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竺法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竺法護

圖片來自kingstone

竺法護IAST:Dharma-rakṣa,約229年-306年),梵名達磨羅察曇摩羅察曇摩羅剎達磨羅剎),甘肅敦煌人,西晉佛教譯經師,時人稱「敦煌菩薩」[1]。其先世月支人,本姓支,又稱支法護,八歲依竺高座出家,從師姓竺[2]。約生活在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年)至晉惠帝永興三年(306年),享壽七十八歲[3]

生平

竺法護幼年八歲出家,師從外國沙門竺高座。因感晉武帝之世,佛寺雖香火鼎盛,但宣說大乘的方等經卻深藏西域,因決心弘揚大乘,而隨師西遊諸國,《高僧傳》稱「外國異言三十六種,書亦如之,護皆遍學」。

他搜集到大量梵經後,自燉煌長安沿路傳譯,從晉武帝泰始二年到晉懷帝永嘉二年(266-308),譯出《正法華經》、《光讚般若》、《賢劫經》、《大哀經》、《普耀經》等一百五十多部經論。

他翻譯的《法華經》首次把觀世音菩薩介紹到中國,漢譯為「光世音」[4]。此外,在竺法護所譯佛經中,文殊類經典占了相當比重約21部,加上聶承遠和聶道真父子二人加以刪定的2部,則有23部之多。這類經典對文殊菩薩的身世、法力、智慧、淨土均有較詳敘述[5]

傳聞

高僧傳》記載了一則神異傳聞。晉武帝末年,竺法護隱居在深山之中。山中有一道山溪,竺法護常取清泉澡漱。有一砍樵人穢其水側,水泉因此而枯竭。竺法護感嘆一番之後,水泉又復湧如前。這事後來被支道林讚嘆為:「護公澄寂,道德淵美。微吟窮谷,枯泉漱水。邈矣護公,天挺弘懿。濯足流沙,領拔玄致。」

翻譯作品

竺法護所譯佛經的部數,各經記載不一,確數已不可考,目前只能瞭解大概,《出三藏記集》卷2記載為154部(實際為161部),《歷代三寶紀》增為210部394卷,《開元釋教錄》卷2記載175部354卷等等,梅迺文《竺法護的翻譯初探》一文考得161部313卷。在《大正藏》中收錄有94部經歸於法護名下,不過這94部經中只有76部在《出三藏記集》中記載為竺法護所譯,其他則多記載為譯者不詳。[6]

竺法護的譯作內容豐富,涉及幾乎所有重要的大乘部類,如《法華》、《般若》、《大集》、《寶積》、《華嚴》,還有一些是屬於《本生》、《阿含》類的佛經。而其來源,除了他從西域帶來的原作以外,據經錄記載,還來自不同地區的人攜帶給法護,如《光讚經》是來自于闐祇多羅,《阿惟越致遮經》來自龜茲副使羌子侯,《賢劫經》來自罽賓沙門,《文殊師利淨律經》是竺法護在洛陽遇到一位西域寂志而翻出,《修行道地經》是罽賓人竺侯征若攜至燉煌給法護。

從經文內容對照而言,竺法護的翻譯風格變化很大,並不一致,如以菩薩名稱為例,法護翻譯文殊師利的名字用了文殊師利、文殊、溥首、軟首、濡首、賢儒等各種不同的稱呼。按經錄記載,竺法護原本不懂漢語,因此他的翻譯工作仰賴他的筆錄助手。梅迺文推測他翻譯風格、文字、文句的多樣化,可能是由於他的不同助手本身不同風格所致。

參考文獻

  1. 《高僧傳》:護世居燉煌。 而化道周給。時人咸謂燉煌菩薩也」
  2. 呂澂. 中國佛教人物. 
  3. 王惠民. 竺法護研究論著目錄. 
  4. 釋道昱. 觀世音經考. 圓光佛學學報. 1997: 19-28. 
  5. 王 曉 敏. 竺 法 護 與 中 國 文 殊 信 仰 的 初 傳 (PDF). 西 南 大 學 學 報. 2013, 39 (6). 
  6. 梅迺文. 竺法護的翻譯初探. 中華佛學學報.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