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穗花蛇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穗花蛇菰

中藥名稱:穗花蛇菰

別 名:地荔枝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蛇菰目

科:蛇菰科

屬:蛇菰屬

種:穗花蛇菰

穗花蛇菰,中藥名。為蛇菰科植物穗花蛇菰Balanophora spicata Hayata的全草。分布於江西台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肺熱咳嗽、吐血,腸風下血,血崩,風熱癍疹,腰痛,小兒陰莖腫,痔瘡,疔瘡腫毒。 [1]

穗花蛇菰入藥部位

全草。

穗花蛇菰性味

味苦、微澀,性涼。

穗花蛇菰歸經

歸肝、腎經。

穗花蛇菰功效

涼血止血,清熱解毒。

穗花蛇菰主治

肺熱咳嗽、吐血,腸風下血,血崩,風熱癍疹,腰痛,小兒陰莖腫,痔瘡,疔瘡腫毒。

穗花蛇菰相關配伍

治腎虛腰痛,氣短乏力,神經衰弱:穗花蛇菰15g,熟地20g,山萸肉15g,山藥15g,水煎服。(《中華保健中草藥原色圖譜》)

穗花蛇菰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穗花蛇菰採集加工

秋季採挖,除去泥土、雜質,鮮用或曬乾。

穗花蛇菰形態特徵

草本,高8-18cm。根莖紅色至棕紅色,分枝或不分枝,分枝時呈倒卵形,不分枝時呈不規則球形,長3.5-5cm,直徑2.5-3cm,表面密被顆粒狀粗疣瘤,並有明顯淡紅色或淡黃色星芒狀皮孔,頂端的裂鞘4-6裂。花莖長1-9cm;鱗狀苞片肉質,通常對生,內凹,長 1.5-2.5cm, 寬達1cm,多少抱着花莖。花雌雄異株(序);雄花序呈穗狀,綠色帶紅色,後漸呈紫紅色,長4.5-12cm,雄花疏生,無梗,黃色,花被裂 片6,不等大,其中、上、下(花被)裂片各1枚,側(花被)裂片4,較小,聚葯雄蕊近圓盤狀,花葯短裂,藥室多數;雌 花序紅色,卵形或 長圓狀圓柱形,長3-6.5cm,直徑1.5-2.5cm,先端鈍或近銳尖,子房近球形,着生於附屬體基部,花柱絲狀,比子房長2-3倍,附屬體呈 長棍棒狀,長達lmm,先端平坦或稍突起,基部纖細。花期8-12月。

穗花蛇菰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700-2400m的山谷闊葉林中。分布於江西、台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

穗花蛇菰附註

功用與本種相同者尚有:思茅蛇菰Balanophora simaoensisS.Y.Chang et Tam又名:鹿仙草《雲南中藥資源名錄》。分布於雲南等地。

參考來源

  1. [1], ,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