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福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福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園區風采)原圖鏈接來自 百度 的圖片

福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更多的是着眼於產業發展規律。高新技術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對於「高新區」的介入甚至都細化到了產業的指導目錄,也就是說,哪個地方的高新區應重點發展何種產業,都有着明確的規定。

園區介紹

1991年,在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同志的部署推動下,福州高新區成功獲批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福州高新區實行「一區多園」的管理模式,下轄海西高新技術產業園、生物醫藥和機電產業園以及洪山、倉山、馬尾和福州軟件園等6個園區,並於2013年7月開始託管閩侯縣南嶼鎮和上街鎮5個村,整合後的福州高新區總面積約193.07平方公里(其中規劃建設面積約66平方公里)。2016年6月,經國務院批覆同意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園區發展

——實力穩步提升。相繼獲評國家(福州)顯示器件產業園、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國家半導體國際創新產業基地、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國家863軟件專業孵化器福州基地、國家軟件與集成電路人才國際培訓基地、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等榮譽。2015年,福州高新區綜合實力排名在全國116家國家高新區中位居第34名。2016年,全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19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47.2億元,出口總額54億美元。

——創新效應凸顯。全力構建「126」特色創新創業體系,已引入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中科數據應用技術研究院、國家知識產權專利審查協作分中心等一批區域創新平台,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84家,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中心19個,院士、博士後工作站17個,發明專利1174項,聚集中科院院士10餘名,國家級人才198人,建成中國(福州)留學人員創業園等各類孵化器面積逾25萬㎡,引進啟迪之星、微軟雲、Google等20多家知名創客空間。

——產業集群發展。充分發揮對台合作區位優勢,以華映科技、星網銳捷、新大陸等龍頭企業為引領,全力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初步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特色主導、以裝備製造、生物技術、新材料產業為培育重點、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131」產業發展格局,已擁有國家名牌產品3個,馳名商標3個,各類上市企業34家,中國東南大數據產業園、中國(福州)物聯網產業基地等迅速發展,成為福州市高新技術密集、創新資源集聚、人才資源集中、土地利用價值較高、經濟發展帶動作用比較明顯的區域。

高新區發展歷程

高新區發端於1988年國務院啟動的「火炬計劃」,所以有的高新區起名為「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間,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的基本國策,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資源、資金和廉價勞動力推動的粗放式增長模式。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於是1988年6月,總設計師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

「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該計劃的兩項核心內容就是「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創辦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火炬計劃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北京誕生[2],當時名稱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簡稱北京試驗區。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關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國已有156家高新區。

視頻

福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相關視頻

福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福州城市航拍(海西科技園)聚焦高新技術產業,推動海西經濟區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