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肉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肉榕Ficusvasculosa為桑科榕屬的植物,喬木,花果期5-6月,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於馬來西亞、越南、泰國以及中國大陸的貴州、海南、廣東、雲南、廣西等地,生長於海拔800米的地區,多生于山谷密林下,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1]

形態特徵

高10-15米,胸徑10-15厘米;樹皮灰色,平滑;小枝灰褐色,無槽紋。葉革質,橢圓形至一長橢圓狀披針形,長4-11厘米,寬2-4厘米,先端鈍或漸尖,基部楔 形,表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淺綠.色,干後黃綠或灰綠色,全緣或為不規則分裂,側 脈10-12對,兩面突起,網脈在表面甚明顯;葉柄長1-2厘米;托葉卵形,長約6毫 米。

雌雄同株,榕果球形,直徑7-10毫米,基部縊縮為短柄,總梗長7-8毫米,基生苞片3,脫落;雄花少數,生內壁近口部,具短柄,花被3-4深裂,雄花2枚,稀1或 3枚,如為1枚時,則基部有退化雌蕊;癭花和雌花多數,有柄或無柄,花被3-4深裂,子房倒卵圓形,花柱光滑,柱頭2裂。榕果成熟時黃色或黃紅色。瘦果光滑,通常在頂一側有龍骨。

產地分布

廣東海南廣西雲南貴州(望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也有。

常見於季雨林中。在雲南海拔達800米。[2]

白肉榕葉提取物

以白肉榕葉為研究對象,採用藥劑浸泡法和平板塗布法分別測定了白肉榕乙醇粗提物對蠶豆蚜、致倦庫蚊和福壽螺的毒殺活性以及對蠟樣芽胞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痢疾志賀氏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5種供試菌的抑菌活性。

結果表明,白肉榕乙醇粗提物對蠶豆蚜、致倦庫蚊和福壽螺有生物活性,而對上述5種供試菌沒有抑菌活性。採用液-液萃取法對白肉榕乙醇粗提物進行萃取分離,並對得到的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水相3種不同極性部位進行生物活性測定。

生物測定結果表明,白肉榕葉的活性成分主要存在於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從乙酸乙酯萃取物中進一步分離得到1個活性成分,經核磁共振氫譜(1H NMR)和碳譜(13C NMR)鑑定為樺木醇(betulin)。該化合物對致倦庫蚊3齡幼蟲具有較好的殺蟲活性,24 h的LC50值為16.44 mg/L。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

不經任何處理,只用水浸泡的種子,30天後依然沒有任何變化,未見萌發;而經過酸蝕處理的種子,7天左右開始萌發,種子的酸蝕是為解除種子的強迫休眠,酸蝕適宜時間為3-5分鐘,白肉榕種子在酸蝕後用30℃水浸種能提高種子萌發率,且適宜的浸種時間為4-8小時,而用GA3代替溫水浸種,種子的萌發率的顯著提高;萌發最適溫度為25℃,最適的光照條件為全天光照,即24小時;種子萌發的最佳基質為河沙。

穴盤育苗和營養缽育苗中,最佳基質均為營養土,最佳葉面肥也是0.5%尿素溶液。可是,由於野生白肉榕植株相互之間距離較遠,傳粉小蜂成功傳粉率不高,形成有效種子較少,並且白肉榕種子種皮堅硬,種子萌發困難。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中研究比較了不同插穗長度、插穗剪取部位以及處理插穗的激素種類、處理時間和濃度、不同基質對插穗生根的影響。試驗結果顯示:15厘米的硬枝插穗生根效果最好,而20厘米的嫩枝插穗扦插效果最好;位於嫩枝中部的插穗生根率最高,而基部的插穗生長根數最多,根長也最長;IBA、IAA和NAA三種激素中,IBA處理的插穗生根率最高、根數最多、根長最長;用1000毫克/升IBA處理硬枝插穗生根效果最優,而嫩枝插穗中,1000毫克/升IBA處理插穗生根率最高,1500毫克/升IBA處理根數最多、根長最長。

處理時間在10-15分鐘之間為宜;最佳的扦插基質為珍珠岩:腐殖土=2:1。由於白肉榕野生植株極少,採用扦插繁殖不僅成活率低,且隨着扦插次數的積累,植物某些生物特性會退化,同時還會損傷為數不多的母株。[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