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程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程之
出生 1926年2月3日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
逝世 1995年2月14日
國籍 中國
別名 程會春、程春蓀
職業 演員
知名作品 《名優之死》、《西遊記》

程之[1][2] (1926年2月3日-1995年2月14日),原名程會春,字"春蓀",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祖籍湖南省長沙市寧鄉市,中國男演員。

1945年,程之參加上海劇藝實驗劇團,正式成為職業演員。1947年,出演喜劇影片《假鳳虛凰》,以此為契機,進入文華影片公司,由話劇演員轉為電影演員,同年,其出演的喜劇電影《太太萬歲》上映。1948年,其參演的劇情片《夜店》上映。1950年,出演石揮執導的劇情片《我這一輩子》,並憑藉片獲得文化部頒發的優秀表演銀質獎章。1953年加入上海電影片廠,參演石揮執導的故事片《雞毛信》。1954年,出演王為一執導的反特電影《山間鈴響馬幫來》。1959年,參演馮喆執導的驚險片《沙漠追匪記》。1962年,參演桑弧執導的喜劇片《魔術師的奇遇》。1986年,在央視《西遊記》中飾演金池長老。

1995年2月14日,程之因心肌梗塞病逝,享年69歲 。

早年經歷

1926年2月3日,程之生於湖北武漢,因是日正逢"立春",故而祖父程頌萬為他取名"會春",字"春蓀" 。1928年,隨家人從漢口遷居上海 。七歲時就讀於華夏小學 。他受家庭薰陶自小學習京劇,十歲在電台與女老生徐琴芳合唱《李陵碑》,扮演楊七郎;十一歲時,與其父的學生陳大濩合灌唱片《御果園》 。1939年,就讀於上海華光中學 ,在學期間他參加了華夏劇社的業餘演出,在揭露封建家庭罪惡的話劇《群鶯亂飛》中扮演反面人物"三老爺" 。1942年,在上海南蘇中學上高中 。1944年,考入復旦大學經濟系,在此期間參加由《申報》主辦的義演活動,出演話劇《富貴浮雲》,導演是黃佐臨。同年的年底,上海劇藝實驗劇團招考演員,他背着家人前去投考,並在報名時自己改名為"程之" 。

演藝經歷

  • 1945年1月1日,程之輟學,參加上海劇藝實驗劇團,成為職業演員。最初在喜劇《鶯妒燕嬌》中跑龍套,扮演"旅館房客"。除了自己上場演出外,他每天在側幕邊觀摩學習其他演員的表演,記下了劇中所有角色的台詞。因此,當主要演員之一白穆患病不能上場時,他被指定作為代角上場,飾演了詩人荒木。此後,他又在另一齣喜劇《結婚十字路口》中為白穆、高笑鷗代戲,由此得了一個外號"百代公司" 。同時,他應邀參加母校致遠中學舉辦的義演,參演田漢創作、嚴俊歐陽莎菲主演的話劇《名優之死》,在劇中扮演左寶奎併兼任琴師 。其後,他在劇藝劇團排演、胡導執導的話劇《大義滅親》中擔任男主角(B角)一個大奸商。該劇結束後不久,劇藝劇團解散 。同年下半年,他參加新聯演劇社,在吳仞之執導的話劇《希特勒的把戲》中扮演希特勒,兼演一名猶太記者。當年年底,在新聯演劇社解散後,他加入黃佐臨領導的"苦幹劇團",在黃佐臨執導的話劇《夜店》中扮演店主聞太師 。1946年6月,苦幹劇團解散,失業的程之一度經親友推薦在上海市公用局工作 。
  • 1947年初,應黃佐臨之邀,程之在其執導的諷刺喜劇故事片《假鳳虛凰》中扮演五號理髮師,從此正式成為電影演員 。12月13日,他參演的由桑弧執導的喜劇影片《太太萬歲》首映 ,他在片中扮演吃"軟飯的"小流氓 。同年,他參加中國演劇社,參演由吳祖光編寫的話劇《文天祥》,在劇中扮演抗元英雄杜滸 。
  • 1948年,參演黃佐臨執導的劇情片《夜店》,在中扮演落魄潦倒的戲子海月樓 。同一年,他還參加了中國演劇社排演的話劇《夜店》,和白穆分別擔任A、B角,再度扮演陰險吝嗇的店主聞太師 。
  • 1950年,石揮自導自演的劇情片《我這一輩子》上映,程之在片中扮演冷酷、奸狠的警察局長胡理一角,憑藉該片他獲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頒發的優秀表演獎銀質獎章(1956年頒發) 。同年,在魯韌執導的故事片《太陽照亮了紅石溝》中扮演惡霸馬二虎 。
  • 1953年,程之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參與石揮執導的戰爭片《雞毛信》的拍攝工作,在片中扮演偽警黑狗子隊長"歪嘴"。1954年,王為一執導的反特劇情片《山間鈴響馬幫來》上映,在片中程之扮演了潛伏特務畢根 。
  • 1956年,由陳西禾編導、根據巴金同名原著改編的故事片《家》上映,程之在該片中扮演坐吃山空的敗家子、四老爺高克定 。
  • 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前,程之參加拍攝了《家》、《紅日》、《魔術師的奇遇》、《鐵窗烈火》、《飛刀華》、《沙漠追匪記》等二十餘部影片。在五十年代中期,程之曾為捐獻飛機大炮義演京劇《空城計》、《捉放曹》等,並為上海人民廣播電台、福建人民廣播電台錄製了對台廣播節目京劇清唱、相聲等,為使台灣人民了解祖國、為增進海峽兩岸的交流作出了貢獻。
  •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程之未能倖免,一夜之間由革命群眾變成了"革命的對象"。1967年7月,他被勒令留廠察看,參加所謂的"學習班",即變相的"隔離審查",一關就是十個月。1968年5月,學習班結束。
  • 1969年,電影系統大批人員下放到奉賢的"五七"幹校勞動,程之仍作為"審查對象",在"幹校"勞動了四年。1973年,程之被列為第一批回廠參加工作的人員之一。回廠後,他即參加了影片《難忘的戰鬥》的拍攝。1975年1月1日,他又參加了上影演員劇團對外公演的話劇《春苗》,扮演重要角色"杜院長",這是他從藝三十周年的紀念日。
  • 1978年程之參加了上影廠"文革"後第一部影片《特殊任務》的拍攝工作。隨後,又拍攝了《兒子、孫子和種子》、《苦惱人的笑》、《他倆和她倆》等影片。與此同時,他還導演了話劇《甜蜜的事業》。
  • 1980年,程之參加了上影演員劇團的話劇《鍍金》的演出;參加了影片《愛情啊,你姓什麼》的拍攝。除了參加《筆中情》、《御馬外傳》等影片的拍攝外,還為影片《曙光》中的"賀龍"一角配音。
  • 1986年,在央視《西遊記》中飾演金池長老。
  • 至1994年底,拍攝了《子夜》、《郵緣》、《開槍,為他送行》、《愁眉笑臉》、《風流局長》、《神貓與鐵蜘蛛》等八十餘部影片。導演了電視片《蠡湖煙綠》、《天下第一關》、《吃白》、《隱患》等;參加拍攝的電視劇有《電視塔下》小品系列、《西遊記》(第六集)、《春蠶、秋收、殘冬》、《立體交叉橋》、《阿Q和他的子孫》、《牡丹亭》、《哀樂江湖》、《鹹菜街軼事》、《小紹興傳奇》等等;並改編、導演、主演了兩集電視劇《名優之死》;導演了京劇電視藝術片《李逵探母》等。同時,程之還主持了上海電視台國際部《上海灘》欄目。

個人生活

家庭成員

程之祖父程頌萬,號十發居士"。程之父親程君謀,是京劇票友,曾灌制、出版唱片十餘張,並整理、出版潭派代表劇目多出,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受聘為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

程之與妻子郭葆景育有二子一女,長子程萬,次子程前(在程前出生15天後,程之將其過繼給大哥撫養),女兒程芊 。

愛好

程之自幼喜愛京劇,六歲便無師自通學會了拉京胡,八歲到電台播音,唱京劇,十一歲時灌制了京劇唱片《御果園》,從此便得到了"小大花臉"的雅號。程之為他父親程君謀整理、記譜了五出譚派名劇《空城計》、《李陵碑》、《捉放曹》、《擊鼓罵曹》、《舉鼎觀畫》,贈給全國各大城市戲校作為傳播譚派藝術的教材。程之不僅會說相聲,而且會編,1961年,程之和于飛一起為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表演程之自己創作的相聲《化妝、火葬》。1985年和1987年,程之參加"中國電影明星藝術團"和"上海電影明星藝術團"先後兩次出訪新加坡和香港,和陳述、曹鐸合說自己編寫的相聲《方言趣談》和《歌曲笑談》。

社會活動

程之曾擔任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原民盟中央文化委員、中國上海電影家協會第三屆名譽理事、中國電影基金會名譽理事、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上海國際京劇票房副理事長、上海市靜安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政府專家顧問團顧問。

人物評價

程之是中國電影界德才兼備的傑出演員。他音色醇厚,表演入木三分又恰到好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京劇藝術上也有深厚造詣 。(演員張瑞芳評)[3]

程之是上影廠不可多得的看家反派,對事業絕對認真,他給人們的感覺是這個人除了長的不太好看以外,其他的地方都好 。(演員牛犇評)

程之是一位觀眾熟悉、喜愛的電影演員,在影壇頗有成就,但他不以名演員自居,而是謙虛、熱情、平易近人,在藝術上從不自滿,對事業保持着嚴肅的態度 。(《北京晚報》評)

視頻

86版《西遊記》金池長老飾演者-程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