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福爾摩沙歷史與地理的描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福爾摩沙歷史與地理的描述
圖片來自nmth

福爾摩沙歷史與地理的描述[1]英語原書名:An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Description of Formosa, an Island subject to the Emperor of Japan意譯為「日本天皇之屬島福爾摩沙歷史與地理的描述」),是在1704年於歐洲出版的一本聲稱有關台灣的專書,作者撒瑪納札(George Psalmanazar,1679年-1763年)自稱是來自台灣的原住民。書中對台灣的歷史背景及地理狀況,以及島上居民之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有詳盡的描述。後來發現,作者並不是什麼台灣原住民;他對台灣的地理歷史宗教信仰的描繪,和動物植物的敘述,也都是憑空捏造的,因為他根本沒去過台灣。

書名翻譯

本書有《臺灣誌》之日文譯名。而台灣出版社大塊文化於1996年出版此書的正體中文版,譯為《福爾摩啥》;2004年再版時,再改書名為《福爾摩沙變形記》。

內容

本書是典型的偽書,不過由於歐洲人對神秘的東方感到好奇,被廣泛地翻譯和閱讀。本書詳述了「福爾摩沙人」的服裝、飲食、儀式和風俗、政治體系、生活方式等各行各業的事物,不過全都是由薩瑪納札所創作。例如,可以從「福爾摩沙人」的服裝判別身分地位,並詳細描述了王族、總督、貴族、平民等階級的服裝。王族和總督的服裝鑲嵌著寶石,來強調其豪華;平民則是裸體,只用金屬片遮蔽私處。同時,也有一年犧牲18,000名少年心臟給神明的記述。「福爾摩沙」平民階層的生活習慣,則幾乎與日本人雷同;但是也有著「日本人平時戴著小帽子」這樣捏造的風俗。

該書所描述的「知識」實際上是其他旅行報告的混合體,特別是被阿茲特克印加文明的描述所影響,另外再參雜了一些有關於日本的片斷知識;托馬斯·莫爾所著的《烏托邦》可能也是靈感之一。

參考文獻

  1. Rolf-Peter Wille. 福爾摩沙的虛構與真實. 由葉綠娜、葉儷穎翻譯 . 玉山社. 2011. ISBN 978986678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