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牛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石牛山位於福建省德化縣水口鎮境內,因山上有一巨石似牛而得名。主峰海拔1782米,以峰險、石怪、樹奇、洞幽而聞名,是國家4A級景區,是國家地質公園和森林公園,是福建省旅遊勝地。

地理環境

石牛山位於福建省德化縣東部,海拔1782米。 主峰海拔1782米,是我國兩處古火山放射狀爆發口之一,石牛山因山上一石似牛而得名。該山是個典型完整的放射狀的火山塌陷盆地,這一中生代火山形成的山峰,構成豐富多姿、奇妙無窮的岩石山洞。是火山口保存較好的活標本,國家4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和森林公園。

自然資源

石牛山素以峰險、石怪、樹奇、洞幽聞名,有龍泉洞、飛鳳石、老龜征途等景點百來處。山崗石林遍布,成片的原始紅豆杉與數十種國家珍貴樹種鬱鬱蔥蔥,山中名觀——石壺祖殿是閩台兩地的道教聖地[1],流傳着甚為廣泛的神奇故事

主要景點

主峰海拔1782米,素以峰險、石怪、樹奇、洞幽聞名,極頂看日出,雲蒸霞蔚,是看日出的絕佳地方,2001年元月1日6時47分,福建省第一縷新世紀曙光就照耀在頂峰「演法台」上。復旦大學著名學者蔡尚思教授譽之為「天下第一奇石山」[2]

石壺祖殿

石壺祖殿位於水口、南埕兩鄉交界處。宋紹興間(1131~1162年),張慈觀、章朗瑞、肖朗慶三位道人在此治魈魅,後人尊稱為「張公聖君」(法主公)、「章公真人」和「肖公聖君」。南宋時在紫霄洞(又稱石壺洞,俗稱頂岩)塑像祀奉,後遭雷擊,洞石崩塌,明代,遷建於今址,稱為石壺寺。民國時期寺毀,1984年以來,進行重建。張公聖君在台灣頗有影響,台灣宜興縣再興宮和蘇澳鎮晉安宮等宮宇均有奉祀,1988年以來,台灣各地信士先後組團到石壺寺尋找張的祖殿和遺蹟

石牛山是張慈觀羽化前與其道友選定的福地。石壺祖殿張公法主弘揚的道教文化在南宋期間就傳遍八閩大地,它是山水文化與道教文化融為一體的道教勝地。石壺祖殿,原址紫霄洞,又名石壺洞。傳說南宋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張慈觀(即張公法主,下同)在德化蕉溪石鼓岩煉性,見石牛山夜火閃爍,知有魈魁作祟,遂聯同肖明章敏兩道友到石牛山降妖伏魔。張慈觀見石牛山懸崖摩雲,氣勢磅礴,山清水秀,為天下難得之福地,便對章敏說:「你在石壺修煉,我他日化身九龍潭,顯在石壺,萬法歸源,得其所也。」

坂里省委舊址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坂里)位於德化縣水口鎮東南的石牛山麓,與永泰、仙遊交界,海拔900多米,四面群山環繞,溝壑縱橫,地勢險要,是一個環境條件極為惡劣的偏僻村落。1943年,在國民黨頑固派大肆「圍剿」革命根據地時,為隱蔽積蓄力量,中共福建省委從閩北轉移到閩中,同年12月,閩中工委書記林大蕃及游擊隊20多人來到毛厝、坂里。1944年正月下旬至二月間,省委機關游擊隊陸續來到坂里。在坂里牛寮坑困狗形山上,蓋起了18座竹棚,開了2個操場。省委機關轉移到坂里後,在德化大溪、永雁和南安八都等地建立了幾個據點,使閩北、閩東北、福州、永泰、大田及閩中地區的莆仙、晉南惠等根據地聯結起來。這一時期,坂里村曾成為全省革命活動中心。省委機關在這裡召開省委會議,進行整風文件學習,創辦《頑強鬥爭者》刊物。游擊隊奇襲莆田縣涵江交通銀行所繳獲的偽幣,也是帶到坂里,由省委分別發送給閩北、閩東北和福州等地區的地下黨組織,還曾在這裡用電台同中共中央聯繫過一次。並組織毛厝、坂里村的群眾進行抗丁、抗稅的鬥爭。省委機關在坂里住了4月,於1944年6月,才分3批轉移到仙遊東湖。

德化毛厝黨組織和坂里革命群眾不怕犧牲,不畏艱難,確保了省委機關和游擊隊指戰員的安全,為黨和人民立下不朽功勳。為紀念這段歷史,2002年7月,泉州市委市政府決定重修省委舊址、恢復省委舊址部分原貌並開設陳列館。

省委舊址(坂里)修建工程於2002年8月動工建設,省委舊址陳列館於2003年6月竣工並正式開館。陳列館位於水口鎮昆坂村坂里,占地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中共福建省委新紀念碑高3.68米。

視頻

石牛山 相關視頻

石牛山國家地質公園獲評「福建最美地質公園」
石牛山金牌講解

參考文獻

  1. 好山好水石牛山,海峽之聲網, 2014-12-8
  2. 石牛山國家地質公園揭碑開園,泉州網,2009-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