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直-5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直-5(Z-5)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哈爾濱飛機製造廠(簡稱「哈飛」)根據前蘇聯提供的全套Mi-4直升機[1]圖紙仿製而成的直升機,研製初期代號為「旋風25」。直-5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產的第一種通用直升機,該機已於1979年停產,共生產558架。

研發及生產

中國於1956年決定創立直升機工業,同年9月24日,第二機械工業部第四局分黨組決定122廠、120廠仿製蘇聯的米-4直升機及其發動機,最終,中蘇兩國在當年10月簽訂生產米-4的技術合同。

1958年,蘇聯提供的資料運抵哈飛,同年1月19日開始仿製。工廠為趕進度使用邊設計邊製造飛機零件的交叉式試製工作法進行生產。仿製期間從瀋陽飛機廠和南昌飛機廠抽調人員支援,蘇聯亦派遣5名技術專家支援。同年11月第一架原型機總裝完成,12月原型機完成靜力試驗,12月14日首次試飛成功。

1959年,01號機進行了11次試飛試驗,總計飛行時間11小時31分,試飛小組認為該機可以交付使用。但由於當時處於「大躍進」時期,飛機首飛後未經鑑定便投產了45架並總裝10架;結果這10架飛機都因存在質量問題而不能正常使用。1959年初,飛機經過國家鑑定委員會驗收,並於2月19日頒發鑑定證書。

1960年12月,國防工業對有嚴重質量問題的產品進行整頓,直-5被列入整頓範圍中。經過2年多的重新試製,1963年7月,原三機部派遣技術組到哈飛進行驗收,12月11日頒發了新的鑑定證書,准予定型轉入批量生產。1963年9月21日,中國航定委同意該機優質過關,批准定型投產。

改進

由於米-4的性能不能滿足使用,因此直-5在其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如將旋翼由鋼樑木結構改為全金屬,提高旋翼壽命和性能;旋翼大梁內充高壓氣,加裝壓力探測器監測裂紋;1966年後尾槳改為玻璃鋼製造等改進,這些改進提高了飛機使用的實用性。更重要的是,直-5提高了最大平飛速度、巡航速度和動升限,並提高飛機的高原性能,保證了在1500米高原上的飛行能力。

意義

直-5直升機是中國生產的第一種多用途直升機[2],它的生產實現了中國直升機工業的零起步。直-5直升機的大量生產使用基本滿足了當時中國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需要,初步奠定了中國直升機的工業基礎。

視頻

直-5 相關視頻

直5是中國哈爾濱飛機製造廠製造的第一種多用途直升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