人發現。[5]成了通緝犯的伯克一路殺向了關押伊麗莎白的紀念碑塔,沿途發現其基部有一台大型的虹吸裝置。救出伊麗莎白後,鳴禽攻擊並破壞了雕像的一部分,伯克和伊麗莎白逃了出來,伯克以搭乘飛艇前往伊麗莎白嚮往的巴黎為由向碼頭轉移,當伯克將飛艇目的地指向紐約意圖交付伊麗莎白時,她拿扳手擊暈了他。他醒來時發現飛艇已被黛西·費澤洛伊和人民呼聲所控制,費澤洛伊要求伯克找回哥倫比亞貧民窟的武器,再把飛艇歸還。

伯克與伊麗莎白再次會合後向城市深處冒險。當伊麗莎白使用她的能力操控裂境時,她對操控伯克以及其他人的實際情形所產生的後果感到不安。一個裂境引導他們到了另一個世界,在那裡,伯克已成為人民呼聲事業的烈士,導致人民呼聲與開國者交戰。這個世界的費澤洛伊認為伯克損害了這個世界的伯克的犧牲,威脅了人民呼聲的事業,所以讓她的軍隊追捕他。當費澤洛伊處決芬克後準備殺害其小孩時,伊麗莎白被迫殺了費澤洛伊。

他們準備乘飛艇離開哥倫比亞時,遭到了鳴禽的攻擊,墜回了哥倫比亞。當他們繼續逃生時,他們揭開了這個城市背後的陰謀,康姆斯托克收養伊麗莎白以培養成城市的領導者,他讓盧特斯雙胞胎製造虹吸裝置制服伊麗莎白的能力,他密謀謀殺他的妻子以隱瞞真相,並將此歸咎於人民呼聲。伊麗莎白被鳴禽抓回了康姆斯托克宅邸,伯克跟隨到那裡但被傳送到了未來,老年的伊麗莎白由於伯克的營救失敗而遭受了幾十年的酷刑和洗腦,她繼承了康姆斯托克的事業,發動了對下面世界的戰爭。她向伯克表明,在過去鳴禽總會阻止他的營救行動,並懇求伯克利用她所提供的方式控制鳴禽以阻止這種未來的發生。

伯克回到了現實世界,繼續營救伊麗莎白,追隨到了康姆斯托克的飛艇。康姆斯托克要求伯克向伊麗莎白解釋她的過去,為什麼伊麗莎白少了個手指。伯克被激怒了並淹死了康姆斯托克,他否認自己知道關於伊麗莎白手指的事,但她聲稱,他知道,但不記得了。伯克決定破壞虹吸裝置,讓伊麗莎白可以獲取她的全部能力並了解真相,他控制着鳴禽,擊退了人民呼聲的襲擊,讓鳴禽破壞了虹吸裝置。當設備被破壞時,鳴禽試圖攻擊伯克,伊麗莎白及時打開了一個裂境,把他們傳送到了海底城市,伯克和伊麗莎白安全的在建築內,但鳴禽困在了外面,被巨大的水壓壓死。[6]

伊麗莎白帶伯克來到了這個世界的上面和燈塔。他們通過一扇門來到了時間與空間以外的地方,有着無數燈塔和其他版本的伊麗莎白與伯克。伊麗莎白解釋說,他們是無限數量的世界中既相似又因不同選擇而大不同的一員。[7]她展示了1893年10月8日,羅伯特·盧特斯代表康姆斯托克接近伯克,要求他「給我們女孩,抹去債務」,指的是伯克的女兒安娜·德維特。

伯克不情願地同意出售安娜,但很快就改變了主意,他去阻止康姆斯托克通過裂境逃離,但太晚了,裂境關閉時切斷了孩子的手指。康姆斯托克後來將安娜作為他的女兒伊麗莎白。(也由於斷指,伊麗莎白同時存在於兩個世界,這讓她可以隨意創造並打開裂境。[8]) 後來20年,伯克每天懊悔的過著日子,也在右手上銘刻了"AD"掛念安娜。直到盧特斯兄妹將伯克帶到康姆斯托克的世界,結果害得伯克記憶混亂,忘了20年前安娜的事情,以為此趟只是為了還清債務而拯救一位姑娘,也就是本遊戲的開頭。

在確定伯克決心後,伊麗莎白帶伯克來到了以清洗傷膝河戰役所犯下的罪行而接受洗禮的地方。伯克在最後一刻拒絕了洗禮,而在另一個世界中,他接受了洗禮,建立宗教,成為康姆斯托克。[9]

康姆斯托克,知道他的本體是伯克,當他暴露在盧特斯的技術下時導致自己失去了生殖能力,然後就策劃綁架沒有洗禮的康姆斯托克也就是本作主角伯克的女兒安娜作為跟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哥倫比亞繼承人,也想要利用她的空間能力統一世界。真相大白後,伯克身邊突然出現許多來自其他世界的伊麗莎白們並把伯克押入水中淹死,防止他是否洗禮而導致康姆斯托克的誕生。最後,伊麗莎白一個接一個的消失,屏幕切回開始時的黑色。

在遊戲結束後的製作人員名單中,伯克在1893年10月8日醒來,他叫了安娜的名字,在屏幕變黑前打開了她的房門。

影片

好屍22分鐘帶你看完【生化奇兵:無限】這劇情可封神,就是太燒腦了

參考文獻

  1. ALBARAA FAHMY. BioShock Infinite coming to Linux in early 2015 [生化奇兵:無限之城將在2015年登錄Linux] (html). 2014-12-06 [2014-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03) –通過Digital Spy (英語). 
  2. (英文)de Matos, Xav. 《生化奇兵:無限》訪談:肯·萊文. [2013-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08). 
  3. (英文)Morales, Aaron. 'BioShock Infinite': Creator Ken Levine on violence in games and the world of 'BioShock'. [2019-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4. (英文)BioShock Infinite『s Vision of a Nazified America. [2013-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31). 
  5. (英文)'Bioshock Infinite' snap judgment: Taking to the skies, and taking on religion and race. [2013-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09). 
  6. (英文)Seeing Through The Eyes Of A BioShock Infinite Villain. [2013-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4). 
  7. (英文)Letters From Columbia: Breaking Down BioShock Infinite. [2013-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24). 
  8. (英文)Unlocking the secrets and mysteries behind BioShock Infinite. [2013-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08). 
  9. Phillips, Tom. BioShock Infinite ending explained. Eurogamer. 2013-04-04 [2013-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