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眼睛 (視覺器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眼睛 (視覺器官)

眼(又稱眼睛,目)是一個可以感知光線的器官。最簡單的眼睛結構可以探測周圍環境的明暗,更複雜的眼睛結構可以提供視覺。

複眼通常在節肢動物(例如昆蟲)中發現,通常由很多簡單的小眼面組成,並產生一個影像(不是通常想象的多影像)。

在很多脊椎動物和一些軟體動物中,眼睛通過把光投射到對光敏感的視網膜成像,在那裡,光線被接受並轉化成信號並通過視神經傳遞到腦部。

通常眼睛是球狀的,當中充滿透明的凝膠狀的物質,有一個聚焦用的晶狀體,通常還有一個可以控制進入眼睛光線多少的虹膜[1]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眼睛
  • 外文名 eye(英文)Auge(德語)Ojo(西班牙語)Œil(法語)Occhio(意大利語)目(日語)눈(韓語)глаз(俄語)olho(葡萄牙語)
  • 釋   義 可以感知光線的器官
  • 結   構 眼球壁、眼內腔、視路等

簡要介紹

眼睛是人和動物的視覺器官。由眼球和眼的附屬器官組成,主要部分是眼球

眼睛是人類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腦中大約有80%的知識都是通過眼睛獲取的。讀書認字、看圖賞畫、看人物欣賞美景等一些事物都要用到眼睛。眼睛能辨別不同的顏色和光線的亮度,並將這些信息轉變成神經信號,傳送給大腦。

人眼是望遠鏡放大倍數的基準,就是說放大倍數是1,口徑就是人眼瞳孔的大小,它隨着光照強度的變化而變化,一般在2到7毫米之間波動。

成像原理

眼睛通過調節晶狀體的彎曲程度(屈光)來改變晶狀體焦距獲得倒立的、縮小的實像。眼睛所能看到的最遠的點叫調節遠點,正視眼所能看到的遠點在極遠處;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近的點叫調節近點,兩點之間稱為調節範圍。正常眼睛的近點在距離眼睛約10厘米處。

明視距離

近視眼的明視距離一般為10厘米左右,(明視距離指人眼看書時間長而不疲勞的距離),正視眼的明視距離為25厘米左右,人眼在這一距離看書不易疲勞。

可見光頻率

據科學研究表明,眼睛的性能與太陽的關係最為密切。事實上,人眼發展成這樣一個複雜靈巧、維妙傳神的光學系統,是人類在自然選擇過程中,漫長進化的一個結果。

宇宙天體發出的電磁波,包括了從無線電波到γ射線頻率的很寬範圍。但地球大氣層僅留下兩個「天窗」,一個是波長在0.78~0.4μm 的光學窗口(或稱可見光窗口),另一個是波長在10m~1mm左右的射電窗口。而太陽,除了發出可見光之外,其它波段的電磁輻射則基本上被地球大氣全部吸收。既然它們不能「參與」照明,那麼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眼也就沒有必要再為它們「設置」感光細胞了。這就說明了,為什麼人眼能夠感受的所謂的「可見光」是在這樣的一個波段(780nm~400nm),而不是其它波段。

繪畫表現

眼睛是人心靈的一扇窗子,眼睛的結構是美麗的,眼神能傳達豐富的情感,是人物畫中最關鍵的表現部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