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第一誡的義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沃爾夫岡·阿瑪迪斯·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91)
by Barbara Krafft (1764–1825), 1819

Royal Opera House
圖片來自flickr

基本資料

作曲家  沃爾夫岡·阿瑪迪斯·莫扎特

編劇   伊格納茨·安東·馮·韋澤(1701–1785)

語言   德語

首演   1767年03月12日薩爾茨堡

     大主教宮騎士廳

第一誡的義務,(德語:Die Schuldigkeit Des ersten und fürnehmsten Gebottes,K. 35;英語: The Obligation of the First and Foremost Commandment)是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扎特參與創作的一部宗教歌唱劇,寫於1767年。這齣歌劇的第一部也是他第一部歌劇作品。創作這部作品時,莫扎特年僅11歲。由於劇本的封面上僅有署名「J.A.W.」,依照現在的研究結果,認為這部歌劇的劇本是由伊格納茨·安東·馮·韋澤所寫。此前,相關研究者曾推測劇本作者可能是約翰·亞當·威蘭或是雅各布·安東·馬利亞努斯·威默。莫扎特只寫了歌劇的第一部。後兩部目前都已佚失。歌劇的第一部1767年3月12日在薩爾斯堡大主教宮騎士廳首演,第二與第三部則分別於同月的19日與26日首演。[1]

歷史背景

利奧波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和小沃爾夫岡·阿瑪德烏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及其姐姐Nannerl一起旅行了三年。法國英格蘭荷蘭皇家法院熱烈歡迎這兩個兒童神童並慶祝他們的表演。回到薩爾茨堡後,沃爾夫岡於1767年從王子大主教西吉斯蒙德·馮·施拉滕巴赫(Sigismund von Schrattenbach)領取了第一筆有償佣金。他的任務是將演說「第一誡命的義務」(KV 45)定為音樂。

該委員會之所以舉行傳統演講,是用年度文本的德語文本進行演說。

年僅11歲的莫扎特就完成了他在舞台上的首次委託工作,屬靈性的《 Singspiel 》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訂單交給了邁克爾·海頓(Michael Haydn)和安東·卡捷坦·阿德加瑟(Anton Cajetan Adlgasser),現在已經丟失了。據稱,小沃爾夫岡·阿瑪迪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被大主教鎖定在一個房間裡,以防止莫扎特的父親影響他的兒子。莫扎特的完成作文包括208頁筆記。其中包括交響曲,八首詠嘆調和最後三重奏。這個小男孩全力以赴地工作,並被大主教授予對他的成就的獨家著作權。[2]

出場角色

角色 聲音類型 首映式,1767年3月12日

(指揮:-)

Gerechtigkeit,神聖的正義 女高音 瑪麗亞·安娜·布勞恩霍夫(Maria Anna Braunhofer)
基督精神,基督教精神 男高音 安東·弗朗茲·斯皮策德
Barmherzigkeit,神的憐憫 女高音 瑪麗亞·瑪格達琳娜·利普(Maria Magdalena Lipp)
Ein lauer和hinnach erigriger基督,一個心腸虛弱

但後來又熱心的基督徒

男高音 約瑟夫·邁斯納
世界主義,世俗 女高音 瑪麗亞·安娜(Maria Anna Fesemayer)

劇情摘要

寓言故事 表演人物是慈善,正義,基督精神,世界精神和基督的寓言人物。基督的靈發出慈善與正義,從世俗的靈的影響中汲取最初不熱心的基督徒。

Sinfonia Allegro(序曲)

Recitativo: Die Löblich' und gerechte Bitte(「這個可贊又公平的要求……」)

No. 1 Aria: Mit Jammer muß ich schauen(「我懷着哀傷看着……」)

Recitativo: So viele Seelen Fall(「如此多的聖靈降臨……」)

No. 2: Ein ergrimmter Löwe brüllet(「一隻憤怒的雄獅在吼叫……」)

Recitativo: Was glaubst du(「你在想些什麼……」)

No. 3: Erwache, fauler Knecht(「醒來,怠惰的僕人……」)

Recitativo: Er reget sich(「他在叫着……」)

Recitativo: Wie, wer erwecket mich?(「怎麼,是誰在叫醒我?……」)

No. 4:Hat der Schöpfer dieses Leben(「是造物者創造這些生靈……」)

Recitativo: Daß Träume Träume sind(「那些夢只是夢……」)

No. 5: Jener Donnerworte Kraft(「那如雷霆般言語的力量……」)

Recitativo: Ist dieses, o so zweifle nimmermehr(「正是這樣,所以不要再懷疑……」)

No. 6: Schilder einen Philosophen(「保護一位哲人……」)

Recitativo: Wen hör' ich nun hier(「正當我在此聆聽……」)

No. 7: Manches Übel(「一些邪惡之事……」)

Recitativo: Er halt mich einem Kranken gleich(「他視我為病夫……」)

Recitativo: Hast du nuunmehr erfarhen(「你再領受些了麼……」)

No. 8 Terzetto: Laßt mir eurer Gnade Schein(「讓我接受您的恩典……」)[3]

音樂特徵

音樂的主要部分當然是詠嘆調,三個用於男高音,四個用於女高音。它們具有較舊的形式:兩部分的主子句,新文本上的中間子句和主子句的da capo。中間樂章喜歡帶來時間和節奏的變化 ; 只有7號沒有中間機芯,但在主要機芯中帶來了節奏變化。一個更現代的特徵是傾向於以尖銳的結論將開幕式主題中的主要主題和副主題分開:莫扎特從巴赫(Chr。Bach)那裡學到了這一點。詠嘆調的整個態度是純真的意大利人,直到色彩飽和度,經過精心測量和深思熟慮後得到了父親的大力幫助。但是,莫扎特知道如何在此框架內運作的安全性令人驚訝。他還成功地創作了一些大氣圖像,這些圖像由於獨創性而並非出色,而是由於感覺的真實性。[4]

視頻

Mozart - Die Schuldigkeit des ersten Gebots, K35
 
W. A. Mozart - KV 35 - Die Schuldigkeit des ersten Gebots

參考資料