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鹽洲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廣東省惠州市唯一的一個海島鎮——惠東縣黃埠鎮鹽州管理區。 鹽洲管理區位於惠州市惠東縣東南部,南臨南海紅海灣,是考洲洋內的一個內陸海島,總面積44.7平方公里,其中海島面積3.6平方公里,全鎮總人口15000多人,是一個以鹽、漁、農業為基礎,集工業貿易旅遊業於一體的海島小鎮。

1993年鹽洲鎮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惠州市鹽洲海島經濟綜合開發試驗區。2006年4月,吉隆鎮、黃埠鎮、鹽洲鎮3鎮合併為吉隆鎮,鎮政府設在吉隆。2008年6月,黃埠、鹽洲從吉隆析出,建制黃埠鎮,鎮政府設在黃埠鎮鹽州管理區歷史悠久。據考證,自明朝萬曆年間起,福建沿海一帶的漁民便陸續在島上定居。

一直以來,黃埠鹽洲管理區被外界看作沒有工業的「處女地」,紅樹林海島海灘等景點,成為「驢友」與攝影發燒友競相追逐的目標。當今已成珠三角熱門旅遊,徒步,攝影悠閒,目的地之一。[1]

歷史沿革

明朝以前,縣以下區劃設置為坊鄉、圖、堡、局。到明朝時,黃埠、鹽洲屬歸善縣的外管都。清初,歸善縣改內管都為內外管社,黃埠、鹽洲屬內外管社和約堡。乾隆七年(1742年),改平政驛為平政司。同治九年(1870年),黃埠、鹽洲屬平政司和平約堡。

民國時期,縣以下區劃設置為區、鄉、堡、甲。民國元年(1912年)1月,中華民國政府改用民國紀年,廢除州府制,歸善縣改為惠陽縣.民國20年(1931年),惠陽縣設吉平鄉,黃埠、鹽洲屬吉平鄉轄。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4月,廣東省施行新縣制,同時也進行鄉鎮調整。惠陽縣於民國31年(1942年)1月1日起實行,全縣仍分6個區,設6個署,99個鄉,每區規定15~20個鄉鎮,設6個區。其中惠東境內3個區署、48個鄉鎮、508個堡、4827個甲,區署駐平海。黃埠鄉、鹽洲鄉屬第六區。

1949年12月,惠東縣設3個區,即平白(第六)區、稔平(第八)區、祝東(第九)區,8月,成立平吉鄉人民政府,黃埠、鹽洲屬之。1950年6月,撤銷平吉鄉,分為吉隆、平政兩個鄉,黃埠、鹽洲屬吉隆。1951年11月,惠陽縣設22區,一個鎮(惠州鎮),惠東片區設10個區,黃埠、鹽洲屬吉隆(第十七區),設黃埠鄉、鹽洲鄉、白前鄉。

1957年12月,撤區建鄉(鎮),惠陽縣50個鄉鎮,建制吉隆鄉,黃埠、鹽洲屬之。

1958年4月,惠東縣由惠陽析置,9月建立吉隆人民公社,當年11月惠東又併入惠陽縣,黃埠、鹽洲所屬的吉隆公社也改隸惠陽縣。1961年6月鹽洲從吉隆析出成立大洲漁鹽人民公社。

1961年6月吉隆公社析出吉隆、黃埠兩個公社,黃埠、大洲隸屬惠陽縣。

1963年1月,吉隆、黃埠兩個公社合併,建立吉隆人民公社,大洲漁鹽公社建制不變,隸屬惠陽縣。

1965年7月,恢復惠東縣間建制,下設13個公社,大洲漁鹽公社建制不變。1966年4月,吉隆公社析出黃埠,建制黃埠公社,隸屬惠東縣。

1983年10月,全縣撤公社設區公所。11月,黃埠公社改稱為黃埠區公所。

1987年2月,全縣撤區建鎮,黃埠區改為黃埠鎮,大洲根據省地名委員會和省國土廳1986年公布的海島名稱,復名「鹽洲」,建製鹽洲鎮,鎮政府駐市仔。

1993年鹽洲鎮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惠州市鹽洲海島經濟綜合開發試驗區。

2006年4月,吉隆鎮、黃埠鎮、鹽洲鎮3鎮合併為吉隆鎮,鎮政府設在吉隆。

2008年6月,黃埠、鹽洲從吉隆析出,建制黃埠鎮,鎮政府設在黃埠

黃埠鎮鹽州管理區歷史悠久。據考證,自明朝萬曆年間起,福建沿海一帶的漁民便陸續在島上定居。這個古老的烽火台,就是當年這裡一帶漁民,為防禦海盜入侵而建造的。今天,它成了歷史的最好見證人。

旅遊景點

黃埠鎮鹽洲管理區資源豐富,海水清澈,水質優良,盛產金鯧、石斑等優質魚,風味獨特,頗受國內外客商青睞,90年代鹽洲鎮有養魚網箱8000個,年產值達7000萬元,居廣東省同行業之首。

鹽洲島地處亞熱帶,終年溫暖濕潤,四季樹林蔥綠,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降雨量約2000mm,島內的自然景觀變化多樣,曲折的礁石帶,怪石嶙峋,形態各異;綿延幾里的平緩沙灘,質地細膩,是良好的海濱浴場,最具特色的是一條灌木林帶常年棲息着成千上萬隻白鶴,它們或成群飛翔,或於水面嬉戲,景象極為有趣、壯觀。

「鹽洲八景」繪出美麗富饒鹽洲島

「八景」是古人概括一個地方特色景觀的慣用表達,比如「惠州八景」「淡水八景」「平海八景」等,而且大多是對古城風物的描述。讓人意外的是,鹽洲島也有「鹽洲八景」一說。

一直以來,鹽洲被外界看作沒有工業的「處女地」,紅樹林、海島、海灘等景點,成為「驢友」與攝影發燒友競相追逐的目標。原來,鹽洲島西面臨水,被考洲洋以及群山環抱,形成了眾多優美的景點,形成了「鹽洲八景」,即「紅海日出照蓮花,二虎守門迎朝霞。金獅捧杯拜聖母,臥牛側望月影斜;鯉魚分水兩邊走,龍舟競渡到白沙。金貓逐鼠下大海,寫人云城天地華。」

黃埠鎮文化站工作人員介紹,為「鹽洲八景」立傳的詩作者無考,卻對鹽洲風物異常熟悉,該詩道出了鹽洲的美麗富饒,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鹽洲八景」

紅海日出照蓮花,二虎守門迎朝霞。金獅捧杯拜聖母,臥牛側望月影斜;鯉魚分水兩邊走,龍舟競渡到白沙。金貓逐鼠下大海,寫人云城天地華。

八景逐個數 觀賞別遺漏

2013年出版的 《黃埠鎮志》用現代語言解讀了「鹽洲八景」。

●「紅海日出照蓮花」

在考洲洋三洲直水道和鹽洲直水道匯合點,有一座形似蓮花的小山,太陽出來時照着此山,為紅海日出照蓮花。

●「二虎守門迎朝霞」

在鹽洲港與紅海灣相接處有兩座栩栩如生的「虎山」,東虎嶼和西虎嶼,守住鹽洲港的東部與西部。

●「金獅捧杯拜聖母」

蓮花山南麓有一座天然的石獅,面向天后廟,石獅旁邊又有一對豎立的大石,形似拜神用的聖杯。

●「臥牛側望月影斜」

鹽洲島東面有一座牛洲仔,形狀如牛,對面是月眉山,山下有人家,入夜,萬盞燈火放光明。

●「鯉魚分水兩邊走」

鹽洲島的東南方有一座形似鯉魚的小島嶼,叫鯉魚洲,東臨大海,把鹽洲港的海流一分為二,每逢海水漲潮,海水從這裡分出,潺潺作響,就似鯉魚翻水。

●「龍舟競渡到白沙」

鹽洲島白沙村北面有一個龍船洲島,每逢端午節,鹽洲人舉行龍舟競渡,都是圍繞這個小島進行。

●「金貓逐鼠下大海」

在鹽洲島西部,考洲洋中有一座形狀似老鼠的小島叫老鼠洲,老鼠洲「尾巴」後面有一座貓面山,猶如貓捉老鼠。

●「寫人云城天地華」 天馬山 東山清潔能源 風能(圖片)

鹽洲島的南面有一座天馬山,狀似一匹在奔跑的駿馬,天氣晴朗的清晨,這裡便白雲繞山,又不蓋頂,形成一座雲城,稱天馬雲城。


●鹽洲特色小吃

圖1. 剪刀粉啊,這是鰻魚卵炒的剪刀粉 圖2.鹽洲頂頂有名的冬節角,超多人愛吃的。

圖3.糯米滋,軟軟的,裡面有陷哦

鹽洲島 圓盤,有很多特色小吃,攤鋪,,大家也可以去品嘗下............................

●鹽洲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景點濕地公園

鹽洲紅樹林保護區濕地公園位於惠東縣黃埠鎮鹽洲白沙村村邊,約71369平方米,主要保護沿海灘涂紅樹林和候鳥。紅樹林四季常青,樹木盤根錯節,既能防風固沙,又為魚、蝦、蟹、各種鳥類提供良好的繁衍生息場所。

種紅樹林引百鳥歸巢

經鹽洲大橋進入鹽洲島,走了不到一公里便是白沙村。在建的紅樹林濕地公園觀鳥台就位於該村,可以居高臨下看見考洲洋的紅樹林及灘涂。

下午潮水剛剛褪去,觀鳥台旁下方是剛種植不久的紅樹林,裸露在灘涂上。定眼細看,灘涂上,數不清的小蟹在「橫衝直撞」。當夕陽曬滿天空時,從觀鳥台望去,平靜的海面倒映着紅樹林斑駁的光影。


●鹽洲觀音山風車景區

島內有座風景秀麗的觀音山,與碧海、藍天、海灘、濕地、原生態的鄉村構成一幅人間美景。近年,觀音山建設了幾十座風力發電風車。蒼山翠林中高聳起—座座銀白色風車,為小島增添無限風光。風車揚起巨大長臂,勇士般守護着鹽洲島。觀音山風車成為鹽洲島亮麗景觀。觀音山風車又源源不斷輸入清潔能源,造福國人,令人嘆服!(圖片來源:胡震翻的博客)

紅樹林志願者

2014年6月13日星期五。鹽洲中學教育義工團、紅樹林志願者一行40餘人,頂着烈日到鹽洲濕地公園、紅樹林保護區進行清潔活動。在活動中,志願者認真清理各種白色垃圾,受到了外地遊客和當地居民的一致好評。通過活動,使學生體驗到做好事的樂趣,樹立環保意識,懂得愛護環境、珍愛生命。

交通指南

廣州,惠州至鹽洲。廣惠高速-進入瀋海高速

深圳至鹽洲(吉隆路線):從長深高速下,進入沈海(深汕)高速公路,直至深汕高速公路稔山出口,下高速進入國道G324,開至(稔山-吉隆)往汕頭方向,到吉隆鎮,黃埠5公里路牌右轉 紅綠燈路口,進入人民路一直開,進入黃埠鎮,轉海濱大道,一直開直至看到鹽洲大橋路牌右轉新鹽洲大橋,到鹽洲島。

鹽洲公交車路線

H3路

運行時間:廈深鐵路惠東站06:00-19:00|鹽洲廣場06:00-19:00

票價信息:無人售票分段收費,上車2.0元起,全程5.0元

公交公司:惠州市惠東源通公共汽車有限公司

惠東第二人民醫院-鹽洲-巽寮

吉隆至巽寮8:00-17:00發班,每60分鐘一班;吉隆至鐵涌6:30-19:20發班,每15分鐘一班;線路信息由8684惠州公交網提供:

水陸交通

惠州市黃埠鎮 鹽洲管理區 位於惠東縣東南部沿海,地處東經114°54′~115°01′,北緯 22°39′~22°47′之間。東北與海豐縣小漠鎮為界,南連紅海灣,西鄰鐵涌鎮,西北與國道324線相接。境內東西最大距離11.3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5.65千米,總面積97.7平方千米,有海岸線44.5千米。鎮政府駐地距惠東縣城44千米,距惠州80公里,至深圳90公里,惠州機場55公里,水路直通香港58海里,地理位置較為優越;北靠廣汕公路、深汕高速公路、高鐵惠東南站,,南連海濱公路;海運東出汕尾福建、西面直通香港、澳門

各級政府對鹽洲島的開發利用非常重視:

發布了廣東省人民政府[1992]177號和惠東縣人民政府[1993]8號文,給予鹽洲島享受多種優惠政策,並先後對交通、通訊、能源等基礎設施進行建設,投資200萬元修築島內公路及車輪渡過碼頭,投資400萬元建成鹽洲島南面跨海大橋,小島興大陸連接成一體,交通暢通,建成一座可供8萬人口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的水庫,投資2000萬元,建成3000噸級貨運碼頭1個,500噸級以下3個。

惠州市惠東縣2008年十大重點建設項目之一 「鹽洲跨海大橋」

鹽洲跨海大橋項目於2010年3月正式開工,於2012年12月完工,大橋目前已投入使用,總投資1.9997億元。

鹽洲跨海大橋及引道建設工程全長3.899公里,其中跨海大橋主體長1.105公里,橋面寬23.5米,雙向四車道,採用城市Ⅲ級主幹路標準設計。引道路基寬24.5米,雙向四車道,A線長0.47公里,採用城市Ⅲ級主幹路標準設計;B線長2.13公里,採用Ⅰ級公路標準設計。

黃埠鎮中心區南端,鹽洲島有美麗的紅樹林以及尚未開發的海灘。黃埠鎮鎮政府相關人士介紹,大橋開通後,可以進一步發揮鹽洲作為黃埠吉隆「後花園」的作用,通過發展休閒生態旅遊,吸引珠三角 深圳 廣州 黃埠、吉隆人來島上休閒度假。

根據相關規劃,鹽洲島未來將重點發展生態旅遊業,打造考洲洋中心旅遊風景區。

鹽洲管理區 新規劃交通項目 新開工交通項目。

稔平半島交通規劃建設情況

按照惠東路網規劃,惠東稔平半島將形成三縱三橫三環的路網格局。其中三縱為廣惠東延線32.02公里,國道G324線(陳塘至稔山段)及X213黃大線60公里、X121線(吉隆至黃埠段)及平海至鹽洲公路20.556公里;三橫為深汕高速31.158公里、惠深沿海高速及國道G324線(稔山至吉隆段)41.263公里,鐵巽公路及X211線、X121線(黃埠至小漠段)37.416公里;三環為環稔平半島公路81公里、環考洲洋公路42.273公里、環亞婆角21公里。「三縱三橫三環」路網建成後,將對推進環大亞灣新區惠東片區建設,加快縣城和稔山濱海新城「雙城一體」,建設大亞灣東岸百里濱海旅遊長廊,發展稔平半島綠色產業提供強大推動力。

新吉鹽公路項目

項目起點與吉隆鎮老埔村西側附近的國道G324相接,途經羅屋、東閣,南澳、井完村,終點與鹽洲跨海大橋平交,全長8公里,採用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標準設計,路基寬33米,設1座大橋長331米,用地面積約550畝,總投資約4.36億元。爭取在2016年3月啟動項目的征地拆遷工作,施工工期為2.5年。該公路建成後,將明顯拉大吉隆、黃埠的城鎮骨架,有力促進制鞋產業的轉型升級和「製鞋重鎮」的擴容提升。同時,也將成為考洲洋東岸的觀光路。

島內著名景點紅樹林濕地公園 爭取完成種植1萬畝紅樹林任務

在辦理市政協重點提案《關於加強考洲洋海洋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的建議》中,該縣作為提案主辦單位,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狠抓辦理措施落實,投入180多萬元編制《惠東考洲洋地區發展概念規劃》。

2015年,惠東縣積極打造全國最大的紅樹林種植基地,該縣在鹽洲島建設了一個80多畝的紅樹林育苗場,已育苗400多萬株,移植250萬株。在整治工作中,該縣通過以點帶面,積極把鹽洲島建設成為生態修復文明示範區。該縣還不斷加大海上執法力度和海洋環境監測,組織漁政部門和海域管理所堅持每天進行兩次巡查,防止圍網養殖和定置網捕撈設施死灰復燃;有序推進考洲洋污水處理廠項目建設,加強對鐵涌鎮、吉隆鎮、黃埠鎮等沿海鄉鎮生活垃圾的處理;與省市海洋環境監測站加強溝通聯繫,加強入海排污口在線監控、監測系統的建設與管理;強化對考洲洋現有漁船、港口、碼頭和海邊加油站排放油類、化學品、垃圾及生活污水的監督監管。

通過整治,考洲洋生態環境明顯好轉,水體交換加快,水質明顯改善;漁業資源初現恢復,種群數量明顯增加;群眾保護海洋環境、依法用海意識明顯增強;漁業開始升級,休閒漁業逐漸起步,考洲洋海域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該縣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採取有效措施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深入開展考洲洋生態修復示範工程,爭取在2017年內完成1萬畝紅樹林種植任務,逐步恢復自然濕地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

此外,學校醫院、商店、酒家 酒店等文教、公共衛生、服務業也得到較大發展。該鎮決心把鹽洲島建成一個繁榮昌盛的綠島,使鹽洲島成為東方的夏威夷。[2]

文化事業

1970年10月,黃埠、(大)鹽洲兩公社相繼建立文化站,配備專職幹部1人。大洲人民會場也相繼落成,成為鹽洲人民的娛樂中心。1979年以後,各生產大隊普遍建立文化室。1980年,兩地相繼建有電影院,共2222個座位。其中黃埠觀眾廳有942個座位,鹽洲1280個座位。配有35cm電影放映機3台及多部16cm電影放映機。

鹽洲中學

前身為大洲漁鹽中學,創辦於1964年8月。校址設在島內生產苦滷水的化工廠(鹽洲當地人稱苦鹵廠),利用該廠廢棄的陳舊廠房作校舍,學生31人,教師2人。從1969年至1979年共培養了八屆高中畢業生。1972年5有改校名為大洲中學,1980年改革開放大洲中學撤高中改為辦初中,校名改為鹽洲中學。

自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以來,學校得到較全面發展,學生和教師人數迅速增加。現有教學班12個,學生人數726,教職員工40人,學校校園占地面積21900平方米,建築面積21978平方米,實現了教學用房和師生生活用房樓房化。

為鞏固、提高「普九」成果,鹽洲中學狠抓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不斷深化教學改革,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加強學校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率。多年來學校先後被評為縣文明學校、師德建設先進學校、先進基礎黨組織、安全文明小區、縣一級學校等稱號。是考洲洋上的一顆明珠。

黃埠鎮先後被評為「廣東省教育強鎮」、「惠州市文化建設先進單位」

相關視頻

惠東直達號走進黃埠鎮鹽洲望斗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