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福嚴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福嚴寺坐落在境內,舊屬石門縣(即崇德縣)。據寺中石補鍾銘文記載,它,由台山日東熹大師開山,初名已無從查考。

福嚴寺,唐乾符三年(876年),唐僖宗為其題額「千乘禪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名福嚴寺,並一直沿用至今。為展示福嚴寺悠久歷史和佛教文化,近年當地有關部門在寺前建造了福嚴佛教文化苑,擴建寺廟,使之成為嘉興市一個以佛教文化為主題的遊覽勝地[1]

中文名:福嚴寺

所屬地區:桐鄉市石門鎮

始建時間:南朝天監二年(503)年

文 化:佛教

歷史由來

福嚴寺,歷來是人們遊覽尋訪的勝地,許多名人雅士在此留下眾多詩文。

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有《崇德道中望福嚴寺》的贊詠,明初大理丞朱逢吉在《語溪十二詠》中將福嚴寺定名為「千乘梨雲」,清代咸豐年間,戶部郎中徐福謙,流連於故鄉「蕭寺黃葉,柳影津水」,又將其命名為「語溪十二景」之一「蕭寺停雲」。

主體建築

福嚴寺,現在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羅漢堂、圓通寶殿(觀音殿)、西方殿、六和佛堂等,共有殿宇僧房一百餘間,其中大雄寶殿系寺中最高殿宇,高22.8米,寬5楹,為廡殿式,四周有走廊相通,重檐斗拱,氣宇軒昂。羅漢堂位於寺院南側,內有五百羅漢,栩栩如生,神態各異。

福嚴寺,古物眾多是福嚴寺最大特色,其中主要有縐雲峰、石補鍾、陰陽鏡、釋迦玉佛、馬皮鼓、五百羅漢碑碣等,被稱為福嚴寺七寶。石補鍾鑄造於清朝初年,高2.1米,直徑1.4米,重達1萬斤,是罕見的巨型銅鐘,據說撞鐘之時,方圓十里都能聽到悠揚深厚的鐘聲。

福嚴寺,天中山的縐雲峰(石)與上海豫園玉玲瓏蘇州留園冠雲峰合稱為江南三大名石,其不僅以縐、丑、秀而得名,更以充滿傳奇色彩的坎坷經歷而著稱,近年海寧市政協還專門編寫了《縐雲石小志》,該石現移放在杭州江南名石苑中,福嚴佛教文化苑中僅為其象徵性的巨石。

文化傳承

福嚴佛教文化苑建於2001年,其以佛教文化為內涵,以奇石文化為特色,集宗教、遊覽、休閒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總占地面積40000平方米,分東西二苑。

西苑以佛教文化為主要內容,有照壁、門樓、不二門、「法海三藏」、五坊三門、七寶經幢、發心台、五十三參及素春齋、茶禪一味軒等建築,在環寺河上還有一條六塊大青石鋪成的通道,分別刻着「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大乘六度」。

規模之大

東苑是典型的江南園林,苑內有一個4500平方米的水泊,四周有恩惠雙亭、方外樓、雲湖天、長廊等景點,同時苑內還有福嚴寺歷代文物和名人書畫專題陳列室,以展現福嚴寺悠久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苑內廣植花木,尤以桂樹為多,大多為附近桂花村等地移植而來。

對外開放

福嚴寺為江南古剎,歷經數朝,幾遭劫難,至1983年開始重修,1990年對外開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