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祠南夕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祠南夕望》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祠南夕望》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全詩的大意為:百丈竹索牽引着江邊的風景(意喻風景隨着竹索而變換),孤舟在斜陽里泛着淡淡的顏色。

杖屢登岸,猶如昨日,而目斷湘祠,飄飄渺渺就好像隔着雲紗(意思是離家已經很遠了)。回想花竹幽冥,更加覺得淒涼(因為此地是一個清絕之地),暮色中的花也是那樣迷茫。遷客旅人莫不經過這個清絕之地,都讓人感嘆不已。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祠南夕望[1]

創作年代;唐代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祠南夕望》

百丈牽江色,孤舟泛日斜。

興來猶杖屨,目斷更雲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

湖南清絕地,萬古一長嗟。

點評鑑賞

《唐詩歸》:譚雲:頻用"山鬼"、"湘娥",皆說得實有形影聲響,的的驚人。鍾雲:使實事妙在幻,使幻事妙在實("山鬼"二句下)。

《唐詩評選》:此等詩自賢於夔府作遠甚,誦之自知。"牽江色",一"色"字幻妙,然於理則幻,寓目則誠。苟無其誠,幻不足立也。

《杜詩說》:此近體中《吊屈原賦》也。結亦自喻。此借酒杯以澆塊壘,"山鬼"、"湘娥",即屈原也;屈原,即少陵也。

《義門讀書記》:祠南寫得杳冥恍惚,是"夕望"神致("山鬼"二句下)。

《杜詩詳註》:張綖曰:如此清絕之地,徒為遷客羈人之所歷,此萬古所以同嗟也。結極有含蓄。

《繭齋詩談》: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寫幻景只似實事,乃思之愈幻,筆墨異人處在此。

《唐宋詩醇》:秀色中含老氣,何景明之淵源也。

《讀杜心解》:蓋"山鬼"、"湘娥",皆屈賦寓言,今於"夕望"、"清絕"之餘,恍然遇之。此日之含情,即當年之託興,故曰"萬古""長嗟"。

杜詩鏡銓》:邵雲:幽秀。王阮亭雲:何仲默詩多學子美此種。

《唐詩矩》:尾聯見意格。鮑照雲:"昨行春竹叢,中鬼火狐鳴。"殊為哀切,五句意本此。"迷"字、"倚"字下得虛實恍惚,易以它字即呆矣。

《峴傭說詩》:"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是惝恍語;"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是奇警語。皆律詩中必有之境,姑舉一端。

古詩文鑑賞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

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3]「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人。[4]

視頻

百家講壇——詩聖杜甫(六)杜甫死亡之謎

杜甫的詩歌創作風格

參考資料

  1. 《祠南夕望》 詩詞文句網
  2.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
  3. 杜甫三吏三別原文 瑞文網;發布時間;2017-12-07
  4. 杜甫的十首抒懷詩,悵望千秋一灑淚,搖落深知宋玉悲 品詩賞詞;發布時間;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