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登北嶽恆山(馮金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登北嶽恆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登北嶽恆山》中國當代作家馮金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登北嶽恆山

白雲《恆山賦》曰:「天地有五嶽,恆山者,五嶽之北尊也。始太行,柱人天,嶺山如蛇;銜渾唐,分滹桑,峻勢如行。一百單八峰,岩巒疊翠,雄鎮北國;橫跨五百里,浩浩蕩蕩,氣貫長虹。望斯山矣,始知恆岳形勢甲天下!」

清人撰《恆宗殿》聯云:「統嵩衡泰華而居尊」。

2023.6.19,我們精彩游全晉一行38人在隊長的帶領下向名岳恆山進發。先登懸空寺還是細雨濛濛,接下來登恆山就大雨淋淋啦!上還是不上?步行還是索道,對我們來說都是考驗!

上!我們不約而同,從不同售票窗口匯集入景交車,同學高山流水因胃不舒服兩天什麼沒吃也決定上,對大家更是一種促進。

沿着登山步道到達果老嶺時,雨變成了霧。我把傘收起放入背包只留身上的衣披着,拍照方便多了。在虎風口,欣賞懸根松時,一陣霧過,競露出一個窗口可以腑瞰山下的田園風光

「人天北柱」木牌樓後,開始遊覽廟群。玄井亭,、白虛觀、馬神廟、接官亭……紅黃建築錯落有致的鑲嵌在群山翠綠中。

恆宗殿:建造在山腰的懸崖峭壁間,規模龐大,蔚為壯觀,北嶽大帝就供奉在這裡。神座上方雕刻有康熙御筆的「化垂悠久」。恆宗殿的西側,半山腰崖壁上的「天地大觀」與「壁立萬仞」格外引人注目。遊客根據自己的觀測角度選擇合適的位置,打卡留影,以茲紀念。

恆宗殿海拔較高,與周邊的玉皇閣、琴棋台、御碑亭、通元谷等景點相互映襯,我們依次走過後就沿着登山步道直奔頂峰。

一個拐角就是七、八十級台階,一拐一拐又一拐,氣喘吁吁,碰到兩位下山的老倆口,問還有多遠,答曰十分鐘就到了,順便問他們高壽,七十三!老哥老姐都氣定神閒,還有什麼話說!

一口氣、兩口氣吧,直線上升的緩坡,到達目的地恆頂。先四顧遠眺:「神威四海,五百里崇山奔來眼底,地極天根,八百座峻岭嶪拔北溟」毫不誇張!

且慢:擁抱海拔2016.1米的恆頂的地標牌,不可錯過!正好碰上北京一邦大學生在這裡拍照逗留,空隙中請他們幫忙照一張合影,一個小伙子欣然應允,逗我們笑逐顏開、擺派手拉手,旁邊他的同學們一起起鬨,讓我們發自內心的開心一笑!恆山頂,北嶽峰,留下珍貴瞬間記憶!本想等幾個同行山友合影留念,由于山頂風大,雖身披雨衣加上汗衫貼背,不敢久留,忍痛割愛、依依不捨,告別恆頂。

下山就悠閒多了,走走停停,邊走邊回看,邊拍照,當然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碰到兩拔上山旅客問我還有多遠,我也鼓勵道:不遠了,十分多鐘就到了,加油!他們便加油前行!還碰到一個上山旅客,見我們在以「恆宗極天」為背景互相拍照時熱情的為我和老伴合影,認真的選好角度,拍了四張,留下珍貴的記憶。擦肩而過、不知名的旅行人,一面之緣,恆山之緣!

北嶽恆山,南華鵾鵬,脫鬐海底,張羽天庭。

巍巍乎與乾坤而永固,隱隱乎橫古今而不絕。

岳名恆岳,中華憑以有勇;山為國山,國家所有昌興。

名岳恆山,我們來過也![1]

作者簡介

馮金鳳,女,1955.7月出生,金湖街辦佘家畈村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